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开办〔201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南湖风景区、屈原管理区,市发展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2013年岳阳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要点》已经市发展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2013年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岳阳市发展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5月24日
2013年岳阳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推进“四三六”工程、建设“五市一极”战略目标,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以“稳中求进,进中求强”为主基调,进一步拓展开放空间,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环境,努力开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新局面,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实际使用外资27200万美元,增长20%;实际使用内资308亿元人民币,增长14%;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50个;外贸进出口67500万美元,增长16%;加工贸易进出口8000万美元,增长32%;机电产品进出口5114万美元,增长18%;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4910万美元,增长25%;对外投资中方合同投资额800万美元,外派劳务1580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000万美元。
三、工作要点
(一)围绕产业升级,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1、抓好项目开发和引进。瞄准100家跨国公司、依托100家商协会开展项目引进攻坚,新引进国际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15个以上。新引进3个新兴战略产业项目,5个投资过5亿元的石化、纺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链项目,2家投资过5亿元的制造企业,1家五星级品牌酒店,1家战略性城市综合体。高质量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包装和储备工作,收集项目230个,遴选60个项目在中博会重点推介,筛选10个项目进入省重点招商项目库;认真策划包装100个项目,编印《2013年岳阳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册》,在各招商引资活动中进行宣传推介。包装一批涉农发展项目参加展会,引导工商资本、城市资本、民间资本、信贷资本向农业发展,争取各县市区有1个以上规模农业引资项目落地。
2、抓好区域协作和产业转移。加强与长江流域沿岸城市的交流协作,组织参与市长联席会议,实行定期互访、高端对话,参与推动长江中游经济区规划纳入国家层面。认真落实省部、省际、省校、省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我市绿色化工、机械制造、造纸电力、航运物流、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承接一批产业转移项目,培养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鼓励外资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现代农业及物流、旅游、医疗、保险、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
3、抓好项目履约和资金到位。注重考核项目引进的质量和综合效益,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提高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增长率。加大督查力度,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对签约项目督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促投产,重点抓好省级签约项目履约工作。
4、抓好招商活动和展会组织。组织参加国家、省主办的大型招商活动,重点组织参加港洽周、中博会、欧洲招商洽谈会、第九届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会、第六届湘商大会及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系列活动,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园区举办专题推介会,利用节会平台大力宣传推介岳阳,扩大对外经贸交流合作的领域和层次。
(二)扩大进出口总量,优化外贸发展方式
5、扩大外贸总量。积极与中石化总部协调,争取中央驻岳石化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扩大出口队伍,引导一批优秀内贸企业走出去,全年新增40家以上获进出口经营权企业,鼓励已获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力争新增20家以上进出口实绩企业;积极引进沿海地区进出口企业进驻岳阳,推动外贸公司代理进出口,扩展外贸业绩;支持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拓展国际贸易业务。
6、优化外贸结构。大力发展机电电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提高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重点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项目,引进加工贸易规模企业,争取加工贸易有较快增长;促进服务贸易发展,重点支持中医药、传统工艺品、时尚用品的服务贸易;推动文化产品出口,引导文化、设计、艺术、演艺各界开展国际交往;鼓励服务外包,支持信息技术、呼叫中心、第三方物流等项目发展。
7、壮大外贸主体。做强外贸主体,力争进出口总额过亿美元的企业1家,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5家,过千万美元的企业10家。在省“3581”外贸强县强区工程中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争取引进相关企业入驻我市开展原油进口业务。
8、提升外贸品牌。对企业品牌建设给予扶持,建立品牌促进、品牌评价、品牌推广、品牌保护等政策支持体系。支持进出口企业注册商标,支持有条件的进出口企业创建省级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出口名牌、湖南省国际知名品牌)和国家级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出口名牌),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出口认证,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9、做实外贸基地。支持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着力做实轻纺、农副、化工、机电和工艺品等五大出口基地。积极申报省级出口基地和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10、扩大进口贸易。稳固桨板、废纸、大豆、棉花等商品常态化进口;引导玉米、酒糟、豆粕等新的大宗资源性产品进口;优化进口商品结构,鼓励成套先进设备、重要装备进口。
11、提升出口竞争力。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实现化工产业聚集发展,扩大产品出口;深化华容蔬菜、临湘茶叶、湘阴荞头产区合作,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水平;加快培育机电、生物等出口新兴产业发展,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确保出口产品质量,促进“岳阳制造”走出去。
(三)深化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经济合作水平
12、加大外经工作宣传。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对国际经济合作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深入开展“走出国门、致富国家”的宣传,组织和参加国家、省主办的促进企业走出去专题活动,营造有利于外经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
13、大力推进境外投资。充分利用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各项政策,促进有条件的企业跨出国门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与合作;加大对重点企业服务和孵化,培养企业“走出去”意识;引导企业开展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和矿产资源跨国经营和境外投资并购;利用第十届东盟博览会平台,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走进东盟,投资泰国湖南工业园。
14、有序开展外派劳务。完善劳务平台建设,协调整合市县劳务平台资源,形成以市级为龙头,带动县市区并进发展的格局,实现资源共享、外派联动、业务整合的新局面,推进我市对外劳务输出迅速发展。加大外派劳务培训力度,加强外派劳务服务管理,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做大做强劳务输出“岳家军”品牌。
(四)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平台建设
15、推进特殊监管区申报工作。突出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申报工作重点,争取申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城陵矶口岸至香港澳门常态直航,扩大口岸物流;推进城陵矶新港口岸联检大楼改造升级,提高服务效能;推进城陵矶新港口岸外贸联检锚地建设,确保安全生产。
16、加强新港区配套建设。积极配合开展城陵矶新港出口货物离港退税、跨关区货运直通调研及试点;支持扩大城陵矶新港开展水运中转业务;发挥城陵矶肉类、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平台作用,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物流中心,规划筹建湖南省进口汽车交易中心和湖南省进口肉类交易中心。
17、加快推进口岸建设。积极参与和对接城陵矶水运口岸电子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提升口岸通关效能;推进世界卫生组织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力争年底前城陵矶水运口岸通过达标验收。
18、提高园区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园区引资平台作用和载体功能,做大做强各类园区,引导符合条件的园区扩区提质,创建新的专业园区。高位谋划湖南长江经济带和环洞庭湖经济圈,争取进入省级战略层面。重点支持经济开发区和临港新区承接产业转移承载能力和配套功能建设,积极争取临港新区等省级重点园区扩区提质,为申报国家级园区打下坚实基础。
(五)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19、加强对外宣传推介。积极开展多层次对外交流与合作,重点宣传岳阳湖湘文化和先忧后乐精神、区位优势和宜居宜商投资环境,增强我市开发开放的竞争力。深化与台港澳地区的经贸合作,扩大民间交往,创造条件开通城陵矶至台湾江海联运定期班轮和国际直达航线。
20、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积极参加韩国国际旅游展、“港洽周”之湖南旅游产品推介会、第八届海峡两岸台北旅展、国际旅游交易会,大力宣扬岳阳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认真筹备第二届中国十大爱情故事颁奖晚会,筹办日韩旅游推介活动;牵头组建环洞庭湖旅游战略联盟,大力发展湖乡特色生态旅游;办好2013年龙舟旅游文化节、荷花旅游节、美食旅游文化节等节会活动,以节会活动来吸引境内外游客。
(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21、强化效能监察,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和电子化,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和优化审批流程,从严整顿和规范涉企检查、收费和处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放宽经营范围,推行项目审批代办制、限时办结制,全程服务项目单位,做好我市重点签约项目落户工作;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创造安商、亲商、惠商、富商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环境。
22、优化服务公开,彰显行政公正。推行阳光行政,推进政务、公务部门办事公开,确保行为规范、公正透明、优质高效、便民利民。加强日常调度管理,及时掌握全市利用外资的动态。加强对已批项目的跟踪服务,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
23、深化投诉处理,保障行政效果。加强咨询、投诉工作,加强“12342”机关效能和优化环境投诉热线建设;加强问责和通报,严查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破坏经济环境案件。
24、强化要素保障,突破瓶颈制约。强化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物流及管理等要素保障,切实解决用地、融资、用工、配套、物流等瓶颈问题。优先解决外来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用地。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养适用型、应用型技术人才。积极搭建银企对接融资平台,加大对中小企业进出口信贷、信保的支持力度。
25、优化贸易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进出口环节收费减免政策,继续扩大原产地证优惠覆盖范围;支持企业申报绿色通道,用好用足通关优惠政策;实行关贸证稿无纸化改革,简化签证流程;推出直通报检,扩大电子核放产品范围,提高通关放行效率。进一步加强关贸、检贸、税贸、汇贸、财贸等部门协作机制,在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进口关税保证金、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提高出口信保补贴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26、加强财政资金保障。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对开放型经济的引导、带动作用,做好市本级发展开放型经济专项资金预算编报与下达;做好发展开放型经济各相关专项资金二次分配方案的报批;支持配合发展开放型经济专项资金项目实施,监督和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