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坚持“三直”疗法

2023-11-20 15:37 来源:岳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字体:    】 浏览量: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做法之一,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初期,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毛泽东主席作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到新时代的今天,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传承党的调查研究传统基础上,进一步发出“必须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这说明,调查研究是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极端重要的一环,时值主题教育,我们更要在调查研究中坚持做到“三直”疗法,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坚持直面基层群众,问需于民,号准“调研脉”。不论是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木口村调查》,还是倡导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号准城镇发展的脉象。走好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抓住这份真实、鲜活、丰富的基础材料。在调研中,有的干部不愿甚至不敢直入基层、直面群众、直接对话,出入车接车送、办公台上台下、调研大会小会,难得走进生机勃勃的广袤大地、踏入市井百态的街头巷尾,居庙堂之高而未真正忧民;有的干部到基层单位调研提前打好招呼、做好准备,听到、看到、知道的是经过修饰的表象;有的干部接访下访做足表面功夫,满口太极,不敢正视群众合理需求,不敢拒绝群众无理要求;有的干部面对基层群众,被问得哑口无言、不敢表态……直面基层群众既是体力与智力的考验,也是对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的检验。要坚持在直面群众中,真正敢于与群众开诚布公地对话,敢于收集疑难杂症问题意见,敢于正视群众需求,带着问需于民和为民服务的初心,开展望闻问切,才能真正取得真实、详细、有价值的数据,为找准症结奠定基础。

坚持直指症结要害,问计于民,开好“处方签”。调研的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分析病症就是关键一环。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辩证施治。“所谓辨证,就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证。”调研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治病对症,除了深入基层号准真实的脉象,同时也要辩证思考,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把准底层逻辑,直指病症关键。既要解剖麻雀式调查管中窥豹,又要坚持系统性调查摸清底数,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一叶障目”,分析问题症结、找准病灶痛点。同时,调研还要突出一个“实”字,用脚步丈量的数据才详实,用汗水浇灌的结论才可靠。实际调研中,有的方案策划做一尺,调查研究做一寸,本末倒置,次要不分;有的拍脑袋搞方案、看汇报做调研、坐办公室写报告,虚浮表面,未达要害。调研要在分析辩证的基础上,多多征集群众意见建议,集合广大群众的力量、汇聚四面八方的智谋,做出真正为民服务的政策。

坚持直推成果转化,问效于民,熬好“对症药”。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要瞄准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个落脚点,唱好成果转化这出“压轴戏”,提升调研的质效。调研中形成的思考办法、对策举措,要上升为决策、制度等长效机制,付诸于实践,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实现调研质效的最大化。要高度重视调研的成果,直面问题本身,专题研究破解难题的对策措施,形成适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决策办法。同时,也要适时地针对新政策、新举措问效于民。 “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问效于民,“问”只是出发点,“效”才是落脚点。对调研取得的成果要照方抓药,对症决策,最大程度发挥药效,做到“药到病除”,标本兼治,才能让经济社会发展痛点难点成为新的增长点,群众的“呼声”变成“笑声”。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