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县市专栏
档案里的汨罗⑱|屈原碑林建成开放
编稿时间: 2024-04-26 09:20 来源: 汨罗市档案馆 
 

  1996年10月,屈原碑林全面竣工,正式向游人开放。

  1988年12月,汨罗籍书法家、湖南省工商局老干部聂毅向湖南省委宣传部提议建设屈原碑林。1989年1月,汨罗籍著名作家、湖南省文联原主席康濯与聂毅就建设屈原碑林,向湖南省委呈送报告。

  1989年6月,湖南省委正式批准汨罗建设屈原碑林。

  1990年10月,湖南省屈原碑林筹建委员会汨罗筹建领导小组成立,开始向海内外募集资金,并向全国书法大家征集作品。

  1991年10月,中国湖南汨罗江屈原碑林建设委员会成立。中宣部原副部长贺敬之应邀担任名誉顾问。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任名誉主任。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思平等31名省、岳阳市相关单位负责人任顾问。汨罗市委书记彭亮根任主任,湖南省文物局局长熊传薪、湖南省工商局老干部聂毅、汨罗市市长李湘岳、汨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骤文、汨罗市政协主席陈德辉、原汨罗县政协主席任森等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工程处、联络处。曾维纲任办公室主任,何凤雏任工程处主任,叶军泗任联络处主任,负责碑林建设的具体工作。

屈原碑林牌坊  汨江波涛摄

  1991年12月2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参观屈子祠时,十分关心屈原碑林建设,主动提出解决修建“离骚”主碑所需资金,并当场挥毫书写“魂系中华”“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两幅墨宝。翌年 4 月,李铁映批示国家文物局为建设屈原碑林拨款 20万元。

  屈原碑林由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汨罗市楚塘乡基建队和川山坪镇新村麻石厂承建。碑林内的九章馆、招魂堂、九歌台及相连的碑廊由彭瑞华负责设计,天问坛、独独亭、牌楼门、思贤楼由任森负责设计,垂花门以及对联牌匾由何凤雏负责设计。

屈原碑林 汨江波涛摄

  屈原碑林选址屈子祠东侧,占地 20 亩,分为9个组合,采用亭、台、楼、阁、坛等古典建筑形式,彼此以廊勾连,廊内嵌碑,以屈原忧国爱民、上下求索的精神为主线,将其全部作品串连,成为一个集书法、美术和古建筑艺术大成的有机整体。

  屈原碑林建设,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岳阳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至1993年12月,共收到海内外118个单位和553名个人捐资 300 余万元,并收到薄一波、张爱萍、胡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沈鹏、李铎等著名书法家的墨宝300多幅。

  1992年6月4日,屈原碑林主碑——离骚碑落成揭幕。1993年底,离骚阁、天问坛、九歌台、九章馆、招魂堂五项主体工程竣工。居主体工程首位的离骚阁,高12米,三重檐,正椽翼角,三珠宝顶,20根红色大立柱落地。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阁名。阁中央竖离骚主碑,高5.25米,碑身由4块“济南青”精制花岗石组成,由中国书协常务理事、湘籍著名书法家夏湘平用隶书书写《离骚》全文。

天问坛和离骚阁 汨江波涛摄

  屈原碑林入口牌坊门楼高11米,山字斗拱,上盖琉璃瓦器,地铺白色花岗石,门楼上“屈原碑林”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书法家楚图南题署。

  整个碑林共嵌碑365块,楹联11幅,汇集全国300多位当代著名书法家之大作。这些作品或书屈原诗赋全文、摘句,或书历代文化名人纪念屈原的诗文,涵盖楷、行、草、隶、篆五体。屈原碑林既是书法艺术的大观园,也是一部凝固的中国书法发展史。


  主要参考档案:

  《汨罗市志》(首届)

  《汨罗市志1978-2008》

  《汨罗变革的记忆》

  《腾飞的汨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