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正)

来源:林业局2013-11-14 09:36
浏览量:1|| | ||

 

 

   

 

一、主要目标. 1

二、发展战略. 2

1、实施改革发展战略,推进林业改革发展. 2

2、实施绿色岳阳战略,坚守生态底线. 2

3、实施产业强林战略,提升林业经济贡献能力. 3

4、实施文化促林战略,繁荣“湖湘”生态文化. 3

三、重大项目. 4

(一)、林业生态建设项目. 4

1、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 4

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 5

3、长江防护林工程. 5

4、林业血防林工程. 5

5、森林碳汇建设工程. 5

6、优材更替建设工程. 6

7、石漠化治理工程及防沙治沙工程. 6

8、矿区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工程. 6

9雨雪冰冻灾后森林生态恢复重建、矿区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 6

10、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7

11、新农村绿色家园、绿色通道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7

12、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7

(二)、林业产业建设项目. 8

1、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8

2、森林经营工程. 8

3、无节良材培育工程. 9

4、生物质能源产业. 9

5、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9

6、楠竹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10

7、林纸一体化. 10

8、林业工业建设工程. 10

9、林下经济建设工程. 11

10、特色经济林建设工程. 11

11、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工. 12

12、森林湿地旅游工程. 12

13、国有林场发展建设工程. 12

14、中德财政合作岳阳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工程. 13

(三)、生态文化建设项目. 13

(四)、林业支撑保障项目建设. 14

1、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工程. 15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工程. 15

3、林政执法能力建设工程. 16

4、森林公安能力建设工程. 16

5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及林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16

6、集体(个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17

7、林业科研及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工程. 17

8、林木种苗和良种建设工程. 17

9、基层“两站”、森林派出所建设工程. 17

10、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 18

11、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18

12、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19

四、保障措施. 19

1、全面落实林业机构队伍财政保障政策. 19

2、建立和完善林业基础建设保障制度. 20

3、建立健全林业补偿补贴制度. 20

4、改革创新林业体制机制. 21

5、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组织领导. 21

 


 

 

岳阳市林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岳阳实现林业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为此,岳阳市林业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根据湖南省林业厅指导建议,结合各县市区实际情况,进行了岳阳市林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一、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生态公益林优材更替、血防工程、长防林、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雨雪冰冻灾害林业恢复重建等生态建设项目,开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无节良材培育、生物质能源、油茶产业、楠竹产业、特色经济林等营造林建设项目。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5.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活立木蓄积量增长361万立方米,达到1820万立方米,年净增长率4.6%;新增有林地30万亩,有林地总面积达到835万亩,增长3.7%;林业用地面积保持在950万亩以上;造林130万亩以上,其中:林业重点工程造林80万亩以上,完成中幼林抚育150万亩以上,低产低效林改造100万亩以上,其中:低改油茶20万亩、低改楠竹30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00万亩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1‰,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达到100%;产业发展升级总体目标:全市林纸一体化年产能到达200万吨,林业经济年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1%;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先进的森林文化体系,实现城乡环境秀美、生态良好、林业产业兴旺、生态文化繁荣的总目标。

二、发展战略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底线和省林业厅提出的推进一项改革、守住两条底线、建设三大体系、做好四项工作的林业发展思路,确定我市“十二五”时期林业的发展战略。

1、实施改革发展战略,推进林业改革发展

在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林业管理体制、森林采伐制度、森林资源资产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性森林保险、国有林场管理、林业综合执法、林业社会化服务、林业公共财政制度、碳汇林业市场机制等机制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推进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市场转换,为推进兴林富民创造条件。

2、实施绿色岳阳战略,坚守生态底线

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林业碳汇能力,保障气候和生态安全的高度出发,以洞庭湖湿地生态恢复、城镇和村庄生态环境建设、道路网络绿化美化、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建设为重点,结合优材更替、测土配方、无节良才培育等工作的开展,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促进全市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守住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条底线,构建起森林、城市、村庄、湿地有机结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体系,为全面建设绿色岳阳提供生态支撑和保障。

3、实施产业强林战略,提升林业经济贡献能力

依托无节良材培育、测土配方等营造林技术的深化研究和推广应用,结合集体林权及配套制度改革,大力引导和扶持速生丰产用材林、珍贵用材林、木本粮油(油茶、板栗、枣等)、楠竹、中药材等商品林基地建设;以商品林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发展现代新兴林业产业为重点,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推进林产工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群化发展,培育林产品顶级品牌,构建起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节能高效、低碳发展的林产工业集群;依托丰富的森林及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及森林产品服务业。从而构建起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湖湘特色突出、品牌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兴林富民、绿色低碳的林业产业体系,为推动岳阳绿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实施文化促林战略,繁荣“湖湘”生态文化

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为载体,构建以生态科普教育、生态文明示范为主要形式,湖湘文化与自然生态相交融的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标本馆和主题公园;组织创办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影响面广的各类林业生态文化节庆活动、林产品博览会和高层论坛,丰富生态文化传播形式,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创造条件,让生态融入生活,增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增强生态意识,以加快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三、重大项目

(一)、林业生态建设项目

建设绿色岳阳,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也是市委、市政府重视生态、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以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湿地)保护区建设,提升森林经营水平,构建岳阳绿色生态屏障,提升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岳阳绿色发展。

1、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

国家级公益林面积210万亩,省级公益林面积97万亩,对已区划界定的生态公益林实施全面管护。在积极争取中央扩大对我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地方各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

 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已列入以工代赈项目)

涉及相关县市区,分8年实施。建设内容: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以及补植补造建设。国家专项资金8089万元,地方自筹5527万元。

3、长江防护林工程

20112015年在汨罗江、新墙河流域及东洞庭湖周围规划营造防护林12.8万亩,封山育林15.2万亩。

4、林业血防林工程

20112015年,在全市血吸虫病疫区分布范围及汨罗江、新墙河、藕池河等主要水系及其流域有可能孳生钉螺的低山区、丘岗地区范围,共规划营造林业血防工程抑螺防病林80.0万亩,改造钉螺滋生环境,提高抑螺防病效果,达到抑制疫情,改善生态环境。

5、森林碳汇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碳汇林建设,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同时,建立碳排放综合考评机制,对机构或企业碳排放与吸收进行综合考评;建立森林生态服务市场,构建碳汇交易市场体系,探索建立碳汇林业发展基金,并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碳汇林业发展支撑保障体系。

20112015年,①在全市范围内建设1个碳汇林业示范点,按碳汇造林条件,选取1万亩进行碳汇造林;②在公益林中选择13万亩(国家级10万亩、省级3万亩)碳汇功能强的乔木林,作为碳汇专用林培育,完善区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岳阳绿色碳汇基金,加强碳汇林业的科技研究。

6、优材更替建设工程

实施优材更替工程3.0万亩,其中新造1万亩,现有林培育2万亩,总投资3000万元。

7、石漠化治理工程及防沙治沙工程

20112015年,以岳阳县、湘阴、汨罗为重点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20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共60万亩。

8、矿区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工程

为改善矿区生态状况,保障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根据矿区立地条件和植被状况,通过矿区垦复、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道路绿化、湿地植被恢复等措施,恢复矿区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恢复和重建遭受破坏的矿区生态系统,改善矿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通过工程实施,对废弃矿区进行治理,对矿区植被与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恢复,增加森林面积,总规模10万亩,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9、雨雪冰冻灾后森林生态恢复重建、矿区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

20112015年,全市范围内建设规模30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重造)75万亩,封育恢复155、补植70万亩。

10、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大力开展野生动物、古树名木保护建设、植物极小种群保护及监测监管建设、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监测监管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到2015年,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7%以上。

11、新农村绿色家园、绿色通道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20112015年,①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市新建区绿地率达到35%,“三边”地带绿地率达到60%;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建设,以行政村为单位,大力开展植树造林5万亩;③绿化公路里程2400公里,绿化面积5万亩;绿化铁路里程400公里,绿化面积3万亩;绿化江河湖库(岸线)里程1400公里,绿化面积7万亩,总面积15万亩。通过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和低效林分改造,建设覆盖全市的森林生态景观网络。

12、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20112015年,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对已建湿地加强保护,同时新建省级重要湿地2-3块,国家级湿地公园1-2个,新建地方级湿地公园3-4个。

(二)、林业产业建设项目

林业产业是一个兼备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特殊产业,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多个门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是独具特色的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发展林业产业,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我市的森林资源特点,以国家《林业产业振兴规划》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森林资源培育、绿色低碳林产品开发和资源“循环、节约”利用为突破口,积极发展林业新兴产业,大力提升林业传统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林业产业发展,致力培育以绿色低碳经济为主体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繁荣。

1、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杉木、马尾松、国外松、杨树、桤木、桉树等速生用材树种,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通过集约经营、定向培育,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木材产量,最大限度的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资源的需求。规划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面积40万亩,其中新造20万亩,中幼林培育20万亩。

2、森林经营工程

总规模:200万亩,幼林抚育、中幼林抚育间伐、低效林改造,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产出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无节良材培育工程

结合商品林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产林改造,以国有林场和林业大户为主体,在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且不易引起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建设影响较小的区域,开展优质珍贵无节良材培育基地建设,逐步提升我市绿色低碳可再生材料的供给能力,为推进“以木代钢、以木代塑”创造条件。以产业发展为主体,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营造杨树、外松等速生树种。到2015年,营建10万亩杨树、10万亩国外松。

4、生物质能源产业 

生物质能源属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对矿物质能源的依赖,是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全市营造木质能源林5万亩,改培提质15万亩,其他能源林5万亩。

5、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在全市范围内,通过抚育改造、更新、嫁接以及人工造林等措施,建成高产油茶产业基地,增加油茶栽培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油茶产量,打造岳阳油茶产业优势。至2015年,建设完备的油茶产业链,形成林油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使油茶产业成为促进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新造油茶20万亩,低产油茶抚育改造30万亩。全市油茶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高产油茶面积达到65万亩,亩平产量提升到40kg,培育和打造1-2家深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年产茶油3.6万吨,年产茶枯12.8万吨,油茶产业年总产值达到20亿元。

6、楠竹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2015年,打造“湘北竹产业经济强市”,楠竹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总规模70万亩,其中:新造20万亩,低改50万亩;

7、林纸一体化

岳阳纸业集群基地达到国际最优集约规模造纸企业水准,年产能达到130-140万吨,年产值过100亿元;瓦楞纸、箱板纸集群造纸基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年产能达到60万吨,年产值过50亿元;造纸工业原料林面积达到200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330万立方米,整体实力稳居全省第一。

8、林业工业建设工程

根据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实施“园区化”发展战略,推进林产工业园区化。以商品林基地建设为依托,在全市建设各具特色的林产工业园区,以发展现代新兴林业产业为重点,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引导和吸纳产业链条关系密切、科技含量高、技术设备先进、品牌优势突出的林产工业企业在园区聚集。推进全市林产工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群化发展,逐步形成人造板、木浆造纸、生物质能源、现代家具、林产化工、木本粮油、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集群,构建起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节能高效、低碳发展的林产工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一是要加快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二是要树立品牌意识,采用先进技术和有效管理,提升产品质量。三是要鼓励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四是要拓展产业领域、培育新兴产业。五是要发展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六是要完善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探索适合我市林情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和机制。

9、林下经济建设工程

根据各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林地资源状况,遵循“适宜、适用、适度,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研究探索和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培育适合于林下生长的中药材、菌类、花卉、蔬菜等林下作物,同时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建设规模20万亩。

10、特色经济林建设工程

建设以金银花、茶叶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基地20万亩;发展以杜仲、黄柏、厚朴、黄连、红豆杉等树种为主的木本药材林基地5万亩;建设以板栗、核桃、猕猴桃、杨梅、柑桔、梨、枣等为主的木本粮食基地20万亩。使我市经济林培育产业逐步走向基地化、规模化、良种化、优质化、产业化的轨道,为木本粮油、生物制药等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11、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工程

选取适宜的花卉苗木种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花卉生产基地建设、花卉休闲基地建设、花卉生产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花卉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等。

12、森林湿地旅游工程

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把林业发展、森林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搞好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重点开发休闲度假、健身疗养、科普教育等特色旅游项目,依托岳阳楼(洞庭湖)、君山等著名旅游景区,带动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致力打造森林生态旅游精品,提升森林(湿地)生态旅游品位,致力将森林(湿地)旅游业培育成林业新兴支柱产业。“十二五”期末,全市森林(湿地)旅游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

重点加速风景林培育、林相改造,新建环境监测站点10处、新建旅游干道200公里、供水设施10座、“三废”处理系统10套、安全设施50处。建立生态科普中心2处、生物标本馆2处、科普宣教基地4处、建设宾馆、度假村3座、商业网亭10处、小型服务点20处。

13、国有林场发展建设工程

通过收购、联营、租赁、合作造林等方式新增国有林场1个,新增经营面积5万亩,通过加强森林经营、实施优材更替、无节良材培育、中幼龄林抚育等措施,实现国有林提质;同时结合雨雪冰冻灾后重建,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木材加工等第三产业。

14、中德财政合作岳阳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工程

改造林分6万亩,其中:马尾松和杉木人工幼龄林2万亩,马尾松和杉木人工中龄林2万亩,马尾松和杉木天然幼龄林2万亩。

(三)、生态文化建设项目

注重生态与湖湘文化的结合,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点林区、重点生态恢复治理区,建设一批以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典型,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道德,倡导人与自然和谐重要价值观为主题的生态文化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公园、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影响面广的各类林业生态文化节庆活动、林产品博览会、林业论坛,以丰富生态文化传播形式,繁荣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推进岳阳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1、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①建设1处以洞庭湖湿地变迁及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为核心内容的生态文化博物馆;②建设1处生态文化主题公园;③创建5处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④打造以平江连云、丽江、幕阜漂流等为龙头的生态漂流产业集群;⑤打造福寿山、五尖山、大云山、桃花山等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品牌;⑥建立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岭湖保护区、屈子祠风景名胜区为龙头的湿地生态旅游、观鸟产业集群,凸显湿地文化。

2、生态文化宣传展示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林业生态文化节庆活动、林产品博览会、林业论坛等,丰富生态文化传播形式;建设张谷英国家级生态文化村,大云山生态文化国家森林公园,五尖山森林公园申报岳阳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3、林业生态文化产品挖掘和创作工程

依托我市丰富多彩的林业生态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生态文化产品;组织开展林区采风、生态笔会、林业征文等活动;组织创作以林业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影视、文学、美术、音乐等作品。

4、全民义务植树及纪念林基地建设。在各县市区建立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在幕阜山、大云山、五尖山等建立纪念林基地;同时结合民俗文化,建设如升学林、友情林、成长林、结婚林等纪念林基地,丰富植树造林的形式和内容,增强全民尊尚绿色,爱护自然的意识。

(四)、林业支撑保障项目建设

为了适应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满足林业生产建设需要,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处置”的原则,围绕林业自然灾害和林区治安,以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为重点,建立健全林业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全面提升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护森林资源,保障生态安全;以先进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建立信息化应用系统、应用支撑、数据库、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综合营造林管理系统、林业资源监管系统以及基础数据资源和服务系统,进一步强化林业重大工程项目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升林业科技支撑能力,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1、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工程

包括森林火险预警监测、防火阻隔、通讯、指挥等系统建设以及森林消防、防火队伍能力及装备建设。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12支,配备专业森林消防人员600人,建设扑火物资储备库,完成1000公里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市局及平江、岳阳、临湘、汨罗等县市建立森林防火监测中心,配备相应的通讯台站和技术装备,使全市林区通信覆盖率达60%以上,确保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1‰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工程

通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构建起与现代林业相适应,以监测预报、检疫御灾、应急救灾、支撑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全面提高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水平。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科学实施综合治理,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严重扩散蔓延的趋势得到有效缓解。到“十二五”期末,将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3、林政执法能力建设工程

一是开展林政执法队伍业务培训工作;二是加强林政执法以及木材巡查队伍建设,规划新建巡查大队3-4个;三是加强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增强现代林业资源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四是要完善林政管理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强化保障措施。

4、森林公安能力建设工程

全面推进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和谐化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森林公安机关内设机构,科学配置警力,全面开展森林民警培训。二是强化执法正规化建设,赋予森林公安独立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健全野生动植物刑事技术体系。三是建立健全现代化、信息化的森林公安综合信息化体系。四是理顺投资渠道,实现各级财政全额保障,并按照相关标准加强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强警务督察,促进警民和谐,保障林区警民和谐稳定。完善地(市)级分局局域网、县级分局局域网、派出所信息网,建立起现代化森林公安综合信息网络;继续完善市森林公安指挥中心建设。

5、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及林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加强全市林业资源监管,林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等信息系统建设,形成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加强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动态检测体系建设,开展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工程,准确预测林业资源和生态状况的发展趋势;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效果进行长期跟踪评估。包括全市“十二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连清第七次复查以及林业调查队(院)建设、公益林资源和生态效益监测体系建设,森林碳汇测算等。

6、集体(个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引导森林经营者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指导和帮助林农编制简易森林经营方案,采伐措施落实到农户主,经营措施落实到小班。以县为单位,统筹安排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基础上,逐级编制完善森林经营方案,为森林采伐限额指标的发放提供数据依据。

7、林业科研及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工程

包括林业在低碳经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地位、模式研究、城市林业,油茶优良新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

8、林木种苗和良种建设工程

包括良种基地、种子资源保存库、林木良种繁育等。

9、基层“两站”、森林派出所建设工程

针对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十二五”期间,一是加大改革力度,理顺管理体制,要把基层林业工作站作为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单独设站,人、财、物统一管理,人员和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建设一级木材检查站5个,标准化林业工作站10个,森林派出所(大队)12个;加大基层林业站站房建设、维修,同时加强林业站业务装备配备,完成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维修林业站房50个,完成维修面积10000平方米。

10、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

“十二五”期间,建立以湘阴人造板检验检测站为主要的林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有序的开展林产品的检验检测工作,确保林产品质量关,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其次会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林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重点抓好涉及民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程以及产品标识包装等强制性地方标准的制定;抓好国家、行业标准的贯彻实施;扶持、指导和帮助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提升我市林产品质量水平。三是抓好国际上通行的森林认证试点工作,建设以标准、认证、认可、产销监管链鉴定和标签这几大要素为基础而组建的机构并发挥相应职能所构成森林认证体系,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市林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11、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逐步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深层矛盾,促进国有林业健康发展。理顺管理体制,转变经营机制,发挥资源优势,扩大经营范围。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切实加强国有林场饮水、交通、通讯、供电、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国有林场发展环境,增强国有林场自身发展能力。稳步推进国有林场职工危旧房改造,重点解决好林场职工生存环境恶劣和生活困难问题,让林场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职工养老保险;多渠道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确保林区社会稳定。

2015年,修建林区道路总里程380.5公里,新建水厂332处,改造原有水厂67处,新建水电站5座,发电能力为2500千瓦,通讯线路1985公里,危旧房改造2112户,总面积14.9万平方米

12、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2015年,全市建设7个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每个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下设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林木(或林权)交易中心、林木(或林权、森林资源)评估中心、信息中心、林业办证审核服务中心、林业法律与科技服务中心等。通过搭建交易平台,有效整合林业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突出作用,营造公平、公正和与市场密切接轨的林业发展环境,促进林权有序流转,规范森林资源转让行为,实现林木资产资本化、林业经济市场化和经营管理规范化,缩短林业投资周期,提高林业经营水平。

四、保障措施

1、全面落实林业机构队伍财政保障政策

林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队伍是保障林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力量,承担着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等工作。加强林业队伍建设,给予林业机构队伍财政经费保障,促进林业队伍正规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对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将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切实落实好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等基层林业执法单位人员编制,并将工资和公用经费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从根本上改变林业“收费养人”的现状,推进林业工作由收费罚款向执法服务转变。

2、建立和完善林业基础建设保障制度

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以及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规划;将林区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同时,加大对偏远山区、重点林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林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推进林业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3、建立健全林业补偿补贴制度

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议中央、省级财政将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由现行每年10/亩逐步提高到20/亩,并逐步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效益补偿;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木良种培育和造林、林业林业机械生产和应用、中幼林和低效林抚育、木本粮油以及生物质能源林培育等项目进行补贴;对未纳入国家补贴范围或补贴标准偏低的林业科研或生产经营项目进行补贴或补助;进一步加大财政贴息补贴力度,建立和完善财政支持下的森林保险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与林业多种功能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对林业综合利用产品、品牌创新产品实行优惠税收政策,提高对劳动密集型和高附加值林产品的出口退税标准等。

4、改革创新林业体制机制

深化集体林权及配套制度改革,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减轻税费,建立起责权利明晰的林业经营制度,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完善税费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创造公平、公正的林业投资环境;创新土地利用和保障机制,科学制定林业用地规模,严格审核、审批项目建设征占用林地手续。同时,将未利用山地、沙化土地、废弃矿山、“三边”闲置土地和木本经济林地规划为林业用地,以拓展和保障现代林业的发展空间;创新区域合作和投融资机制,建立起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强化以林业产权管理为中心的现代林业管理体系。

5、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林业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并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完善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对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并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执行,各级党委和监察部门,要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