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袁湘江副厅长在2014年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暨村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岳阳市住建局 发布时间:2014-04-28 16:02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袁湘江

2014年4月28日

一、2013年工作回顾

(一)稳步开展农村安居工作

2013年是我省住建系统牵头负责农村危房改造的第一年,全省农村危房开工125714户,开工率103%,竣工125665户,竣工率103%,入住121596户,入住率100%,完成年度投资48.01亿元,圆满完成任务。各地认真落实三级公示制度和补助对象认定程序,规范档案和信息录入系统管理,积极推广采用修缮加固方式,减少重复建设。去年我省农村危房改造户均面积67.77平方米,为全国水平的91%,较2012年分别下降10.32平方米和11个百分点。6个市和近30个县市出台了专门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定,并积极优化单体设计,展现地方风貌,打造特色民居。长沙、邵阳、娄底、衡阳、岳阳等市和长沙县、耒阳市、湘潭县、岳阳县、洞口县、城步县、桂阳县、慈利县、吉首市等县市总体情况比较优秀。长沙市加大财政投入,重点帮扶对象补助4万元/户,一般帮扶对象补助2万元/户,还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平台,广泛募集社会捐助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娄底市根据改造对象的危房等级和困难类型,分多级补助标准,拉开补助级差,对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的农户实行重点补助。张家界市将全市500户农村独生子女困难家庭的危房改造纳入为民办实事考核。永州市在五保户对象多、集体经济相对好的村组采取村组统一调剂安排宅基土地,每户按40平方米的户型统一设计、统一施工,补助农村危房改造资金2.8万元/户,重点帮扶五保户集中建房,新建房屋产权归村组所有,避免了今后的重复建设。常德市制定2013—2017年工作规划及逐年实施计划,编制改造对象花名册。邵阳市城步县编写了《农村危房改造便民手册》,洞口、隆回、邵阳、邵东、武冈等县市编制完善了“集中型”、“散居型”、“综合型”三种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建房图集并免费提供给农户。吉首市结合特色民居改造、娄底市结合城乡同建、长沙县白沙镇结合五保之家、湘阴县新泉镇结合乡镇敬老院、邵阳市城步县和绥宁县结合传统村落保护,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全面提质积累了很好的工作经验。

同时,我省还开展“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作。在国家推动这项工作前,我省原来由渔业部门牵头解决了一批渔民上岸安居。8月,我厅与省畜牧水产局进行了工作交接,组织对全省渔民危房情况进行摸底及危房分类鉴定,争取了国家批准我省作为全国8个试点省份之一,并全额批准我省上报的3864户,下拨补助资金5774万元。国家三部委成功在岳阳召开全国项目推进会,重点交流了我省经验。12月,我厅又会同省发改、省畜牧水产局和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湖南省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并上报第二批任务2477户,争取“十二五”末基本解决我省渔民上岸安居问题。

(二)加快推进集镇建设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推进集镇建设,用集镇建设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思路。为此,我厅组织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集镇建设的意见》和《湖南省集镇建设标准》,正在组织编制《湖南省集镇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筹划培训全省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干部和农村建筑工匠,计划通过一系列政策指导文件,准确把握我省村镇建设的发展脉搏,提升集镇综合承载能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城市、集镇和乡村协调发展,促进人口的城镇化。

二是省级示范镇建设成效明显。2013年,我省34个示范镇得到省直单位支持4.8亿元,市县配套1.1亿元,基建投资达30.6亿元,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均高于当地3个百分点。集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新增常住人口近3万人,其中接受农业转移人口0.8万人,集镇常住人口达到70万人,平均每个示范镇集镇常住人口达到2.05万人;新增建设用地约4平方公里,集镇建成区达到106平方公里。长沙市、衡阳市、郴州市和宁乡县、攸县、韶山市、涟源市、邵东县、祁阳县、平江县、桂东县指导力度大,乔口镇、金井镇、楠竹山镇、伍市镇、沧水铺镇、廉桥镇、禾青镇、新安镇、洪市镇示范成效突出。同时,我厅对示范效果较差的邓元泰镇、黄溪口镇、羊楼司镇、石亭镇和纳入县城(示范区)统一规划的廖家桥镇、石羔镇、云田镇启动了动态管理。

三是重点集镇管理逐步规范。组织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向住建部推荐174个镇。组织开展全国第三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评选申报,在之前已有3镇3村入选的基础上,向住建部上报了花明楼镇等6镇4村。组织开展全国第一批美丽宜居小镇(村庄)评选申报,全国共批8个,我省韶山市清溪镇入选。组织开展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的申报,浏阳市大围山镇楚东村等42个村获批。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2个。我厅已委托省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大纲模板,正积极与湖南师范大学等专家团队合作开展传统村落的调查建档、制定发展保护规划。开展传统民居与传统工匠调查建档等工作,并向住建部推荐54个传统民居代表建筑和50个传统民居建造工匠。开展全省优秀农房设计评选,并向住建部推荐37个全国优秀农房范例。

(三)集镇供排水设施建设快速增长

我省101个建制镇纳入国家“十二五”重点流域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补助范围,已争取国家补助近1个亿。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2月与各市州政府签订了《湖南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及供水设施建设专项行动目标责任书》。截止2013年底,全省镇乡共建成污水管网6315公里,污水处理设施45个,处理能力29.2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10.5%。其中, 2013年共建成污水管网811公里,建成和在建污水处理设施18个,处理能力8.35万立方米/日,总投资12.5亿元,较2012年增长24%、22%、35%、35%。目前污水处理设施的主要问题出在管网没有雨污分流,导致污水处理能力不够,下雨时很多污水没有处理就直排了。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很多地方就无需再造污水处理厂。集镇污水处理要紧持“厂网并举”。引进社会资本要发挥其规模效益。另外制定《湖南省镇区(集镇)供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设计技术导引》,开展《湖南省集镇人工湿地施工参考图集》等适用技术研究,并得到较好落实。121个镇编制供水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设计,通过我厅复核,60个镇优化工艺,大部分镇优化管网布局,共有效核减投资近15亿元,建成运营后每年可节约2400万元左右的运营费用。目前,全省有近100个项目正在开工或者开展前期工作,涉及污水管网1200公里,处理能力25万立方米/日,总投资20亿元。浏阳、宁乡、醴陵、攸县、汨罗等县市和湘江流域长株潭段、岳阳铁山水库等生态敏感区正在积极启动县(区)域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要合理选定集镇污水处理工艺,积极推广人工湿地的普及。以往有些地方工艺选择失误,运营成本过高,设施实际闲置。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降低成本到五毛钱以下。要想办法,让已有设施正常运营。

同时,也存在着集镇建设体制机制不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缺口较大、特困农户补助标准偏低、第二批渔民上岸信息录入不及时、部分集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不规范、少数重点集镇示范试点绩效不理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集镇健康发展。特困农户补助标准偏低,认为偏低补助的就不是特困农户,真正的特困农户核心问题是没有得到补助。前些年,这么平均补。真正的特困农户根本不敢申请,有的地方,地方配套还没有,万把块钱,建套房子要四五万,特困农户根本不敢申请。我们不能够看到问题实质,就是一句话特困农户补助标准偏低。特困农户没有得到补助,因为它不要,太低了它不要。我们核心问题不是补助低,而是不敢要。

二、2014年主要安排

2014年,我们的主要工作思路是: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为核心。所以我们按照“美丽乡村、宜居小镇”的总体要求,重点突出农村危房改造和集镇设施建设,加强全局性、基础性、示范性工作,加强指导、监督和政策研究,推动全省村镇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什么?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是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是以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为核心。村镇建设工作同样要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为核心。集镇包含了就近城镇化的概念。农村危房改造是救穷,估计这些需要政府补助才能进行危房改造的农户,近期恐怕很难从农业转移出去,但我们也要保障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有个基本的生活条件。这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一)科学理性推进集镇建设

集镇是县城及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农村地区承担一定区域内经济、文化、公共服务、居民聚居等职能的小城镇,包括镇(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镇(乡)域内其它有集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集镇,今后规划保留的集镇的常住人口规模应不低于2000人。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自然条件、交通区位、发展基础和人口规模,原则上每个乡镇可以布局1个集镇,最多不得超过2个集镇。集镇是典型的“乡头城尾”,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不可或缺的节点,因地制宜地分别承担服务“三农”、吸纳居住生活、发展特色产业和商贸旅游、承接产业转移等功能。集镇定位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集镇建设不是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但是重要战场。我们要大力推动集镇建设,但集镇的常住人口总量在逐年增加,有进有出,但增加幅度并不大,在全部城镇常住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下降到不足20%。就工业化、城镇化的内在规律而言,集聚程度越高就越能带来吸纳产业,而产业发展也需要依靠比较高的集聚程度。我们不是不要发展集镇,而应该是科学理性的发展集镇建设。集镇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做优做特。这是国情、省情的必然所至。目前,我省有1953个建制镇(乡、镇乡级特殊区域),常住人口超过1500人的集镇3337个,必须进一步优化布局,减少集镇数量,完善集镇功能,推动城市、集镇和乡村协调发展。经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我厅起草了加快推进全省集镇建设的意见,拟近日报省政府以办公厅名义下发,指导全省集镇发展建设。

我省的集镇建设要以“美丽乡村、宜居小镇”为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符合规律、规划统筹,集约发展,保护生态,尊重群众、示范带动”的原则。一是各地要加快制定县(市、区)域集镇布局规划、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集镇规划以及集镇给排水等专项规划设计。二是要按照各项规划和集镇建设标准加强各类设施建设和住房建设,集镇建设用地可以试行国有、集体混合用地模式。各类设施建设要杜绝贪大求洋,按照实际使用需求确定规模,坚持适用经济,控制好运营成本。集镇住房建设,要严格控制每户用地规模、建筑面积、建设与使用成本,最好不超过五层、不装电梯、不须二次供水。三是要遵循规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集镇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其规划是建设规划,乡村地区的主要任务是管控与整治。美丽乡村是保护与整治出来的,空心村不会美丽,农房建得高大不会美丽,大村庄不会美丽,环境卫生不好不会美丽,山不青水不秀不会美丽,路太宽设施太多规模太大不会美丽。让大部分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居住生活并落户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这种人口迁移过程必定以异地迁移为主,就近迁移只能是补充。现在乡村地区的农房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集镇规划也必须符合实际、遵循规律,科学客观地定位和确定规模。

(二)创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模式

近一段时间,湖南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和重视和支持。2013年12月26日,杜家毫省长主持召开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市污水垃圾治理现场工作会议;2014年3月25日,杜家毫省长在我厅召开加快推进“两房两棚”建设专题会议;4月17日,张建飞副省长召开全省“两房两棚”工作座谈会,都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省财政对我省农村危房改造省级配套资金由原来每户2000元左右提高到每户5000元,同时今年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市县配套不得低于每户2500元,地方配套和中央配套达到1比1,不低于1比1。省农村信用联社向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提供每户5000元的贷款。要抓住机遇,延续以往有效政策,创新理念和方法,提升整体效益。

一是实施重点帮扶与一般帮扶同步推进。对危房特困农户进行重点帮扶,重点帮扶特困农户占农村危房改造总户数必须达到25%以上,同时省级扶贫资金和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资金参与其中,实现基本不需要重点帮扶的特困农户再自筹危改资金。另外, “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具有能修缮加固成本比较明显优势的必须采用修缮加固方式,新建房屋的建房层数和面积标准等必须得到严格执行。签订危改协议时,帮扶对象应当明确承诺相关内容,否则应当追回补助。

二是实施整乡(镇)、整村推进示范。在农户自愿申请的前提下,结合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民居、绿色农房建设等工作,整合政策和资金,有计划、分步骤启动第一批整乡(镇)、整村推进示范工作。省级抓3个整体推进示范乡(镇),市州各确定1个市州级整体推进示范乡(镇),县市区各确定1个整体推进示范村,于2015年底前完成示范区内自愿申请的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实现“危房基本解决,布局较为合理、设施基本配套、环境较为整洁、风貌得到保护”的目标。这里要重点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农户自愿,二是整体推进的是农村危房改造,不是集中连片风貌改造,决不能把雪中送炭的钱用于锦上添花。省级整体推进示范乡(镇)应具备全国处于较先进水平,还要有一定特色,最好能召开全省现场会。

三是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帮扶。我们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各地要积极学习推广长沙市经验,利用好各地慈善事业平台,广泛募集社会捐助资金,吸引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同时,还要严格监督,科学管理,确保慈善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募集到的慈善资金,应该专门用于增大重点帮扶对象的占比。

另外,我省是国家第一批确定的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工程8个试点省份之一,又是首次现场工作会召开地点,而且以前在这方面也有一定工作经验。今年6月我们将组织全省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半年督查,6月底前,各地要确保已下达的3864户任务全部开工,11月底前全部竣工。沅江作为省级安置示范点,更要抓紧时间,做好项目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样板。同时,各地住建部门要积极主动和畜牧部门沟通,做好第二批也是最后一批渔民安居摸底和信息录入工作。已报省里的第二批还有部分渔民没有录入全国渔民安居信息系统,还有一些根本没有申报的,都要在5月上旬前做好摸底和信息填报工作。

(三)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新型城镇化既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同时也需要依靠人才队伍来建设。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和人员一直是住建系统的“短板”,各地要根据住建部和省政府有关规定,落实好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落实村级规划建设协管责任人。从今年开始,我厅实施两项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培训计划。

一项是全省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干部培训3年行动。目前,我省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部分乡镇干部对政策和技术不熟悉,管理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拟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分批次对全省近5500名县级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干部,以全脱产形式培训15个工作日,培训考试合格的颁发合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保证每个乡镇都有2-3名经过基本培训的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第一期样板班安排在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对象是我省推荐到建设部的174个国家重点镇的分管镇长,大概5月底就会开班。省里对此非常重视,方案报省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意,今天会上发给大家,各地要提高认识,按照培训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本地区的学员参加培训,抓紧落实第一期学员。

另一项是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实施农村建筑工匠制度。目前我省农房建设比较粗放,农村建筑工匠水平参差不齐,农房建设问题比较多,国家要求享受各级政府补助的农村危房改造必须由经培训的农村建筑工匠或者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完成。有资质的施工企业一般不会去搞农村危房改造,那主要就要靠农村建筑工匠了,而目前我省还没有持证的农村建筑工匠,要求农村建筑工匠持证上岗还无法做到。我厅计划从今年开始,通过3年左右时间,对全省农村建筑工匠进行培训,基本建立全省农村建筑工匠队伍管理制度。建筑工匠的师资培训由省厅组织,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具体承担,各市州和县市区各选派3-5人参加师资培训,培训时间4-5天。建筑工匠培训主要由县市区局负责组织,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选择具有相应条件的培训机构,按全省统一编制的教材、教案和题库,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本地区培训。各县市区今年至少要组织1次建筑工匠培训,至2016年底完成本轮培训。当期建筑工匠培训结束后,县市区要组织结业考试,从我厅统一编制的题库中抽取试题进行书面测试和组织实际操作测试。考试合格的颁发省厅统一监印的《湖南省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合格证书》,从2017年开始,全省统一实行农村建筑工匠持证从业。今年年底,各地培训合格工匠数不少于建制镇(乡)总数的2倍。到2016年底,完成约4.2万人的培训,保证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培训合格的工匠。

(四)规范农房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农房建设无序、体量过高过大、质量安全无保证、建筑风格与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等现象,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剑飞、硕辅同志均作出重要批示。我们将尽快出台农村建房管理办法,规范农村建房行为。关键是引导村民理性的住房消费,不要盲目把钱投入“黑洞”,加剧空心村现象,损害美丽乡村建设。

同时,住建部会同文化、文物、财政将全面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并下发了文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还有一定资金的支持。各地要按要求做好调查摸底建档等基础工作,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力度,积极申报项目资金,开展保护示范。传统村落真正有价值的房屋并不多,30至50栋就足够了。申报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一定要理性,不可盲目,不可贪多贪大,多报没必要,报了保护好。

(五)改善村镇人居环境

村镇人居环境建设,涉及到住建部门的是污水垃圾处理及集镇供水、道路建设,重点是集镇污水和垃圾的治理问题,特别要注重因地制宜。集镇建设的课题列入省十三五的重点课题。省里开展了一系列适用技术研究,人口集中的集镇采用“化粪池+人工湿地”或者“人工快渗”的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建设和运行成本低、容易操作、维护简单,是非常适用适宜的技术,这是针对5万人以下的集镇,以做到基本成本控制。规模更大的集镇,可以考虑使用氧化沟、生物转盘等技术。去年,我们组织编制了《湖南省集镇供水排水工程实用技术-人工湿地施工参考图集》,从250-2000吨的规模都有参考的设计图和植物配置,都可以根据这个图集,进行人工湿地的建设。今年正在编制化粪池建设运营参考图集,用于指导各地进行“三池净化”“四池净化”等分散式的污水处理。同时,今年还要加强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监督,出台有关规定,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规范国家资金申报、使用和检查。省财政增加了新型城镇化引导资金,其中小城镇建设资金增加一倍多,今后视项目情况还可增加。只能以项目申报来争取资金,项目预算要把握准,不能随意申请资金。但各地申报项目的情况不理想。新型城镇化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用于“2151”示范工程。有的示范镇没报,有的报上来却是些养老院、县乡公路、学校搬迁,这些项目有民政、交通、教育等主管部门负责。我们主要做好住建系统的工作。请大家认真补报,一是集中在示范集镇上,二是集中在集镇垃圾收集清运设施、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集镇路网建设和集镇供水提质改造4个方面。要按项目资金申报,省确定支持的项目,省厅和县级政府要签订协议,省里支持多少,地方安排多少,什么时间建成,都要规定清楚。完不成的要追回资金。主要是想集中力量,做点实事,1至2年能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