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来源:市文广新局2011-01-20 12:23
浏览量:1|| | ||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进岳阳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湖南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湖南省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关于加快推进试点地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现实优势

——广泛的思想共识。树立并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把“文化繁荣”作为富民强市六大目标之一,大力推进以“文明岳阳”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了建设文化强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共识;组织开展“岳州大舞台”、“巴陵大戏台”、“市民大课堂”、“外来务工者之歌”、“社区万家乐”、“南湖广场文化活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增进了群众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认同感,调动了全市上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浓厚的文化底蕴。岳阳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融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蜚声海内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成为岳阳文化的精髓。全市各级和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00多处,其中巴陵戏、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平江九龙舞、岳阳花鼓戏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依托本土文化资源,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了以岳阳楼为核心的忧乐文化、以君山岛为核心的爱情文化、以汨罗江为核心的龙舟文化、以张谷英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以洞庭湖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以平江起义旧址和任弼时故居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带动了文化发展实力不断提升。

——完善的基础设施。中心城区建成了岳阳楼新景区、南湖休闲广场、文化艺术会展中心、洞庭风光带、汇泽文化广场等一批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实现了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完美结合,文化得到不断发展,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加快建设市体育运动中心、岳阳广播电视中心、汨罗龙船文化产业园、屈子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标志性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实现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每个社区有文化中心。岳阳图书报刊发行量大幅增长,品种多,质量高;岳阳广播电视业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44.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6.2万户。

­    ——强劲的发展态势。通过不断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以汇泽影城为平台的电影超市产业、以文庙景区为平台的历史文化产业、以培训中心为平台的艺术培训产业、以百盛为平台文化服务产业,以君山印刷工业园为平台的印刷产业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实现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产业产值连续6年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1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21%,占GDP比重达到4.7%。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文化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上升。2010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3.5亿元。

(一)发展制约

1、产业总量不大。岳阳目前文化产业的增加占GDP的比重低,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较低。

2、产业结构不优。岳阳文化产业的文化和科技含量偏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和项目不多,多数文化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存在明显的高端原创不足,终端营销能力不强的产业链缺陷。

3、管理体制不顺。相关职能部门对文化产业的属性缺乏足够认识,对文化企业的管理仍习惯于行政部门管理、多头管理模式,管理职能交叉重叠现象突出。企业单位小而全、组织形式单一。企业经营机制、运作模式陈旧。文化企业融资能力弱,商业运作程度较低,市场综合竞争力不够强。

4、人才相对匮乏。高校和科研机构稀少的缺陷,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文化产业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失衡现象比较严重,高层次人才稀缺。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认真落实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文化结构、增加文化效益、培育文化人才,努力实现岳阳文化事业的新发展、文化产业的新突破,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保障力和文化竞争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

(二)基本原则

——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融合为突破口,改选提升当前具有相对优势的文化行业,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各个产业门类整体推进、联动发展,全面繁荣岳阳文化产业。

——集中发展和区域均衡相结合。适应岳阳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性差异,根据不同文化产业门类和不同价值链环节对配套条件的要求,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条件和功能定位,统筹项目布局,既适当促进产业的相对集中,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培育的产业,以兼顾区域均衡,形成产业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格局。

——超前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立足岳阳的城市特点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超前规划,同时分阶段地制定五年规划和重点门类的分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出台各项具体配套措施,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市场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弱化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直接参与的同时,强化政府在产业引导、政策调节、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重点推进,完善文化产业促进体系。

——开放市场和规范管理相结合。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准入门槛,不断开放文化市场;通过规范管理,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公正竞争,形成文化市场竞争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和项目对文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0%,年均增长20%以上,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岳阳的新兴支柱产业,将岳阳发展成为全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湖南省文化产业强市与第二文化创意中心。

(四)发展思路

突出一个龙头,推进两翼联动,把握三个导向,挖掘四大品牌,壮大五大产业。“一个龙头”即以岳阳中心城区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两翼联动”即以环洞庭湖文化产业带与沿汨罗江文化产业带为两翼,借助联动与辐射效应,盘活带动岳阳整体区域文化产业加速发展;“三个导向”即坚持目标导向、资源导向和问题导向不动摇;“四大品牌”即努力打造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工商文化和生态文化四大知名品牌,提升岳阳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发展力;“五大产业”即推动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文博会展、现代传媒和文化体育等五大文化产业强势发展。

三、发展重点

(一)文化旅游业

加快推进楼、岛、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发展,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打造岳阳楼国家5A级旅游景区,促进岳阳旅游业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型相结合转变,把岳阳建设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1、打造核心景区。加快楼、岛、湖旅游资源整合步伐,构建岳阳旅游的核心景区;组建新的管理机构,注册市场化运作的旅游公司,推进统一策划、统一管理、统一门票、统一促销、统一招商、统一开发的一体化经营、一条龙服务,打造岳阳旅游业的龙头,提升岳阳旅游的国际形象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岳阳旅游业的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展示岳阳人热情、开朗、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使旅游景点、旅游设施、旅游文化通过民族化、地方化,辩证地实现国际化。

2、建设知名品牌。着力打造楼岛湖、龙舟文化、红色休闲、民俗文化、洞庭观鸟等文化品牌。楼岛湖品牌以忧乐文化、爱情文化为内涵,以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为格局,构建复合型旅游产品,打造成岳阳旅游的核心品牌。龙舟文化品牌依托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和端午龙舟文化节,合力打造岳阳“端午源头、龙舟故里”品牌。红色生态品牌以任弼时故居和平江起义旧址为中心,全方位提升和凸显“元勋故里”、“将军之乡”、“抗战文化”三大红色旅游主题。民俗文化品牌以“江南第一屋场”张谷英古建筑群、临湘龙窑山千家峒瑶民祖居地为基地,挖掘巴陵戏、洞庭渔歌、岳阳花鼓戏等地方特色文化,打造民俗风情品牌。洞庭观鸟品牌以东洞庭湖湿地为据点,以国际观鸟节为平台,整合湖风景点资源,打造人鸟相依、人水相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休闲胜地。

3、延伸产业链条:在巩固发展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努力构建观光、缅怀、度假、生态、探险、健身等多元旅游产品供给和忧乐文化、爱情文化、红色文化、龙舟文化、楹联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旅游文化产品以及岳阳楼系列工艺品、岳州扇等多元旅游商品,形成以“观光旅游牵线、文化娱乐搭台、休闲消费唱戏”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旅游星级宾馆建设,提高待业服务水平;推出地方特色风味美食,开通旅游线路公交客运专线,进一步配套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把岳阳旅游资源串珠成链、结线成网,整合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辐射带动周边景点景区,形成整体旅游优势和品牌。

4、加强市场营销。整合营销、策划、宣传等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一部宣传片、一首传唱歌曲、一套系列丛书、一台文化节目、一个著名节庆等“五个一”工程,营造全方位、立体型、日常化的强势宣传氛围。加大事件营销策划力度,突出岳阳特色,办好重大主题活动,形成以城市形象宣传为主体,旅游节庆活动为突破口,轰动事件为由头的旅游营销机制,引发社会关注,提高知名度。

5、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八大项目建设:(1)洞庭路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体系;(2)国际龙舟文化节项目;(3)南湖水上游乐休闲项目;(4)三国水军操练场项目;(5)爱情岛上爱情节项目;(6)观岛节项目;(7)岳阳楼旅游纪念品项目;(8)屈子祠旅游纪念品项目。

(二)演艺娱乐业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错位发展”的思路,深入挖掘民俗资源,充分发挥演艺优势,提升演艺娱乐业的整体实力。

1、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社会化配置,运用股份制改造和承包、转让等多种形式,推进文艺院团市场化运作;鼓励采用剧目合作、工作室、制作体等方法,提高文艺创作、演出的经济效益。推行艺术经纪人制,创新传统文艺娱乐形式。加快事业单位转企进程,以市场运作型演艺公司为主体,公益型演艺公司为补充,同时保留重要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的事业编制,强化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大力支持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大众化娱乐项目和经营活动,调整演出娱乐业的结构及布局,使娱乐产品的生产规模、种类、数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加大对具有艺术水平、历史价值和民族特色的重点剧种、重点院团的推广力度。

2、推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组建全市性文化演艺公司,整合和活化全市演艺资源,加快文化艺术、演艺娱乐、影视演映和休闲场馆建设,积极推动重点艺术表演团体和重点演艺经营场所发展,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管理。鼓励社会资金创建演出单位和举办演出活动,加强市场运作中创意作品的成本与收益核算,将票价交由市场调节。

3、打造特色化的知名品牌。集中力量打造一台体现巴陵特色的精品歌舞节目,将其与旅游结合起来,长期展演。重点发展一批高质量的KTV、茶楼、酒吧等娱乐场所,谋划休闲娱乐业的空间布局和经营业态,积极运用新技术手段和现代传播渠道,打造富有岳阳特色的文体娱乐休闲品牌。不断创新内容和商业运作模式,在节目表演形式、广告植入模式等方面求新求异,繁荣岳阳演艺市场和夜文化经济。

4、实施精品化的重点项目。着力实施五大项目:一是恢复编排巴陵戏传统剧目项目;二是编排花鼓戏精品小戏剧团项目;三是《洞庭风情》大型实景综艺晚会项目;四是文化产业集团演艺大夏项目;五是保护与民掘汨罗长乐故事会项目。

(三)文博会展业

发挥岳阳文博传统优势,打造为国内独具特色的文博旗帜,积极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启动文物博览数字化工程,使历史文化转化为文化“软实力”,激活我市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建设文博业文化产业园,组建文博产业公司,推进文博业的市场化;加强文博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使文化“软实力”变成经济“硬实力”;发挥岳阳的交通与旅游优势,培育大型会展品牌,对接长沙现代服务业,增加会展业的直接营业收入、就业人数和展会品牌。

1、推进市场化运作。组建岳阳文博产业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和管理文博产业;发挥市场自我调节作用,规范和繁荣岳阳古玩市场;加强文物保护和开发力度,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助开发。

2、推进数字化管理。大力推动文博数字化改造工程,特别是普及珍贵濒危古迹文物的数字化修复和保护,利用三维数据采集、三维建模、纹理映射等技术对岳阳楼、文庙等重点文物进行数字化改造,避免文物遭受到人为的侵害、自然风化或其他自然灾害的威胁;创新展览形式,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改进文博展示水平。利用高科技术手段,使静态的展品动起来,模仿当时特定时代的形态和活动,使古物焕发新意,提升文博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3、推进集群化发展。打破行政和行业壁垒,以系统化、集群化思路推进文博产业整体快速发展,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建立岳阳楼、文庙等城区文物旅游通票制度;打造屈原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多元化文博产业;完善文博馆群的合理联结、安排和布局,建设和维修文博馆群,抢修和整治改造相结合,优化配套服务,让观众舒心满意。

4、推出特色化品牌。大举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世界文化名楼——岳阳楼两张国际名牌,大兴“走出去”战略。加强对外宣传和推介,鼓励并支持各文博部门单位举办展览。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传媒,整合利用博物馆、宾馆旅店、大型交通设施进行文博宣传。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发挥岳阳特色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利用岳阳市文化艺术会展中心,整合会展资源,提高会展质量,完善服务配套。打造包括展览、会议、商务旅游、品牌推广等服务在内的“一站式”会展服务体系;精心策划和组织特色鲜明的会展活动,创出一批具有岳阳特色、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会展品牌,提升会展市场声誉。

5、建设多元化项目。(1)屈原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2)文庙保护与展示体系项目;(3)张谷英古建筑群保护与开发工程;(4)岳阳市古玩市场项目;(5)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开发工程;(6)岳阳市博物馆改扩建项目;(7)慈氏塔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8)临湘龙窖山瑶族千家峒遗址保护开发项目;(9)岳阳近现代教育(岳阳教会学校)展示体系;(10)杜甫文化园建设项目;(11)罗子国城址保护展示体系;(12)左宗棠纪念设施群;(13)岳州窖遗址。

(四)现代传媒业

组建岳阳广播电视集团,推进企业化运作,大力开发媒体传播新领域,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新闻传媒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声屏报刊网”全媒体。利用媒体的社会动员功能,带动整体经济发展,收入每年增长10%。优化印刷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推动印刷业适度集中和布局优化,对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以比较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

1、集聚传媒企业。加快岳阳市广电集团的组建进程,强化报纸、电视媒体的平台优势和带动经济的影响力,形成以“声屏报刊网”核心的全媒体产业群,并进行多元化延伸,鼓励上下游企业相互合作,构建相互依赖、互为客户、相互联盟的共生战略。

2、打造媒体品牌。加强数字化内容产业开发,发展数码电影、数字电视、电子出版、数字艺术、视频点播、数字娱乐等新型文化传播方式。着力加强数字电视的点播服务,制定灵活多样的点播收费策略,开展多渠道灵活付费方式,提高自助点播等值服务的服务质量。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网络教育、点播、查询、金融、交易、游戏及手机增值等服务。

3、培育动漫企业。引导岳阳市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印刷出版等传播载体与动漫游戏产业有机结合,培育本地动漫企业,吸引外地动漫游戏企业入驻,逐步形成动漫产业链。积极建设动漫产业园区,促进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上、中、下游产品的市场衔接和消费增长,培育动漫品牌,积极带动职业培训、玩具文具、主题餐饮服务、主题公园旅游等多种产品的发展,形成新的业态形式。

4、实施重点项目。(1)岳阳广播电视集团建设项目;(2)岳阳市影视文化创意基地项目;(3)岳阳市印刷科技工业园项目;(4)岳阳市青少年绿色网吧通道工程;(5)兴建天伦城电影城;(6)兴建动漫或动漫公园;(7)岳阳市图书城。

(五)文化体育业

挖掘传统体育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民族性、地域性、亲和性,加强国际龙舟节与当地经济、群众体育等方面想结合,开发其产业潜在价值;大兴群众体育健身热潮,树立现代体育消费观念,促进体育产业化。

1、加强科学管理。成立专门管理组织,引进专业团队管理运营大型体育赛事、大型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岳阳市体育中心、水上娱乐训练基地等一批大型体育设施。积极发展体育用品商贸业、体育健身业、体育培训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彩票等体育产业。采取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吸引民营资本介入体育产业,求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管理服务的优质化。

2、组织重大活动。充分发挥甲A、全国青年女篮、女排等竞赛项目以及市体育中心、水上娱乐训练基地等设施建设项目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岳阳籍世界冠军的明星效应,推动我市与国内外体育界及知名体育公司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让其在岳阳市举办赛事、设立分公司、开设专卖店,实现国际品牌本土化。组织国内和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促成3-5个国家性体育赛事落户岳阳。鼓励本地企业实施跨区域、跨行业扩张,强强联手,推进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经营。

3、打造特色品牌。充分挖掘岳阳的水资源,积极发展水上运动项目、野外拓展训练等新兴体育产品,力争形成1-2项特色赛事品牌。把握体育消费人群的消费倾向,准确市场定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项目众多、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健身、体育竞赛、体育培训、体育彩票、体育用品、体育旅游等体育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刺激带动体育消费。

4、建设重点项目。(1)岳阳市群众艺术馆兴建项目;(2)岳阳市图书馆改扩建项目;(3)岳阳市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兴建项目;(4)体育中心建设项目;(5)水上综合训练基地建设项目;(6)全民健身广场建设项目。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岳阳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政府主管文化产业的核心职能部门,负责全市文化产业总体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推动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的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依法加强行业引导、服务和监管职能,通力合作,全面落实。把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目标和发展项目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并列入干部任期目标。制定考核办法,建立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各县(市区)以及市直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出相应的配套文件,建立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具体工作措施。

2、出台文件,强化政策保障。科学制定《岳阳市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岳阳市关于引进民营资本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岳阳市关于引进文化产业人才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完善促进岳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的、系统的政策,加大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放宽文化产业标准入门槛,允许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完善出台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创新文化无形资产质押担保制度,畅通文化产业“绿色贷款通道”;充分运用信贷、税收等经济手段,积极引进外资,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建设。实施文化企业税收扶持政策,对文化产品的经营和生产给与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完善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社会保障政策。

3、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设立“岳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由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面向所有文化企业,采取资金本金投入(参股)、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文化产业的投资方向。成立“岳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壮大 “岳阳文化艺术奖励基金”规模,引导和鼓励优秀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优秀文化工作者多出精品力作。坚持本市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并在此基础上逐年增加。坚持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落实中央、省委及金融部门相关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加大金融部门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4、深化改革,强化体制保障。全面完成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任务,整合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执法职能,合并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组建新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及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合并广播电台、电视台,组建新的广播电视台,实现管办分离。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快推进出版发行、文艺院团、影视制作发行放映、非时政类报刊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支持改革到位的优势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5、培育人才,强化人才保障。由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岳阳市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层次、结构等逐项进行专题研究,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重点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结构短缺和层次失衡的问题,减少构建人才发展平台的盲目性。加快紧缺人才培养步伐,与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相关学科结合,增设紧缺专业,培养急需人才。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在文化产业各个领域吸引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行业权威、善经营、懂管理的核心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设立文化领域的政府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营造尊重创造、尊重文化、尊重文化工作者的良好社会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创大业。组成文化产业发展专家顾问团,成立岳阳市文化产业行业协会,为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助力。

各县(市区)要按照本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完善服务,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规划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