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平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岳阳市统计局2010-06-10 00:00
浏览量:1|| | ||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克服非典、旱灾等带来的困难,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399039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572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32657万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141810万元,增长10.8%。一、二、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34.2∶30.4∶35.4发展到31.2∶33.3∶35.5。

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财政运转困难。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519万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总产值100756万元,增长1%;林业总产值16020万元,增长20%;牧业总产值71704万元,增长2%;渔业总产值3890万元,增长6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49万元,增长9.95%。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以养殖业、良种茶、中药材、大豆、蚕桑、水果、楠竹和油茶为主的八大主导产业得到巩固和发展。种植业中,粮食播种面积106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37.9万亩,与上年持平;全年粮食总产量425058吨;全县茶叶种植面积3.57万亩,茶叶产量2170吨;药材种植面积2.7万亩,瓜果种植面积1.23万亩。林业生产以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为突破口,全年造林20万亩,是历年造林最多的一年。造林计划完成率,面积核实率,质量合格率均达到100%,在全省11个重点项目县中名列前茅。养殖业方面,全年共发展牲猪147.5万头,出栏100.5万头,同比分别与去年持平;山羊出栏28.8万头,同比增长1%;发展家禽296万羽,出笼180万羽,同比增长20%和17%;肉牛出栏1.78万头,同比分别增长48%,肉牛养殖已进入全省重点县行列。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4.4万千瓦,比上年增加2.3万千瓦,在年内遭受罕见旱灾的情况下,基本保证了农田灌溉和作业。

农村劳务经济取得进展。全年有17.2万农民外出打工,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上企业就地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1.8万人,全县劳务收入达15亿元。

农村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农民增收缓慢。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2878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全部工业增加值98796万元,比上年增长12.1%。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96178万元,比上年增长36.6%。其中,重工业产值81751万元,占85%;轻工业产值14427万元,占1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年实现销售产值95986万元,比上年增长37.3%,产销率达99.8%。工业经济效益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盈利的30家,实现利润4706万元;亏损10家,亏损额404万元,亏损面为25%,盈利相抵后,利润总额4302万元,比上年净增1278万元;上交税金2568万元,比上年净增101万元。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以建材矿产、食品、制药、电子信息为主体的高增长产业迅速成长,此类产业实现产值234659万元,占75%。伍市工业园升格为全市县级唯一的一家副处级工业园,已入园企业18家,开工建设11家,5家投产见效,成为我县新型工业的大平台。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861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22   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43.42万平方米,竣工率为88.2 %。

工业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合理,不良资产比重大,转制能力差。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466万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投资41238万元,增长28.9%;集体企业投资18417万元,增长31.4%;50万元以下规模投资860 万元,增长21.1 %;个体投资43951 万元,增长36.1 %;更新改造完成20209万元,增长50.7 %;房地产开发完成382万元,下降20.4 %,国有投资本年新增固定资产41367万元。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第一产业投资8727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呈恢复性快速增长态势;第二产业投资35716万元,增长98.8 %,呈加速增长态势;第三产业投资60023万元,增长12.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已有平(江)童(市)线、白(土)南(桥)线、伍(市)向(家)线公路,县城防洪堤二期工程,烈士公园,东兴大道,财富花园,城乡电网改造等相继开工或投入使用。

四、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社会完成货物周转量1930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7.7%;旅客周转量3908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1.5 %。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310万元,比上年增长 34.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025万元,增长6.2 %,电信业务总量5560万元,增长6.1%;移动业务总量6725万元,增长83.7%;全年报刊发行8.4万份,邮函件112.6万件。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59820户,增长52.8%;固定电话用户88122户,增长5 %,电话普及率为 8.92%,住宅电话入户率为31.6 %,计算机网络扩容增速后,用户达 3100户。

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县域内生态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幕阜山森林公园,福寿山森林公园,杜甫公园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年接待来平旅游3.5万人次。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092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县的零售额39711万元,增长8.6%;县以下零售额55381万元,增长9.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0323万元,增长9.1%;餐饮业营业额11907万元,增长9.4%;其他行业零售额2862万元,增长10.3%。

通讯、家电及其相关商品继续保持旺销势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的通讯家电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1%。全年消费品市场活跃,价格稳定。心连心、上海瑞东等大型连锁超市先后落户我县,促进了商品流通。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继续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19826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中央两税完成3080万元,增长8.2%;地方财政收入16746万元,增长17.3%。全县财政总支出39137万元,比上年增长17.4 %。

金融运转平稳。金融部门采取多种改革、激励措施,存贷款额稳定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49521万元,比年初增长1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34240 万元,同比增长43.5 %;储蓄存款余额为203841万元,同比增长17.2%。贷款结构不断优化。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73209万元,比年初增长1.6%,其中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33570万元,增长32.7%,;中长期贷款余额为37037万元,下降2%。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各项保费收入1249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全年支付各种赔款780万元,比上年增长11%。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较大发展。年末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230人,学会、协会、研究会22个。全年争取上级科研项目102个,筹措项目资金12600万元。利用项目资金开发新产品58个,引进科技成果62项,新科化工有限公司的富马酸二甲脂 、天一科技有限公司的WJK99-1型电子监测器等20个项目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验收。其中9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县组织实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1个,投入资金8380万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5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48个,实现产值35000万元。全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7%,跻身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行列。

巩固和发展了“普九”成果,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年末全县有中小学校781所,其中,普通高中7所,职业高中3所,初中62所,小学442所,教学点265个,特殊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学生145287人。其中普通高中11659人,职业高中2066人,初中61610人,小学 6987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1%,巩固率99.95%,小学升初中率98%,初中巩固率96.62%,高中巩固率95%,全县高考本科上线2806人。教学条件不断改善。90%以上的中学、中心小学达到了“三机一幕一柜”的省颂一类标准,中青年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率达10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科覆盖率达95%以上,平江一中、城北完小等20所中小学实现计算机上网,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年末有县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7个,花鼓戏团1个,电影放映单位120个,县级图书馆1个,藏书10万册,乡镇图书馆27个,县博物馆1个,纪念馆1个。县花鼓戏团全年演出300场,全年放映电影7000场,全县共出版发表各类艺术作品7000余篇,获市级以上奖励45个,专著专集15部。制作并在湖南电视台播放了电视片《中国有个平江县》,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

广播电视事业蒸蒸日上。年末有电视中心台6座,电视发射台22座,电视覆盖率达87%;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达98.5%。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县有乡镇以上卫生机构34个,病床1011张,有医卫技术人员2380人。年内,组建了汉昌医疗集团,促进了医卫资源和技术整合;成功治愈一例输入性非典型性肺炎,非典防治取得阶段性胜利。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先后成功举办了“劲隆杯”登山赛,“蓝盾杯”象棋赛,“博雅杯”蓝球赛。我县晏磊同学在参加全国青少年射击比赛中,勇夺步枪和3×20发两枚金牌。全县在校学生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达标率为86.6%,优秀率为11.87%。

九、环境保护

继续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大保护生态环境力度。全年正式批准设立5个乡镇环保站,取得常规监测数据2000多个,污染源监测数据1000多个,机动车尾气监测数据2000多个。综合整治了汨罗江流域环境污染,共取缔和关停不法企业15个,督促淘汰落后生产工艺15个,新上治理项目20多个,投入治理资金400多万元。有效遏制了“小焙烧,小氰化”死灰复燃。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正在由理念变为行动。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997265人,比上年增加2616 人,全年出生人口8170人,出生率8.2‰;死亡人口4538人,死亡率4.6‰。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6‰,计划生育率93.43‰,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02986人,占总人口10.3 %,比上年末净增2251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县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0706元,比上年净增1764元,增长19.7%,城镇居民可供支配收入      元,比上年净增     元,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2184元,比上年净增197元,增长9.9%,年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3841万元,比年初增加29975万元,增长17.2%。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有39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776人,有9920人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管理。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21.8万元,为82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济金16.7万元,有1100名下岗职工纳入低保,有217个单位2495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城镇就业安置550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3682人,农村就业转移安置1786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