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市农发﹝2011﹞29号
各县、市、区农业局:
一、水稻
1、加强灾后田间管理。对于过水受淹的早、中稻,要迅速排除积水、清理泥砂、整理田埂,及时清洗苗叶、扶正苗架,促进恢复生长。对因洪灾影响造成部分颖花退化较重的早稻,不要轻易放弃,适当追施叶面肥,增加稻谷粒重。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要及时清沟排水、中耕除草、培土护苗、移栽补苗,消除水土流失现象。
2、及时进行改种。对于水冲砂压绝收的稻田要及时进行农田恢复,预计在7月底能恢复的水田要及时改种晚稻,根据农田恢复的迟早,选择早、中熟品种,甚至用早稻作“倒种春”栽培,凡是能种植晚稻的地方,要尽力种足种好晚稻,确保晚稻种植面积。确因条件限制不能改种晚稻的田块和丘岗旱地,要及时改种玉米、红薯、大豆等旱杂粮。同时,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企业搞好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的调运贮备。
3、切实抓好晚稻育秧。要适时播种晚稻,保证播种质量,做到均匀播种,特别要踏好谷,防止暴雨冲散种子。秧田要开好沟,做到沟沟相通,提高排涝防渍能力。水冲砂压严重的地方,要以村组为单位迅速进行集中育秧,坚决杜绝晚稻直播。
二、蔬菜
1、加强现有存园菜管理。要及时清理沟渠,排水排渍,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再次降雨造成菜地渍水;要根据苗情,抓住晴好天气,及时中耕追肥,施肥要先淡后重,确保夏菜的后期管理;要清理田园死苗、烂果烂叶,保持田园清洁。
2、加强改种指导。对于失收的丘块,要抓紧清园、整地,因地制宜安排改种品种。外销加工特色基地可改种豆角、黄瓜、早甘蓝、早萝卜、早大白菜等品种;城镇近郊专业基地充分利用防虫网、遮阳网覆盖栽培,抢种速生菜,如小白菜、快菜、萝卜菜、莴笋苗等,力争灾后不荒地、不空园。
三、棉花
1、及时排除积水,清苗洗叶。要迅速开沟排水,防止田间渍水;对洪水浸泡的棉苗要冲淋叶片淤泥,促进恢复生长。
2、加强肥水管理,平衡施肥。在月底前每亩大田用复合肥30—
3、及时中耕除草。目前苗架小,容易出现草荒苗,要及时铲除杂草,对低洼棉田、迟发棉田要结合除草,搞好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生长。
4、及时搞好调控。一类苗要及时打游枝,抹赘芽,用缩节胺少量多次化控,蕾期每亩每次用
四、切实抓好病虫防治
洪灾和阴雨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据植保部门近期调查:纹枯病扩展迅速,早稻病蔸率36.87%、病株率18.48%;中稻病蔸率26.8%、病株率12.5%;稻瘟病在老病区开始流行,病蔸率45%、病株率15.32%;稻飞虱百蔸虫量100.02头;稻纵卷叶螟亩平蛾量160.48头;棉花枯萎病病田率47.6%、病蔸率4%,棉盲蝽百蔸有虫0.5头、新被害株率2%。辣椒疫病、青枯病在局部发生严重。各地要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重点抓好以纹枯病、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棉花枯黄萎病和棉盲蝽为主的重大病虫害防治,对水淹或洪水冲洗的水稻要注意防治细菌性病害。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各地要迅速成立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动员全体农技干部深入灾区,进一步摸清、核实灾情,造册登计,到户到丘,并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受灾程度,因地制宜、因苗制宜制定恢复生产方案,进行分类指导,对能够恢复生产的地方,抓紧时间尽快恢复生产,严禁耕地抛荒,做到能种作物的尽量种好作物,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主题词:救灾补损 技术意见
责任编辑: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