2023年党风廉政教育之以史为鉴(七)公者千古 私者一时
来源:市城管局   2023-07-04 21:10
浏览量:1 | | | |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为官者贵在公正用权,不以私害公。南宋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了李太守的两则故事:李京兆的叔父中,有一人当过博州太守,不得其名,其人极廉介。一日,迎京官于城门。到了酉时,依法关了城门。后京官至,请求入城,李太守却说:“法当闭钥,不敢启关。请以诘朝奉迎。”还有一件事,李太守正看公函,这期间,有家信到。李太守即令灭公烛,取私烛阅家书。当时遂有“闭关迎使者,灭烛看家书”之句。

  《臣轨》一书中写道:“理人之道万端,所以行之在一。一者何?公而已矣。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公道行,则神明不劳而邪自息;私道行,则刑罚繁而邪不禁。”宋人朱熹也曾有一段精彩论述: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官小,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这些都告诉我们,不论官大官小,做事必须公平公正。只有公心公正,才能不为私利所惑,不为邪念所媚。

  公与私、恩与法,彼此对立。以公灭私、以法胜恩者安定太平;以私害公、以恩扰法者混乱无序。为官者理应行公道、止私行,做到公心无私、公正为先。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规律。东汉顺帝初年,苏章担任冀州刺史,他的一个朋友是清河太守。苏章知道他贪污受贿,将要追究他的罪行。一天,苏章设宴邀请太守,“陈往日之好甚欢”。太守高兴地说:“人们都说你公正无私。”苏章道:“今天我与你一起喝酒,是私情。明天冀州刺史按章办事,则是公法。”太守沉默不语。第二天,苏章便下令将太守抓捕。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共产党人而言,人民至上是信念,为民造福是天职,公正无私不是高标准,而是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规定,党员要“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能把群众放在心中,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公与私是一把尺子,丈量境界高下;也是一杆秤,秤出格局大小。邓拓在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时,《四川日报》一位领导请邓拓题写一个条幅。邓拓自己花钱买来纸和墨,他认为:“我个人送的字,怎么能用公家纸笔?”很多优秀共产党人都是这样,老红军黄开群对待公与私从来不睁只眼闭只眼,始终坚持“公私两个口袋要分清”;谷文昌总是叮嘱家人“不许沾公家一点油”,当发现县委机关食堂给自己的小儿子多打了点菜时,便禁止孩子到食堂买饭;杨善洲一辈子克己奉公,他经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证明,衡量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评判就是公、私二字。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凡事秉持公心,恪守公私界限,应当成为每名党员干部一生践行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