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岳阳市统计局2010-06-10 00:00
浏览量:1|| | ||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敞开南大门,对接省会长沙,加快湘阴发展”这根主线,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共克时艰,加大工作力度,全县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产业结构优化,发展速度加快慢,经济总量突破百亿大关。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GDP)1073384万元,增长15.3%,比上年快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487万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493395万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295502万元,增长9.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4563元,增长16.8%。2008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6.5:46:27.5,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4.0、7.0、4.3个百分点,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共建和谐社会,扎实为民办实事。省8件实事、市9件实事考核项目全面完成任务。全年实现新增就业再就业597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0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178人。城镇职工五大社会保险共新增参保22088人。城镇低保补差提标,农村低保正式启动。改扩建农村敬老院9所,实施农村爱民工程建房150栋。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

坚持不懈努力,加速湘阴发展步伐。我县经济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工业经济大规模高效益、优环保的企业个数偏少,工业经济总体实力不强。二是农业产业化优势不突出,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财政势力不雄厚,GDP对财政贡献率偏低。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48.4万亩,增长6%,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33.9万亩,增长5.7%;油料种植面积26万亩,增长73%;棉花种植面积1.2万亩,增长1%;蔬菜播种面积24.4万亩,增长2.5%。粮食总产60.4万吨,增长5%,其中稻谷产量57万吨,增长10%;出栏肥猪120万头,增长14%;出笼家禽540万羽,增长1%;水产品产量12.9万吨,增长7.5%。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志愿者行动为平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全县硬化乡村公路310.23里,植树造林40万株,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共28400人,新建沼气池3587个,“三改配套”1080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发展提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逐步提升。全县规模工业达到109家,2008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2.1亿元,增长35.7%。湘阴工业园被确定为省级工业园;福湘木业、长康实业、义丰祥实业、洞庭生物、士达纺织、大地化工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长元人造板、建华管桩、兴隆纸业、基特制造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以先进制造、食品加工、装饰建材、纺织服装、精细化工为主的五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2008年大米加工增长44%,食用植物油产量增长50%,人造板生产增长91%,变压器产品增长41%,轻纺类产品增长41%,荞头罐头产量增长43%。

园区工业进一步做大。大力推进园区建设,构建对接“长株潭”的核心平台。坚持特色立园,创新园区规划理念,合理调整园区功能区划,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树立“大园区”理念,走“一园多区”之路,精心规划樟树港、界头铺等特色工业小区。着力提高园区承载能力,重点抓好工业大道、新华路、英博路的硬化,逐步完善邮电、通信、金融、储运等生产性服务设施,加快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目前,园区已落户23家工业企业,形成了以装备制造和电子电器产业为主,农产品加工、轻纺服装、装饰、建材、精细化工为辅的“一主四辅”产业发展格局。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县建筑业增加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4家,拥有从业人员11482人,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2.9万平方米,增长70.1%。房地产开发增长较快,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达22190万元,增长22.2%,商品房销售面积达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增长3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3.3亿元,增长35.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增长37.8%。全年全县城镇以上施工项目167个,新开工项目115个。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长元人造板厂、建华管桩一期工程竣工投产,省道S308线、漕溪港深水码头一期工程、东湖房产开发、洋沙湖整体开发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特别是在引进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的项目上实行重点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共引进项目84个,协议引资26.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65亿元,其中引进外资企业2个,总投资1625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597万美元。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消费日趋活跃。专业市场和连锁超市竞相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推进,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2亿元,增长17.8%。分地域看:县城消费的零售额122431万元,县以下零售额89653万元,分别增长19.2%和16.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1839万元,增长17.7%;住宿餐饮业13728万元,增长20.1%;其他行业6516万元,增长17.2%。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8年年末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1863公里。全县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77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汽车客运量142万人,汽车旅客周转量1089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0.6亿元,增长9.5%;移动业务总量0.85亿元,增长31%。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突破10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8万户。

 

七、财政、金融、保险

 

2008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2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金融运行平稳。2008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26亿元,同比增加7.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6亿元, 同比增加5.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45亿元,同比增加1.05亿元;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一步好转,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4家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达到3519万元。

 

八、科教、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面推进“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以整合科技资源、构建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2008年,全县共投入科技资金3.6亿元,比上年增长71%,实施国省市科技项目13项,完成高新技术产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2.8%,申报专利70件。

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192人,其中,高级职称650人,中级职称7370人,初级职称18823人。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16所,其中小学204所,普通中学51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幼儿园5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期末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1574人,中等职业中学在校学生5168人。全县在岗教职员工5168人。

文化事业成果显著。创新活动模式,重建市场秩序,制作文艺精品,充分活跃文体市场。全年共举办广场活动1500场次。全县电视覆盖率达98%。查处违规经营网吧18家,收缴非法出版物898本,有效净化了城乡文化环境。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个,拥有床位总数829张,卫生技术人员2302人。全县有血防机构7个,专业血防人员223人,血防医疗床位270张。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展顺利,2008年参保人数44.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率达到90%。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737089人,年内出生7782人,年内死亡359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8‰。落实优惠政策,实施“甘露计生”,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到位,2008年申报落实奖励扶助对象1180人,独生子女伤残扶助对象152户,奖励扶助对象个案上报精确率和资金到位率均为10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8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026元(含私营),增长27.5%;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099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5166元,增长11.3%。

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2008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085人。全县集中供养五保户9266人,有12106人享受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23500人享受了农村居民特困救助。

2008年,全县共归集住房公积金2450万元,归集总额过亿元,住房公积金覆盖率达58%,年度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805万元。

注:本公报GDP为现行价,增长速度为可比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