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43060000/2016-473997
  • 发布机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生成日期:2011-07-07
  • 公开日期:2011-07-07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岳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十二五”规划

来源:食药监局2011-07-07 00:00
浏览量:1|| | ||

为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确保我市“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特制定岳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十二五”规划。

一、工作目标

1、健全城乡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农村食品药品协管站建设,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实现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乡村覆盖率达100%,农村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建设达标率100%。

2、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岳阳市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含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建设,改善基层办公设施和执法装备,配备执法车、食品检测车和第二代药品检测车。加强市、县两级药品检验所建设,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增强药品检验能力,积极开展食品(餐饮)、保健品、化妆品检验,探索医疗器械、药包材检验检测。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设施,添置仪器设备和食品药品抽验车。

3、打造医药产业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由市局安监科牵头,以湖南赛隆药业研发中心为龙头,辅以湖南健朗药业、湖南景达制药、岳阳华达制药、岳阳同联药业等企业组建岳阳市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尽快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二类新药,争取在2014年前认定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博士后流动站。建立全市食品(餐饮)、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4、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建设,优先发展和充实食品、药学、器械、法律等专业的人员,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对口、业务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监管队伍;大力加强在职学历教育,鼓励职工通过自学或在职学习取得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实行分级全员培训,重点加强食品(餐饮)、保健品、化妆品监管的相关培训。

5、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机制,完善监测网络。建立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以及餐饮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

6、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内网互联和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提升行政效能。逐步建立全市食品(餐饮)、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在线监管系统。完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安全诚信与分类管理,为社会提供药械安全信用信息,探索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行业诚信建设,营造公众饮食用药放心环境。

二、具体项目

(一)基本建设

1、2010年建设岳阳市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含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已通过立项,争取政府划拨用地8亩,2010年报建,2012年至2013年竣工),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投资1360万元。

2、湘阴县局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检测所(已征地多年,2009年已报建立项,2011年竣工),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投资350万元。

3、农村食品药品协管站基本建设,全市共有乡、镇154个,每个农村食品药品协管站给予基本建设启动经费10万元,共计1540万元。

(二)执法装备

1、市局配备执法车辆两台,所辖六县局各配备执法车辆两台,即将成立的六区局各配备执法车辆一台。

2、市局稽查支队配备第二代(最新配置)药品快速检测车一台,食品快速检测车一台,市药检所配备食品药品抽验车一台。        

3、市局各业务科室(支队)及县(市、区)局配备高清摄像机、暗访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投影仪、速印机、复印机、冰柜、食品药品快速抽样、检测工具以及其他办公办案设备。

(三)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1、市药检所更名为岳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增设食品(餐饮)等检验项目,改造现有无菌室、微生物实验室,更新、添置药品、食品(餐饮)检验仪器设备如原子吸收光谱、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气质联用仪、薄层成像系统、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等,投入经费900万元(其中房屋改造费用300万、药品类检测仪器设备300万、食品类检测仪器300万。)

2、加强各县(市)基层药检所的建设,提高食品药品快检能力,六县(市)药检所实验室建设和食品药品快检仪器设备投入经费共计1200万元。

(四)医药产业服务平台建设

1、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协调有关企业牵头组建岳阳市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提升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重点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二类新药,研究中心添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科研检测仪器共需经费300万元。

2、建立全市食品(餐饮)、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全市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餐饮服务企业安全诚信档案,实现诚信信息与其他社会公共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共享。

(五)信息化建设

1、建立全市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以及餐饮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不断提升预警能力。市局机关内设药品(含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县(市、区)局内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

2、建立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内网互联和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不断提升行政效能。

3、建立全市食品(餐饮)、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在线监管系统,首批对精神药品、注射剂等高风险药品、医疗器械实行在线监控,逐步实现对食品重点保障单位、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在线监管。

二○一〇年四月八日

责任编辑:药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