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市农业工作思路

来源:未知2010-03-01 09:00
浏览量:1|| | ||

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扫尾年,按照“提速、升级、增效、惠民”的总体要求,全市农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760万亩,总产30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60万亩,产量350万吨,油菜播种面积210万亩,总产21万吨,棉花种植面积45万亩。全年完成农产品加工增加值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蔬菜农残超标率控制在7%以下。做到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确保农业系统和谐稳定。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着力提高供给保障水平

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推进专业化生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稳定播种面积。加强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继续开展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评比活动,坚决制止耕地抛荒,通过“单改双”、“旱改水”等措施,全市种植双季稻335万亩,双季稻面积比例提高到85%,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岳阳)水稻试验区”项目立项。优化品种结构。发展以岳阳、湘阴为主的杂交早稻,以华容、君山为主的米粉专用早稻,以岳阳、平江、华容、临湘为主的优质杂交晚稻,以汨罗、湘阴为主的优质常规晚稻等生产优势带,推广超级稻130万亩,抓好以杂交玉米和优质马铃薯为主的旱杂粮生产。提高单产水平。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立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10个。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全市6个县(市)都力争一个以上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二、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突出优质、安全,发展标准型、高效型农业。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标准的引进和制订,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以稻米、油料、蔬菜、茶叶等主导产品为重点,制订生产技术规范20个,全市新增频振式杀虫灯2000盏,推广黄板诱蚜和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面积4万亩。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加强名牌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宣传,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申报、创立“三品”品牌。力争完成“三品”认证4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28个),新增湖南名牌农产品1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抓好标准化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君山和华容蔬菜千亩示范片,君山银针茶、临湘黑茶与湘阴、平江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以标准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标准的转化。创建全国蔬菜标准园1—2个,省级茶叶、葡萄等标准园2—4个,全市粮、棉、菜等主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增加15万亩。

三、提质升级龙头企业,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抓住两大发展契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经营组织化水平。壮大龙头企业。以《岳阳市食品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为契机,重点抓好油脂、粮食、蔬菜等10大产业链建设,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尽快培育年销售收入3个过30亿元、6个过10亿元、20个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发展产业集群,重点打造湘阴、君山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平江、华容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发布为契机,加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服务,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极,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重点规划打造君山生态休闲园亮点工程,以点带面,促进全市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大农业环境监测力度,整治农业环境污染,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努力化解农业发展所承载的巨大环境压力。整治点源污染。依法整治小砖厂、工业“三废”、养殖场粪便对农业环境的污染行为,全市设立130个点源污染监测点,以大中城市郊区、大型工矿企业周边以及污水灌区产地的耕地为重点,定期取样检测。防治面源污染。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推广绿肥种植130万亩,秸秆还田570万亩,全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80万亩次,全市设立面源污染和耕地地力监测点80个。实施清洁工程。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为平台,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美化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环境卫生和生态文明意识。全市创办8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重点建设300户。

五、构建新型服务网络,提高农技综合服务水平

把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作为提高现代农业产业水平的重要切入点,逐步形成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依托、专业服务组织为基础、农业科技企业为骨干的相互支持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抓好4个“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的项目实施,争取平江、湘阴、华容三个县进入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工程”项目县。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全年组织农业科技专家下乡不少于1000人次,重点推广一批节本增效、集成配套的农业实用新技术。实施“阳光工程”,完成1.2万人的培训任务,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市农科所的技术优势,做强做大洞庭高科等种业企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创新农技服务机制。引导建立与农业产业带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培养发展农技服务专业户、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水稻机耕机收队、抗旱排渍服务队等社会服务组织,全市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80万亩。

六、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构建农业和谐发展局面

采取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执法检查和部门联动相结合的办法,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护农水平。加强农资监管,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加快农资经营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规范和整顿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在6—9月农药使用高峰期,组织开展2次对禁、限用农药的清查收缴行动。加大对涉农法律法规、农资识假辨假常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继续开展优质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强化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开展“三品”标识执法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农业生产档案、农业投入品使用档案,引导主要生产基地、超市和重点学校建立速测室,全市新设农产品质量定点监测点30个,全年抽检蔬菜、水果样品5万个。拓展执法领域,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执法,防控外来入侵生物,大力宣传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知识,开展转基因品种权执法专项检查,提高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责任编辑: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