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

来源:岳阳市档案局2011-01-13 08:46
浏览量:1|| | ||

  档案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档案事业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档案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性功能日益凸显,做好档案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对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推动我市档案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根据国家和省档案局的总体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岳阳市档案事业发展 “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岳阳市档案事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牢把握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以服务为主题,以满足社会各界档案利用需求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以档案馆功能建设为重点,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依托科技、教育和人才建设,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努力提高档案馆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三个体系”,促进全市档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水平及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岳阳市在“十二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各级综合档案馆库容充足、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馆藏丰富、结构优化,实现“五位一体”(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利用便捷、移交及时;各级各类档案馆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从而真正建立起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市、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加强,档案事业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档案队伍素质不断优化。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档案系统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档案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档案法制机构,充实档案执法队伍,创造良好法制环境,构建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服务的档案法制工作体系,增强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能力。理清执法依据,明确执法职责,健全执法制度,全面推进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规范档案执法检查工作,细化检查标准,突出检查重点,增强检查实效;加强对档案违法行为的监控,依法严肃查处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和案件,推动档案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加强档案普法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档案法制意识。

  (二)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档案安全保管和利用条件。新建市档案馆,根据《档案馆建设标准》,按照地市级一类建设一座符合规范要求,配套设施齐全,具有“五位一体”功能的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档案馆。同时,抢抓国家资助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建设的大好机遇,新建县(市、区)综合档案馆。在建设中要统筹规划,科学设计,高标准地建设好各类档案的阅览场所、政府信息查阅场所、档案展览陈列场所、档案宣传教育场所、档案远程利用场所等。

  (三)档案资源建设。通过对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调整,优化国家档案资源配置,科学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建立起“归属明晰、运转协调、门类齐全、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档案资源管理利用新模式。在做好到期档案接收进馆的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地收集或征集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有参考和凭证价值的档案进馆;加强特色档案的征集工作,广泛征集名人、名产、名胜、民风、民俗、民情等特色档案,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资源的需求;加大对重要档案的接收、征集力度,收全收齐我市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大事件档案;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市、县(市、区)档案馆均应形成2-3种有档案文化特色、有品位的编研成果。加快馆藏档案的鉴定与整理工作进程,完成1980年以前馆藏档案的鉴定、解密与开放工作。

  (四)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加强综合档案馆规范管理,市档案馆晋升国家一级档案馆,县市区档案馆50%以上晋升国家二级档案馆。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确保归档文件收集齐全、分类准确、整理规范、存放有序、保管安全、利用便捷,市直一级机构20%以上晋升省特级档案室。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文件中心和联合档案室。依法按期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符合进馆标准的档案,全市各级机关2000年以前形成的档案全部移交进馆。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建档。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监管,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规范。深化城市社区、家庭和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不断提高档案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整合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增加档案信息资源总量,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步伐,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全市档案资源信息中心),“两个平台”(基础网络平台、应用系统平台)、“三个数据库”(档案目录数据库、纸质档案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全市1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和各专业档案馆以及市直一级机构档案室均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其中各档案馆均建立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全面完成县市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并与岳阳档案信息网链接,实行馆际互联,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再利用,积极提供远程服务。在市档案馆建立市直机关电子文档管理中心,统一接收市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市直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电子文档管理中心实行网上在线接收、检测、鉴定、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电子文件,成为市直机关电子文件的保存基地。采用先进的数据迁移、数字认证等技术,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为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可靠的档案信息资源。规范全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与接收工作。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进行政府公开信息的网上数据传输、信息集聚与发布,利用网络公布、检索和查询档案信息,并把已上和可上计算机网络的档案信息向手机、电视等媒体扩展,更大限度地实现档案远程服务。

  (六)档案利用与社会服务。各级各类档案馆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档案开放和现行文件提供利用制度,改进服务方式,扩展服务范围,切实做好档案资料及现行文件等政务信息对外查阅和利用工作。借助档案网站,开办档案信息查询服务窗口,主动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拓展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整合档案和现行文件两种资源,通过举办展览、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馆社会教育作用。

  (七)档案安全保管与保护。强化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制度,对列为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范围的重要、珍贵档案进行抢救和保护,包括档案修裱、加固和字迹恢复,档案复制和数字化,档案装具更新、设备添置和特藏档案室改造等。各档案馆均建立特藏室,专门保管价值高、特色强、载体特殊的珍贵档案。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室具备安全保管条件,配备符合标准的档案装具和防火、防盗、防光、防虫及温湿度自动控制等设施设备。严格把好档案利用安全关,保证档案实体不丢失、不损坏。加强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管理,严格执行“三网”隔离制度,保证档案信息网络的操作安全、数据安全、接入安全和应用服务安全。制定档案安全应急预案,各综合档案馆建立档案数据备份库,实现重要档案的异地异质备份。

  (八)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以建设学习型、奉献型、开拓型单位为目标,以档案系统先进人物为表率,着力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建立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依托大专院校和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档案职业资格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学历层次,培养档案事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对新档案人员上岗前的专业知识培训,促进基层档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支持档案事业,将档案事业发展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档案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级信息化建设规划。

  (二)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坚持依法开展档案工作,依法管理档案事业,依法做好档案服务。市、县(市、区)档案部门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档案事业良性发展。

  (三)推进档案管理体制和制度创新。市、县(市、区)档案部门全面履行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切实做好辖区内档案事业的统筹规划和行政管理,不断拓宽档案服务领域,加大依法监管力度,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有序开展。积极探索整合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信息资源增值服务的途径和方法,培育和发展档案中介机构,做好档案咨询等服务工作。

  (四)大力实施科技强档和人才兴档战略。加强档案科研和技术攻关,努力提高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的机制和环境,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在档案工作中的作用。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档案干部,充分调动广大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支忠于职守、遵规守纪、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具有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的复合型档案干部队伍,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岳阳市档案局

  2010年5月

责任编辑:岳阳市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