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一中心:岳阳城市新定义发展新逻辑

来源:岳阳日报2021-02-22 11:06
浏览量:1|| | ||

图为繁忙的城陵矶国际集装箱码头

近年来,岳阳已形成八大国家级开放平台体系。

2020年,岳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四千亿元,达4001.55亿元,稳居全省第二,比上年增长4.2%。进入“四千亿俱乐部”,对于岳阳的发展有着标志性意义。纵向来看,1990年岳阳GDP只有71亿,30年时间里翻了56倍;横向来看,岳阳GDP已站稳全国城市60强;省内来看,自1998年岳阳GDP首次超过常德、位居全省第二之后,就再也没有跌出过前二,今年更是将差距逐渐拉开。分季度看,2020年四个季度GDP累计增速分别为-3.4%、1.1%、2.8%和4.2%,2020年经济呈明显的“V”字型反弹,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凸显。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路口,在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深刻背景下,岳阳拿出了这样一份逆势突围的成绩单,标志着经过深蹲、起跳、加速之后,这座城市迎来了发展史上最澎湃有力地向上生长。

“三区一中心”的定义

是“审时度势、谋定后动”的政治深意和决策逻辑

一直以来,五年规划都引领着岳阳的发展,同时也是观察岳阳经济布局的重要窗口。前不久,岳阳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通过“十四五”规划建议,其中“加快建设‘三区一中心’”首次被录入建议,并迅速引发各界热议。

什么是“三区一中心”?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湖南通江达海开放引领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事实上,今年以来“三区一中心”在全市各种重要会议中多次被强调,以此可见在下一个五年里,无论是政策还是投资风口,都将围绕“三区一中心”展开。

为什么是“三区一中心”?这其中,蕴含着的是“审时度势、谋定后动”的政治深意和决策逻辑。

“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

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触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潜力足、韧性好、活力强、回旋空间大,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从全省看,我市面临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诸多国家战略机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赋予了新时代使命任务,省委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发展空间广阔,蕴含巨大潜能。

从岳阳看,我市区位条件独特、产业基础坚实、交通体系完善、开放优势明显、人文底蕴深厚,中央和省里一系列重大规划、战略平台、政策举措史无前例地交汇叠加,岳阳处于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但同时,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个城市的活力和韧劲,在对危机的应对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彰显。在变局中,岳阳的决策者辩证认识和把握发展大势,摸出了一套成熟方案: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和实干定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着力优结构、强动能、补短板、增实力,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

“三区一中心”的核心

是主动融入“双循环”构建更具韧性、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具体来说,“三区一中心”发展的核心要诀有两点:一是主动深度融入双循环。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形势、着眼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双循环之于岳阳,带来的不仅是物畅其流、人畅其行,更可以塑造出全球经济链、产业链合作的新格局。用“善弈者”眼光看,这也是岳阳撕掉“中部内陆城市”标签,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的重大机遇。

国际循环方面,作为“湖南省对外开放桥头堡”的岳阳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近年来,岳阳的创新开放不断取得突破,陆续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中国(岳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已经形成八大国家级开放平台体系,连续四年入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2020年,岳阳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0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2%,本港集装箱吞吐量50.87万标箱。

现在,频频叠加的国家战略让岳阳历史性地站在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融入国际大循环有路径、有抓手,前景广阔。

国内循环方面,长江经济带是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岳阳又是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战场,特别是去年岳阳成功纳入全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抓好岳阳国家物流枢纽基地建设”“支持岳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等,有利于我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口岸平台体系等,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

在岳阳“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开放发展继续成为重中之重——高标准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推进以城陵矶港为龙头的八大港区建设,疏浚治理湘江干线岳阳段,加快三荷机场改扩建和航空口岸申报,按照“南客北货”定位,着力建设临空经济区,完善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

下一个五年,一个更加开放的岳阳蓄势待发。

二是构建更具韧性、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随着双循环的启动,整个产业将产生巨大的变革。产业端的机会分为两头,一头是高端产业,另一头是低端产业。高端产业无疑是中国制造的新机遇。

从国家层面,要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战略窗口期,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制造强国的根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

于湖南,装备制造业是全省3个万亿产业之一,去年省委提出“三高四新”战略,正是聚焦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主战场。

在新一轮产业布局中,对标中央和省委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岳阳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加大新兴优势产业培育力度,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且借助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致力于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华为高端制造项目和新金宝项目两大千亿级超级项目的相继落地,是岳阳精准研究全球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先手棋”。

其中,华为高端制造项目拟将4G基站等7个产品先期布局在城陵矶新港区,待项目生产团队和产业链配套成熟后,再将5G基站等高端产品迁入,岳阳一举成为华为公司战略布局重要节点城市。

新金宝项目落地后,迅速吸引了20多家产业链配套企业入驻,领军企业项目溢出效应得到充分展现。

岳阳与华为公司、新金宝集团在深度上的合作、在产业链上的延伸,让电子信息产业千亿产业园触手可及,先进制造业成为有源之水,向上空间逐步打开。

同时,作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首倡地,“绿色发展”在岳阳有着独特的意义。基于此,岳阳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不仅仅是要在湖南作表率,更是要在整个长江流域当示范。

作为传统石化产业聚集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市长江沿线一度吸纳超过200家化工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隐忧。

如今,原云溪工业园更名为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为破解“化工围江”难题,岳阳提出产业园重点发展航运物流、绿色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粮油加工、北斗导航配套、能源等产业。

一批“环境友好、有成本优势、有市场前景、有带动能力”的重点工程、示范项目陆续落地,绿色已成为岳阳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已有的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4个千亿产业集群,和即将成型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力能源3个千亿产业,当下的岳阳,已勾画出了一幅底盘扎实、基础稳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全景图。

从2020全年各个季度GDP增速数据来看,凭借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产业生态,我市GDP第二季度实现触底反弹。这是岳阳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可以预见,岳阳强势划出的这条上扬曲线还只是刚刚起头。

“三区一中心”的目标

是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

“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去年11月,《求是》杂志刊发重磅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指出,要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很快,就有多个省份积极响应,释放出区域格局调整的重要信号。

2020年12月2日,湖南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明确岳阳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迎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岳阳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必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项目倾斜。这是岳阳史无前例的最好发展机遇,没有之一。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际上就是要跑好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建设的“接力棒”,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实力,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彰显城市竞争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把握历史机遇,心怀“国之大者”。省域副中心城市,不仅仅是一张耀眼的名片,更是被赋予了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重任。

在产业上,岳阳已经率先着手。7大千亿产业集群、“12+1”优势产业链、4个千亿级和5个500亿级产业园区、20多个百亿级旗舰产业项目,挺起了岳阳高质量发展“脊梁”。

空间布局上,确立“一核引领”“双港驱动”“两带支撑”。

“一核”即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要“扩容提质,拉开城市骨架,做大城市体量,形成支撑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岳阳处于湘鄂赣交界,此举是为增强对湘鄂赣省际边界地区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两带”分别指北部沿江经济带和南部区域合作带。

其中,北部沿江经济带以港口岸线资源和对外开放平台为依托,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为引领,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快长江沿线县市区协调联动,推动构建岳阳长江百里绿色经济发展走廊;

南部区域合作带发挥邻近长沙的地域优势,推进交通互联、园区共建,打造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带,分享长株潭一体化的战略红利。

在城乡统筹上,岳阳则是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重要支撑,逐步引导推动资源向县域集中、要素向县域倾斜、项目向县域布局,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特色产业集群和地域品牌,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竞相发展、多点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岳阳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将达到1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70万。期末,岳阳GDP有望站上6000亿元台阶,综合实力进入中部地区地级市第一方阵,达到或超过部分东部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规模。

目前,岳阳已经启动了《岳阳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规划(2020-2035)》编制,规划将把建设省域副中心的具体举措、目标落到实处。

不是每个城市都能被称为“省域副中心”。只要精心谋划,主动作为,岳阳定能抓住这一大战略的红利,实现新的跃升。

在历史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的潮流中发展。“三区一中心”,考题已摆在眼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岳阳正奋楫扬帆开新局。

□本报记者 刘敏文 摄影 徐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