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市政协提案
 
市农业农村局对岳阳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第153号提案的答复
编稿时间:2021-10-28 14:34    来源: 岳阳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熊云辉等3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的有关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总遵循,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土壤法》,扎实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工作,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部分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固本清源,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我们重点从化肥农药减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渔业生态健康养殖四个方面着手,积极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1.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2014年以来,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三区(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管理,分阶段、分区域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共退养湘江干流、长江岸线、洞庭湖区、华容河、芭蕉湖等天然水系陆域纵深500米或1000范围内、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8074个,351.17万平方米,退养生猪234万头左右(据退养面积1.6平方米/头测算)。截至目前,全市法定禁养区内退养任务已全部完成。2017-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共批复我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整县推进项目8个,中央财政总投资逾2.2亿元,省财政总投资977万元。依托项目和项目带动,我市现有1868家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42%。为长抓长效,严防退养反弹,全市实行层级化管理,建立了“组巡查、村为主、乡负责、县市区监管、市级督查”的常态监管机制。

2.深入推进渔业生态健康养殖。修订《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天然水域禁投。洞庭湖、长江、湘江等开放性大江大湖没有承包养殖,无投肥投饵现象、无网围网箱养殖。全市223条河流4324.9公里全面禁止投肥投饵养殖,湖泊118处40.69万亩,禁养区水库92座、限养区水库1047座,已全部禁止投肥投饵,实行“人放天养”,规范了渔业行为。2019年7月全面完成河湖库网围网箱拆除工作,全市共拆除河流、湖泊、水库养殖网箱11890口、面积51.4万㎡,网围养殖9636亩(其中: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养殖网箱清退2360口,面积24.8万㎡);珍珠养殖规模由2016年的1.7万余亩减少到目前的4500亩。禁养鱼池尾水治理也已经启动,目前全市有7个尾水治理工程正在建设。全市天然水域已全部禁止投肥投饵养殖,实行“人放天养”。2012年以来基本达到了“恢复湖州原貌”的标准;全市拆除矮围网围201处, 74.27万亩、围堤1671.3千米、土石方1945.7万方。

3.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020年化肥使用总量比2015年减少2.26万吨,减幅9.32%,较2017年减少1.77万吨,减幅7.45%,较2019年减少2.27%;2020年农药使用总量较2015年减少1466.573吨,减幅24.88%,较2017年减少840.963吨,减幅15.96%,较2019年减少4.5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000万亩;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2%以上;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快速发展,建设标准化区域服务站132个,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40%以上;推广应用低毒高效低残留药剂、高效拌种剂等,环保型新药剂应用比例达90%以上。

4.稳步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工作。2020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7.05%,农膜回收率81.22%,均超过省定的年度目标。全市建成农作物秸秆收储点59个,已建立农膜回收企业和回收网点21个。按照“五化”(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模式全市已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加工企业23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主要是以岳阳县、君山区试点项目推进,2020年收集农药包装废弃物13.41吨。全省11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国控点,我们岳阳争取建立了4个(君山区1个、华容县1个、平江县2个),为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保质保量,稳步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1.做好监测点维护工作,实时监测土壤数据。2020年,全市保持省级大田监测点94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4个(岳阳县3个,市本级1个)。省级大田监测点分布于岳阳县、湘阴县、华容县、汨罗市、平江县、临湘市、屈原区、君山区和云溪区50个乡镇的27个土种,共94个监测点、面积249.01亩;其中,水田监测点76个、面积182.3亩,旱地监测点18个、面积23.6亩。

2.加强优先保护类耕地管理,涉农建设项目重点倾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乡镇倾斜,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项目不得占用。

3.推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市县两级高度重视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和深翻耕技术推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得到快速发展。2020年我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实现全覆盖,推广面积总计1021.78万亩次,其中秸秆还田面积738万亩次,酸性土壤改良面积21.72万亩次,绿肥种植面积106万亩次,深翻耕面积146万亩次,施用有机肥10万吨。全市平均耕地质量等级4.07,较上年提高0.2等。

三、防治并举,加快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是国务院下达的2020年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我们以保障耕地土壤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入户调查、安全利用治理措施落实、集中推进区建设和严格管控区水稻处置闭环管理,累计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治理20.35万亩,其中1.236万亩严格管控区全部退出水稻种植。我们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施策、风险可控,技术可行、经济高效”的原则,对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采取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优先保护类推行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安全利用类积极推行以低镉(低砷)品种替代、撒施生石灰、淹水灌溉等为主的VIP+n的治理措施;严格管控类暂时退出水稻生产,进行种植结构调整。2020年10月对全市安全利用区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共抽样199个,2个不合格,1个无效,合格率98.5%,治理效果明显。

根据您的提案建议,后段我们将加强以下方面工作:

1.抓宣传发动,实现投肥投药“零增长”。一方面,抓舆论引导,提升认识。出台提倡农业生产使用有机肥的激励政策,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短信、微信等舆论宣传工具,加大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宣传力度,提升农户绿色生产意识。另一方面,抓技术指导,全力推进。进一步制订零增长行动方案,强化农药化肥减量措施。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建立减肥增效示范区,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0%以上。恢复发展绿肥生产,推广秸秆还田,将中央财政绿肥推广示范项目重点扶持洞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着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再一方面,抓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农业农村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氮磷和有机物,要将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作为治理工作的主线,把优化种养业布局结构、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融入各项治理任务,着力构建治本之策。

2.抓示范带动,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一是抓监测。加大在洞庭湖区范围内各县市区建立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国控点的力度,加强农膜应用和残留污染的基础数据统计工作,探索建立长期连续稳定的农田残留地膜污染监测网络机制,不断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完善监测方法和手段。二是抓回收。加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建设力度,在各县市区建设1-2个进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通过试点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回收处置模式。三是抓利用。探索秸秆基料化、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新方向,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扶持力度,解决稻草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建立秸秆资源利用台账,掌握秸秆利用真实情况,为指导秸秆五料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及收储运试点,探索秸秆收储运模式,寻找综合利用突破点。

3.抓整体联动,打好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组合拳”。 一是强化责任监管。洞庭湖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根据“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组巡查、村为主、乡负责、县市区监管、市级督查”的常态监管机制,实行“一单四制”(问责清单、责任制、巡查制、报表制、追究制)的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退养反弹。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禁养区禁止投肥投饵,限养区禁止投肥,推进“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四落实;加快制订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法开展水产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推进养殖节水减排,推动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二是抓住关键环节。将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重要河流湖泊、水环境敏感区等作为重点区域,提出治理目标和要求,严格监控河道范围内的违法种养和垂钓行为,防止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中。全市要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药化肥污染治理奖补、养殖尾水治理等项目。三是严格联审联批。要控制畜禽养殖规模,提高养殖门槛,规范养殖行为,优化空间布局,根据辖区内土地承载能力,对新建畜禽养殖场严格实行“谁审批、谁负责”,由乡镇、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水利等部门联审联批,并明确相关责任。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污染防治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

4.抓长效机制,稳步提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一是加强联动,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规划。二是在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的初步成果基础上,对安全利用区再摸底,建立到丘块、到农户的数据库。三是加大投入,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筛选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技术模式。四是完善管理,壮大队伍建议,大力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懂运用的农技人员;督促各地根据辖区内最有效的治理方式落实安全利用治理措施;进一步巩固1.236万亩严格管控区的种植结构调整成果,建立长效管控制度,防止水稻种植反弹。

5.抓监督执法,提升农业综合执法“震慑力”。一要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理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职责职能,强化队伍和监管体系建设,形成职能分工明晰合理、工作到位的监理体系。二要构建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体系,实行环境污染“黑名单”制度。三要加大处罚力度。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执法检查,落实法律责任,紧抓不放,形成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合力,久久为功,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

感谢你们对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岳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24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