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生猪和猪肉市场在元月和2月,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元月份猪肉价格高位运行,2月份则快速下跌,生猪出栏价在元月份高峰时达每市斤9.2元,2月底每市斤跌破8元;猪肉批发价格由元月份的最高价位25.7元/公斤跌至2月底的24.5元/公斤,下跌4.7%。总的来讲,1—2月生猪和猪肉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呈快速下降走势。具体运行情况如下:
一、1月至2月岳阳生猪和猪肉市场运行情况
从生猪收购价格走势来看:元月份因有元旦并临近春节,生猪和猪肉需求旺盛,价格不断走高,生猪收购平均价9.3元/斤,较去年12的8.7元/斤上涨6.9%;2月份因节日效应逐步消退,需求减少,生猪收购价下跌至8元/斤,跌幅达14%。
从猪肉批发价格走势来看:元月份,我市猪肉批发价格各周依次为24.4元/公斤、25.7元/公斤、25.3元/公斤、25.3元/公斤、24.9元/公斤,最高价格为25.7元/公斤。2月份猪肉批发价格各周分别为24.9元/公斤、24.5元/公斤、24.5元/公斤、24.5元/公斤、24.5元/公斤,月底最低价格较元月最高价格下跌4.67%。
从销售情况来看:元月,我市中心城区各周日均上市生猪分别为:753头、577头、534头、606头、148头。元月份因临近春节,农户开始宰杀自养的年猪,市民熏制腊肉、香肠接近收尾,猪肉需求减少,屠宰量必然减少。2月我市中心城区各周日均上市生猪分别为352头、407头、420头、519头,生猪上市量逐步增加。从元月至2月各周生猪上市数量看出,元至2月我市生猪需求量呈V型走势,说明在元月份越接近春节,猪肉需求量越少;2月随着春节日益走远,需求越发增加,直到回归正常水平。
二、生猪和猪肉价格起伏并下跌的原因分析
1、需求影响。元月因临近春节,在学生放假、在外务工人员大量返乡的情形下,猪肉量增加,加之受春节前居民习惯性备货的影响,猪肉需求量大幅增长,导致猪肉价格上涨。2月份因每家每户还有在节日期间没消费完的腊肉,居民普遍以消费腊肉为主,加之节日期间大鱼大肉吃腻了肠胃,口味转向蔬菜等清淡食物,对新鲜猪肉的需求大幅减少,导致猪肉价格下跌。
2、生猪供应增加。春节后猪肉需求淡季持续发酵,各地食企产品走货速度滞缓,在压栏等猪价反弹失败的情况下,养殖户纷纷选择出栏,短时间市场流通的生猪数量明显增加,价格自然下跌。
3、外来生猪的冲击。东北地区处于玉米主产地,饲料便宜,猪源充足,长期以来是全国猪价最低的区域。在猪价北高南低的影响下,东北地区的生猪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我市也进口了大量东北生猪。在外地低价猪源的冲击下,猪价不断走低。
4、近期生猪集中出栏。今年春节以前,猪价长期高位运行,养殖户待价而沽,普遍存在惜售心理,出栏量较少。春节过后,因需求减少,被压后上市的生猪在气温不断升高的情况下,生长速度加快,不得已集中上市,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猪价下跌。
三、生猪价格走势预测
春节期间居民猪肉透支消费较多,节后消费者迅速转向清淡食品,猪肉消费减少,屠宰企业走货欠佳,加上近期消费终端难有利好因素出现,在北方低价生猪的冲击下,生猪价格下跌的压力较大。预计受需求减弱、北方低价猪源的冲击等影响,我市生猪和猪肉价格将继续下跌,且下跌幅度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四、稳定猪肉价格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从市场监测及调查情况来看,目前生猪供应已出现过剩的征兆,各级商务和畜牧主管部门应加强预警监测,及时关注生猪供求状况,合理引导生猪养殖,避免生猪养殖走向过剩,重蹈上一轮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局面。同时,大力引导大型养殖场发挥猪肉价格稳定器的作用,根据市场供需状况,及时收储和投放生猪,努力稳定猪肉价格。
二是优化供给。积极引导养殖户调整生猪养殖结构,优化生猪结构,降低养殖户风险,实现生猪供求平衡。同时,建立母猪储备制度,在生猪价格下跌期间,实施母猪淘汰补贴政策,并收储优质母猪,调控生猪养殖规模。
三是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鼓励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加强农技推广,加大科技投入,实行良种良法良料配套,大力推广三元杂交猪和母猪人工受精技术,为生猪养殖行业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增强生猪养殖行业抗风险能力。
四是加强上市引导。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在开展市场监测和预警的同时,准确把握生猪养殖补栏、出栏时机,在引导养殖户做好日常管理的前提下,将适重生猪适时出栏,减少养殖户盲目出栏生猪,促进生猪养殖平稳发展,促使市场猪肉价格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