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
王德华在2015-2016学年度全市教育教学工作
来源:岳阳市教育体育局   2016-10-17 12:58
浏览量:1 | | | |

(根据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同志们: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季节,我们齐聚在美丽的平江县城,召开2015~2016学年度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这次会议,尽管时间迟了一点,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反思和外出培训学习,我想大家应该有了更加理性、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自我评价,甚至探索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所以会议的针对性也就更强了,效果也许会更好。

今天的会议既是年度业务工作总结会,也是讲评会,更是研讨会、鼓劲会。刚才,朱新和副局长宣读了表彰通报,先进单位作了经验交流,这些受到表彰和介绍经验的单位是全市教育系统值得学习的榜样,希望大家好好借鉴;刘志高副局长作了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讲评报告,总结成绩全面客观,分析问题深入中肯,工作部署到点到位,请大家结合会议资料,进一步分析、对比,扬长避短,争创新的业绩。等会,李为副市长还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借此机会,我结合大家的经验和工作体会,讲两层意思,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当前所面临的形势

(一)客观地看待我们的成绩。过去的一学年,大家敬岗爱业,凝心聚力,收获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成绩。其一,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公平。全市全面实施“阳光招生”,成为百姓点赞的“十件实事”之一。其二,有效地促进了均衡。短板在补,后进在追,后进地区赶超力度大,进步快,均衡的效果在显现,均衡的高度在提升。其三,有力地推进了改革。校长教师交流力度大,中考持续改革,学生素质不断提升。学校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社会反响不断趋好。其四,着力提升了队伍从业能力。信息化运用能力、教研指导能力、创新驱动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其五,确保了教育质量稳步向好。高考综合评价在全省保持领先,个别领域、部分学科、部分学校和地区显现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

(二)乐观地看待我们的事业。其一,教育事业添了新的动力。教育改革已经纳入全面综合改革的整体方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高考改革方面,从顶层设计,到整体规划,自上而下,分步实施,即将打破实施近四十年一考定终生的考试招生制度。在中考改革方面,教育部最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说明,今后的中考,要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测试,把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原则。其二,教育发展有了新的方向。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加综合素质评价,这为素质教育找到了新的抓手和落脚点,为育什么样的人、怎么育人指明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其三,教育工作有了新的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明确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公共投入上,近几年来,先后实施了校安工程、薄改工程、合格校、普惠园、教育信息化等项目建设。队伍建设上,2015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7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将为基础教育发展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机遇。

(三)理性地分析我们的困境。市场在冲击我们。一切以效益为取向的价值观在衡量各行各业,教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过度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行列。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了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几乎忽视了人的个性特征、个体差异、发展潜力。功利在侵蚀我们。一些教育工作者千方百计谋求行政职务,想方设法寻找致富门路,把教坛当官场,把校园当市场。社会变革在挑战我们。城里独生子女多,农村留守儿童多,再加上单亲(组合)家庭子女不断增加,学生家庭背景巨大变化让教师有难负之重;黑心网吧,不达标、不守规校车,社会环境变化让教育有难解之忧;城市太挤,农村太弱,城乡差距让教育发展难以同行。大部分家长不再满意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成为每一个家庭比拼的目标,社会需求变化让教育有难言之隐。事业发展在逼迫着我们。中、高考改革已经剑在弦上,以前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改革后,是学生想学什么,老师就得教什么。这场改革的特征就是“选择”,学生走班、选课、择考,提问、质疑将难倒许多定向思维的教师。加之我们各项工作“碎片化”多,整体性少;制度瓶颈多,自主性少;求“一致性”多,“个性化”少;满足老习惯多,运用新办法少。要适应2018年即将到来的改革,困难还不少。工作短板在警醒我们。考试评价牵引能力不强,教育科研指导能力不高,校本教材研发能力不足,这些都制约了我们事业高水平发展。

二、下一步发展基本想法

形势的变化必然带来思路和任务的转变。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办学水平,必须转观念、改方法、提质量。

(一)转变观念,优化育人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是我们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切实推动落地生根。

一方面,坚持立德树人。民族振兴的基础在教育,发展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其国库之殷实,设施之先进,而取决于其公民的文明素养和所受教育的程度。要坚持立德树人,为孩子在“基础”上定好位,把好关。

1.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现在的学生,聪明、早熟、接受信息广,看到新鲜事物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就是为人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奠基。教育要保证孩子心灵丰满,向着高尚与圣洁。我们既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姿态,更要精心培养指导,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在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多的可选择性,让他们终身受益。

2.为孩子奠定好知识能力的桩子。世界日新月异,知识加速更替,但基础知识必须夯实,运用知识能力必须加强。我们强调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知识传授是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的基础和前提。离开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去谈论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其发展,无异于绘制空中楼阁。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知识传授仍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提高质量始终是基础教育的永恒主题。

3.为孩子打好身心健康的底子。有强健的体魄,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无尽的创新创造潜力。因此,不重视体育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野蛮其体魄,高贵其精神”。当前,青少年学生网瘾、厌学、抑郁、焦虑、暴躁等心理问题逐步显现,学生自杀、校园欺凌等恶性事件还偶有发生,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反思。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

另一方面,注重核心素养培植。教育部组织近百名研究人员,历时三年多,在总体设计、统筹谋划的基础上,经过理论探讨、国际比较研究、政策解读、历史传统文化分析、课程对接、实证调研、集中攻关,最后经专家评审,于今年9月13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的十八个基本要点。

1.主要特征。“核心素养”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它的提出,为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支撑,从而使课程与教学育人主阵地的形成成为可能。它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

2.重要意义。“核心素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立足国情,植根传统,基于素质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提升与超越。它包涵了能力与品格并重,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同行,课程开发与教研教学同步,自立性、社会性、文化性有机融合,将成为课程改革与育人模式变革的航标与灯塔,并渗透于课标、教材、考试、评价等各环节,逐步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社会环境和工作格局,最终将引导中国基础教育由知识教育逐步走向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开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未来。

3.推动落实。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管理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作为行政部门,要在管理、教学、教研方面,组织专门力量,科学部署,统筹推进,及时跟踪,抓好试点,推出样板,领跑全系统;作为学校,不仅要关注核心素养问题,更要主动研究,自觉对照,努力调整和改进课程与教学,并使之本土化、校本化,有效凝聚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以全新的姿态,开启育人新模式。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

教育的政绩是着眼长远,教育的底线是守护良知,教育的责任是培养合格公民。抓重点:千条路,万条路,立德树人是大路,我们要行走在这条阳光大道上。千根线,万根线,教育质量是主线,我们要更加聚焦质量。一张成绩单、一堂样板课、一篇教研论文固然重要,但它不应该是检测我们工作的全部。我们一定要通过质量大比拼、教学大创新、团队大合作,来追求质量领先、创新引领、团队发展的共赢局面。抢高点:理论高度决定实践深度,教育科研是教学实践的制高点,教研工作要以核心素养为新起点,增强创新的动力,提升引领的能力。破难点:工作突破难在除陈规陋习,破思维惯性,一定要有挑战自我与传统的勇气和决心。垫基点:公益的基准是保公平、促均衡。教育工作要为多数人着想,谋大众利益;为弱势群体着想,托起社会底线;为民族大业着想,撑起未来蓝天。要把起点提高,把基础筑牢,不断促进学生之间、班级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有水平、有高度的发展。

(二)改进方法,增进育人动力

教育要发展,动力靠改革。改革要有系统思维,战略谋划,攻坚克难,有序推进。

1.改进行政管理方法。提升统筹能力,对上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最高重视。千难万难,党委政府重视,什么都不难;对外搞好部门单位协调,争取各方支持;对内要协同工作,政策不走样,目标不反向,执行不乏力。提高服务水平,基层需求、师生民生是我们最直接、最具体的工作。教育教学设备与功能的完善,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是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变领导为领办,变管理为服务,不断增强为师生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学校章程能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起长期而稳定的指导作用。建设学校章程,要把握三点: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以教师为根本,事在人为,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以共识为基础,高手在民间,学校通过章程建设,集思广益,求同存异,群策群力,共同创造,共同努力,共同实践,共同遵循。

3.搭建师生发展平台。研究“三课”:努力做好课程开发、课本研发、课堂改进。加快校本课程开发,逐步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加强课本研发,深入理解教材,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发展“三力”:学科研究力、年级备课能力、中考引导力。加强教育科研,提高学科理论研究水平;注重年级组、备课组建设,提高教师实战能力;推进中考改革,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要重基础,重能力,重探究,重综合运用,重个性发展。同时,我们不能为了公平,牺牲了质量;不能为了减负,降低了能力。夯实“三园”:我们要持之以恒抓好“平安校园、清洁校园、书香校园”建设工作,让我们的校园成为清洁之地、高雅之堂、安全之所。深化三教:要推动“安全教育、公民教育、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形成立交式育人环境。

4.引导社会积极参与。社区共建,优化教育环境。以学校教育教学为主阵地,以服务社区活动为平台,学校和社区相互融为一体,利用双方共享的丰富资源,积极开展学校社区共建活动、学生实践活动,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部门互动,维护校园安全。要切实加强与公安、交通、卫生、工商、文化、质监、新闻出版等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切实有效地消除校园及周边各种安全隐患。家校共享,培育孩子成长。密切家校联系,支持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继续深入推进“万名教师大家访”,将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延伸。

(三)提高质量,增强育人效率

教育质量是我们的立业之本、立校之本和立身之本。没有质量,就没有生源;没有学生,学校将不复存在,大家的工作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我们必须“以公平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提高合格率、优秀率、满意率、均衡度,降低后进面、淘汰率、缀学率,争取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1.团队信心和决心是关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没有办不好的学校,只有失去斗志和信心的团队。话说得有点绝对,但细细评来,也并非毫无道理。好的团队是办好学校的根本,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拥有了饱满的工作激情和永不言败的斗志,一定能干出不俗的成效,平江县区域质量快速提升就是实证。他们的基础不如大家好,条件不如大家优,发展却比别人快。身体的疲惫,不是真正的疲惫;精神上的疲惫,才是真的疲惫。可以说,干事业,特别是做教育事业,必须有恒心、有信心、有担当,才会有一番新天地。

2.校长业务领导力是关键。校长是学校的品牌和标志。校长的业务能力是影响身边师生实施教学变革,实现教学愿景,促进学生发展的牵引力。每所学校校长要努力做到:一有明确的学校教学发展目标;二有以教学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三有促进教师教学改革的教学管理制度。

3.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是关键。没有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一是加强名师团队建设,发挥引领作用。全市在巴陵人才工程统领下,逐步推动“十百千”园丁工程,建设一支有理想、有理论、能创新、能实践的领军人才队伍,以此引领、示范、带动全市教育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知识能力水平。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扎实开展国培、省培、市培,促进教师凝练专业精神,丰富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能力。三是落实基本保障,确保教师安心从教。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认真整改省政府教师待遇专项督导组反馈的问题。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推广深化华容县“五小”建设经验,确保农村教师住房有保障、吃饭有食堂,城镇教师午休有安排。落实教师定期体检制度。

4.教育科研是关键。教育科研是理论的先行者,方法的探究者,实践的指导者。教研员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不断推进课堂改革,名副其实当“教头。”学校教研组也要积极开展学科研究,专题研究,实证研究,不断提高理论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教研工作要在普遍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

5.规范办学是关键。质量不是单纯的分数,质量不是少数尖子生,质量不是择校选优。我们要规范办学行为,向课堂要质量。补课问题上,超补、强补是懒政、庸政、不作为的表现。要严肃查处乱办班、乱补课、有偿家教家养等行为。要面向全体学生,向合格率要质量。义务教育阶段,要实行平行分班,杜绝举办各种类型的“实验班”、“特色班”、“重点班”,控制辍学率。高中阶段,要关注大多数,提升进步率,降低后进面。要科学统筹规划,向校本特色发展要质量。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发挥优势,形成办学特色,杜绝“千校一面”。要突出个性发展,向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要质量。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个体,他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因素。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学有所获,获得主动而有个性特长的发展,打破“千人一面”的局面。

同志们,转观念,改方法,提质量,任重道远。再好走的路不愿走,永远也走不到尽头;再不好走的路只要坚持走,一定可以达到目标。大道至简,教育工作兜底是义务,公平是取向,高质是目标,我们一定要尽义务,求取向,达目标,为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