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岳阳市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

未知 2010-07-26 00:00 浏览量:

 

岳阳市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

 

为全面落实岳阳市“十二五”规划,加快我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结合实际制定《岳阳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基本情况。岳阳市地处湖南省东北部,辖六县、六区,总人口545万,其中农村人口298.07万。全市共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5个,乡镇卫生院17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个,村级卫生室33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7个;市级医疗卫生机构12个,部、省驻岳单位医院8个,民营医院8个。全市医疗机构开放病床13509张,每千人拥有病床2.5张,全市有卫生人员19676人,每千人拥有3.6名医务人员。

取得的主要成绩。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4.9‰以下,5岁以下儿童下降到7.9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2.86/10万以下。人均期望寿命达73.6岁,健康水平主要指标都处于全省前列。

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近五年,全市筹措资金1.8亿元,改扩建了12个县市区、175个乡镇、210个村的医疗卫生机构,打造30分钟农村卫生服务圈;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9个,“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覆盖整个城区,“三零”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全国推广,“收支两条线”管理率先在全省试点;投资3.5亿元,搬迁新建了市中医院、市三医院住院楼、市一医院心脑血管分院;建立了医疗紧急救援中心,投资1700万元实施了11个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和1个医疗急救项目,投资600余万元实施了11个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全市有59所医院通过分级管理评审,其中三级医院2所,二级甲等医院12所。1994年,率先在全省启动无偿献血工作;2002年,成功申报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资料库湖南分库·岳阳HLA配型实验室,是全国24家实验室中第一家地市级城市。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210/10万以下。儿童计划免疫各类疫苗预防接种率达到95%以上。以钩体、出血热、乙脑、流脑为主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到70%以上,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免费诊治病人2.4万多人,为患者节约治疗费用1.36亿元。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达标通过国家和省验收,全市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1.29%,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2.02%,全市累计有螺总面积1889765.8千平方米,已消灭1199924.8千平方米。2003年以来发生的非典、手足口病疫情、甲型H1N1流感疫情均得到有效防控,未发生大的流行。加强了艾滋病监测和自愿咨询检测,到20103月,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616人,性病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市卫生局被省政府授予“2008年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蓬勃发展。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参合农民382.7万人,参合率达到98.4%,筹资标准由2003年每人50元提高到140元。截止2009年底,全市累计有422.1万人次得到补偿,补偿金额7.35亿元,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医疗保障问题。

中医中药事业实现稳步发展。全市有各类中医机构7所,有172家乡镇卫生院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占乡镇卫生院的98%,有1759家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占55%。中医药技术人员2466人,中医医疗机构编制床位1192张。市中医院被列入全国“治未病”协作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中医院。

医学教育科研有了很大进步。“十一五”以来,全市卫生系统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0项,医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断深入,42项应用成果推广到85%的乡镇。

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逐步完善。市县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卫生综合执法进一步加强,重点加强食品卫生、非法行医和职业病危害、饮用水安全等专项监督治理工作。成功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卫生形象不断改善。广大卫生工作者为人民健康事业辛勤工作,涌现了李筑光、彭再科、皮小蓉、张成烜、胡春莲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劳动模范(道德模范)。2008年以来,分别开展了首届岳阳市“十大名医”、“十佳护士”、“首席专家”、“百名优秀乡村医生”、“百名优秀基层医务工作者”评选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市一人民医院、市二人民医院分别被评为“全国重质量守信誉公众满意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开局。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0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经费15元,2010年增加到17.5元,向540多万岳阳人民免费提供三大类九项公共卫生服务。启动了基本药物制度试点,2010131日前,在岳阳楼区、云溪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岳阳县启动了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307年基本药物网上统一招标采购,实行“零差率”销售,保证了群众基本用药,有效降低了药品价格,减轻了群众负担。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医疗资源配置布局、结构不合理,卫生资源总体利用率偏低,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发展相对滞后;二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还比较突出,医疗保障水平还不高;三是目前的医疗服务水平离人民群众的不断提高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安全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时有发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五是行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依法行政、廉洁自律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二、“十二五”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民本岳阳执政与发展理念,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新农合,切实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努力实现“卫生发展、医技进步、服务优良、公众健康、医患和谐”的总体目标,把岳阳打造为卫生强市、健康强市。

(二)总体目标。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2015年,建立起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基本实现“病有所医”。

1.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比“十一五”末增加0.4岁。

2.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4/10万以下。                   

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    

4.甲、乙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00/10万以内。

5.儿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城市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85%以上,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5%

6.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

7.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8.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5%以上。

9.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城市人口100%

10.健康基础知识知晓率和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城市分别达到90%70%以上,农村分别达到85%65%以上。

11.每千人拥有医生数4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3张。

(三)基本原则。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促进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府责任,改革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公益性质,减轻群众负担。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重,实现中西医、中西药协调发展。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为重点,健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兴办民营医疗机构,多渠道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鼓励公平、有序竞争。

三、“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五项重点工作

1.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将继续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加大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力度,逐步推广协议筹资,降低筹资运行成本,巩固和提高新农合参合率。不断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行的监管力度,降低医疗次均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确保全市参合农民住院费用的实际住院补偿率在50%以上。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开展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与各县市区新农合经办机构的信息平台对接,实现在线审核,全面实现“即生即补”,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持续的发展。

2.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重点支持7所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完成27所中心卫生院建设任务,为175所建制乡镇卫生院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新建和改造3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支持3357个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市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按要求通过政府集中采购配置医疗设备。实施乡镇卫生院“安居工程”,支持乡镇卫生院职工小户型公有周转房建设。公立医院资源过剩地区,要进行医疗资源重组,充实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对其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签订医疗保险定点合同等方式,由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等渠道补偿。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通过免费定向培养、代偿学费、助学贷款以及招聘执业医师等措施,充实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制定对志愿到农村工作的医学大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政策,由财政安排经费,为志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十二五”期间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专升本的医学本科生300名,毕业后按聘用合同安排工作;招聘30名执业医师到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以财政补助的方式,对800名无正规学历的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进行中等医学学历教育;对600名具备学历但没有执业资格的乡镇卫生院人员进行执业资格考前培训。采取函授、集中学习、临床进修等方式,培训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卫生人员2.5万人次。采取到城市大医院进修、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县乡两级医院医生水平,落实农村卫生技术职称晋升优惠政策。逐步解决基层卫生人员补助和养老保障等待遇问题,稳定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抓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建立城市三级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城镇二级以上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帮扶机制。每所市直二、三级医院与2-3所县级医院(包括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每年从5家市直二、三级医院选派10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业务骨干到各县(市)区的10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市直二级以上医院领办或对口帮扶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落实市直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的政策。

3)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购买服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等方式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增加服务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合理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来获得合理报酬。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制定,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

3.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逐步在全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012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率达100%。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普及健康知识,在电视台等媒体开设公益性健康频道或栏目,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2)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孕产妇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平产分娩实行全免费;开展妇女病免费普查,每年普查率达到妇女人群的35%以上;预防出生缺陷,每年为农村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5万人。2013年完成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工作。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复明手术。大力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完成6万座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任务。

3)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岳阳市3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提高防治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制定和落实传染病医院、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4)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核实后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在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5元的基础上,到2011年达到人均20元的标准。

4.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1)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岳阳楼区、云溪区、岳阳县、经开区、南湖风景区4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307种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统一网上招标采购。2010年底扩大到60%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结束时覆盖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城市医院。

2)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全部由省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用量较少的基本药物,可以采用招标方式定点生产。完善基本药物国家储备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对本市生产、流通的基本药物实施全覆盖质量抽检,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抽验结果。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探索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采购方式。

3)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2010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管。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按照卫生部、卫生厅的统一部署,逐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完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二)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全面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1.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院前急救体系。

1)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部门间合作机制和社会预警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率100%,现场监测装备、快速检测能力、现场应急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按照就近、安全、迅速、有效的原则,逐步构筑市县一体的全市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体系,科学组建院前急救网络。加强院前急救行业性的管理,建立行业准入制度、监督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统一规范和标准,健全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构建高效的应急救护医疗体系,以适应特殊情况下救护和多元化急救服务需求。加强与省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院前急救的专业化水平。

2.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绩效考核、突出疾控特色为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手足口病等重要传染病的监测,提高疫情预测及疫情应急能力,及时控制重要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探索预防职业中毒与减少伤害的有效措施,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控制血吸虫病传播。2013年底,全市垸内外查不到感染性钉螺,不发生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人; 2015年底,全市所有流行区以行政村为单位,居民和家畜粪检阳性率均降至1%以下。规范预防用生物制品及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实现预防接种服务的信息化及网络化管理。通过省消除碘缺乏病验收,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战略目标。进一步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工作,建立全市慢性病防治和监测网络,加强危险因素干预。做好肿瘤随访登记工作,促进早诊早治。建立精神卫生防治网络,落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监管治疗措施,提高医疗和康复水平,降低精神疾病致残率。

3.完善卫生监督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明确职责,健全机制,完善措施,强化培训,全面加强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以及公共场所、饮用水的卫生监督,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严肃查处重大医疗违法行为和违法案件,全面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和能力。全面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严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积极承担重大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和重大事故的查处工作,按职能划分,确保食品安全。

4.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深入开展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乡镇卫生院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50%。做好“十二五”期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职工小户型公转住房的建设项目。抓好基层卫技人员的培训工作。启动免费为农村培养本科生,每年对全市乡村医生进行一次全员培训。抓好对口支援工作,创新基层卫生管理机制和理念,逐步实行“村医院管、院长上派、交叉任职、错位下沉”机制,探索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5.加强妇幼卫生管理。

进一步做好孕产妇死亡控制工作,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每年39月份集中开展高危筛查月活动,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抓好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加强产科质量建设,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加强儿童系统管理。创建岳阳市产前诊断中心,狠抓出生缺陷技术干预措施落实。做好重大公共服务项目管理。抓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试点。加速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组织实施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年度筛选率要达到80%以上。

6.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完成16所城市社区卫服务中心的新(改扩)建工作。2013年前,完成社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以及全员转岗培训工作。抓好岳阳楼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11年开始在全市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购“收支两支线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抓好医保政策进社区,门诊统筹在社区,首诊在社区,实行门诊医药费预付制。抓好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科学的信息化绩效考核体系。

(三)加强医政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

1.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根据“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互补、公平可及”的要求,实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配置。建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市本级主要完成市一医院完成珍珠山分院、市二医院科教大楼、市女幼儿童医院、市中医院肿瘤中心建设。市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为三级甲等医院。抓好县级医疗单位建设,改扩建平江县人民医院、临湘市中医院、汨罗市人民医院,新建华容县人民医院、岳阳县中医院和湘阴县中医院。城区设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对城区二级以上主要综合医院重新排定序列,将部门医院、民营医院纳入统一管理,打破性质、身份区别。继续完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配置。建设以市中医院为主的中医药医疗体系,抓好全市的中医药医疗和教学科研工作。设置一所市老年病医院(设病床100200张),为老年人提供保健、医疗、健教、娱乐、老托等卫生服务。

2.严格医疗要素准入。对新增卫生资源依法准入、依法管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医疗机构,须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审批。鼓励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和个人在岳阳市卫生资源相对薄弱地区投资兴办民营医疗机构,优先发展科技含量较高、投资额度较大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和专科医疗机构,弥补城市专科医疗机构空白。

3.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着力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健全和落实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4.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建设2-3个重点专科进入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8个重点专科进入省级重点专科。以医疗机构诊疗科目为基础,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覆盖全市,构建以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为龙头,以县(市)区级临床重点专科为主体,以院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基础的全市临床重点专科新体系,全面提高我市医疗服务综合实力。

5.改进医患纠纷处置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市县两级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履行人民调解职责,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联调联动机制和多部门协作制度。建立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四)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

坚持中西医、中西药并重,紧紧围绕建设“中医药服务大市”和“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市”的目标,实现中西医药协调发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做好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工作。加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广泛传播和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

(五)大力发展红十字事业,推进无偿献血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会达到300个以上,会员数达到2.5万人,其中学校红十字会达50个,青少年会员达到5000人以上。理顺县、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实现红十字会单独建制。不断提高救灾、救援、救助应急能力建设,年筹措救灾款物达100万元以上;参加初级卫生救护培训人数不低于全市总人口的1%,完成红十字备灾救灾仓库建设。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红十字志愿者队伍达到2000人以上。积极推动无偿献血献髓工作,确保临床用血需求,造血干细胞资料入库每年达1500人份以上。

(六)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开展医学科教工作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学术造诣较深、知名度较高、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从2011年起,5年内在岳阳市及驻岳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机构,培育和引进10名岳阳市卫生领军人才、100名岳阳市卫生重点人才。注重临床学科带头人和基层医疗单位业务骨干的选拔培养。继续抓好在职卫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提高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乡村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学历转化培训和全科医生的培养。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和引导卫生技术人员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学科研活动。积极引进、推广应用新业务、新技术,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学术水平。

(七)加强卫生行风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行动,加强卫生行风与医德医风建设,继续开展争创“无红包医院”活动,抓好诚信体系建设,医务人员建立诚信档案,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构建新型的医患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转变行业作风。

(八)保障卫生职工的民主权利,加强维权维稳工作

深化院(站、中心)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抓好评先和表彰工作。推进维权维稳工作,强化维权机制建设,深入开展为“为职工服务,让职工满意“活动,抓好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竭诚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帮助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需要的政策保障和配套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卫生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实施。要强化创新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改革与发展全局,做到抓得住、深下去、上水平,努力开创卫生工作新局面。

(二)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政府卫生投入,落实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级政府经费保障责任,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改变居民医药费用个人支付比例过高的状况。落实和完善政府补助政策,建立稳定的卫生投入机制,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调整卫生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切实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和重大传染病防治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政府对农村卫生的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逐步落实和完善公立医疗机构的政府补助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卫生财务监督管理。

(三)全社会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加强有与关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卫生工作的环境。加强系统内部协调,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关心和爱护广大卫生工作者,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推动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共同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而努力。

 

 

二○一○年五月十三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