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商投资 > 改革创新

把社会治理变成亿万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之六

日前,各大主流媒体以及“学习强国”等纷纷开设“十四五”规划建言专栏,以开放的态度将“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更好唤起众人拾柴的劲头。这何尝不是“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生动写照?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现实而言,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不少难点和痛点等待纾解。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这是对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深刻认识,也是对未来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从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到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再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方方面面,“十四五”时期如何适应深刻变化?重大项目该不该上马,民生政策应如何设计?以人民生活提升为参照,就能找准价值指向,获得恒久动力。无论是进行公共决策,还是打造治理平台,个中关键都要体现显著的“用户思维”,时刻讲究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民心导向,把“人民至上”落实到处处围绕人民、时时为了人民的具体行动中。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所以功夫也需下到基层最前沿。为解决用地难,株洲协调不同权属的城市用地,让边边角角的地块实现高效利用;为解决协调难,仅老旧小区安装电梯一事,长沙市社区干部屡次走访,做出多种方案,交由居民选择。所谓“螺蛳壳里做道场”,意味着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从细节处、源头处下功夫,让矛盾纠纷消泯于微处,把风险危害控制于低点,将和谐稳定创建于基层,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

“民齐者强”。小到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大到政府工作报告、发展规划,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越来越高,百姓建议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呈现出来。社会治理不是单向度的行动,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所有相关主体应当相向而行、形成合力,让社会治理变成亿万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惟有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文明,继而实现国家的发展繁荣富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这些年来,我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惩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电信网络犯罪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已成为社会主义法治进步和法治优势的生动见证。但也要注意到,单是老百姓对社会安全的期待,已从希望“罪犯被打击”,转变为期盼社会安全能“防患于未然”。惟有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大风起兮云飞扬。我国发展之势与变革之风,既自上而来,也自地面而起,交相激荡。回顾“十三五”,在顶层设计的谋划之下,无数人的际遇发生改变,小康生活就在眼前;展望“十四五”,在共建共享共治理念激荡下,亿万人民也必将持续成就中国发展的“风”与“势”,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文/湖南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