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 绿满东城

来源:经开区新闻中心2020-12-30 08:54
浏览量:1|| | ||

夏日的王家河,天蓝水清,树绿景美,市民漫步于栈桥之上,呼吸着清新空气,陶醉在生态美景当中;冬天的珍珠山公园,天清气爽,游人如织,宛如置身一幅游人赏景、水鸟嬉戏、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中……如今,行走在东城大地,满眼尽是动人的生态画卷。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近年来,岳阳经开区坚持“生态、自然、宜居”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全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互动双赢发展模式,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保护,争当生态转型排头兵,谱写出可圈可点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文章”。

污染治理力度空前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岳阳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位置、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同时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环保责任,特别是在中央环保督察之后,环保历史欠账问题集中暴露。为补齐生态短板,该区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里的部署与要求,狠抓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投入巨额资金,开展了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城市污水配套管网建设等工作,解决了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经开区依水建城,伴水而居,境内有王家河、乌江河、游港河、北港河、南港河(羊角山河)五条主河流水系,总长度达38.6km、集雨面积152km2、沿线居民约30万人,水生态成为了最大的生态,水环境成为了最大的环境。

2018年以来,该区投入工程建设资金5亿多元,扎实有效推进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四个一批”(加快建成一批、提前实施一批、规划落地一批、自我加压一批)等项目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建设,保障新建的罗家坡二期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中心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6年的5万吨增加至10万吨,实现翻番,实际日处理量从4.8万吨提升至7.8万吨,增长63%;加强截污管网建设,新建滨湖游路、南北港河截污主干管、王家河东岸压力管等配套污水管网78公里,建成管网总长从2016年的70公里增加至148公里,顺利实现南、北港河“脱黑”;推进城市污水直排口治理,完成银泰小区、星河国际小区、羊角山等8处主要污水直排口整治,沿河污水直排现象基本消除。

作为提升该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重要内容,岳阳经开区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上升。该区建立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坚决关停了辖区内2家粘土砖厂、2家烧制砖厂,完成了全区城市建成区燃煤锅炉整治;加强企业VOCs气体治理工作,全区11家企业完成了VOCs处理设施改造,其中,东方彩印总投资800多万元。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那么,如何切实抓好环保工作,让更多群众共享生态环境治理的“红利”,经开区将瞄准镜对准了乡村。2018年完成了金凤水库(含北干渠)饮用水源保护工作,2020年完成了2个乡镇级“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解决了3.1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成12处日处理能力300-500吨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完成3个垃圾中转站建设,各乡、镇、管理处配发了300个移动式垃圾箱,给农户配发了3000个户用垃圾桶。

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经开区统筹协调,综合施策,精准治理,打出了环境治理的“组合拳”。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该区以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为统领,所有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推动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形成全区“大环保格局”。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领域热点、难点民生问题,坚持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现场调查和反馈汇报。2020年,共接待处理信访投诉564件,其中办理12345平台交办件482件,市长信箱交办件23件,湖南省信访平台59件,办结率达100%。

——对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问题进行严管重罚。2020年,出动环境执法人员700余人次,对辖区内企业进行执法检查300余次,下达环境监察文书200余份。共立案5起,拟罚款35.6万元,结案2起,下达处罚告知书2起,立案调查中1起,移交公安1起,始终坚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坚持实行监管执法常态化。落实日查夜巡和节假日暗访排查制度,加强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管理,每月及时向市环境监察支队报送《经开区突发环境事件月报台账》。全面推进企业、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今年完成了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备案18家,督促华文食品、联合砖厂、南翔万商等16家企业完成了环境应急预案备案;推进固危废监管工作,组织63家危废产生单位开展危废申报登记工作;配合区城管部门开展了餐饮业油烟整治行动,针对辖区内35家大、中型餐饮店开展了油烟监测,建立一店一档。

好的生态环境,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都应是践行者。

近年来,经开区努力营造和培育全民参与、支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并在环保督察整改、重污染天气应对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等关键节点,多形式多渠道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反面案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空前高涨,绿色生活理念也深入人心。

购买节能家电,减少一次性餐具、塑料购物袋等的使用,拒绝乱丢垃圾、举报环境污染,减少烟花爆竹燃放……在经开区,越来越多的群众以自己的方式践行着绿色生活方式和环保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度不断提升。

打好治污攻坚战促进高质量发展

翻开岳阳经开区的版图,绿色画卷在巴陵大地徐徐展开。

从王家河到南、北港河,天蓝水碧,青山葱郁;从热闹城区到广袤乡村,绿浪滚滚,风光如画。

漫步经开区的街头,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正成为人民更多的生态福祉。

“现在的经开区,天空越来越蓝,绿色越来越浓厚,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舒适。”住在通海路管理处北港社区黄四海老人深有感触,这几年,他见证了经开区环境持续变美的过程。

经开区的“颜值”变靓,“气质”更好 ,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

一串串数据,让我们感受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蓝天更多了。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5年的64.8%上升到2020年1——11月份的95.2%,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上升,治理成效明显。

——水更清了。经开区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国控断面达标率达100%,主河流水系水体已消除黑臭现象。

——绿色更浓了。经开区坚持宜绿则绿、宜林则林,投入5.5亿元,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成了黄峁山采石场、珍珠山公园、三荷港的生态修复。

风物长宜放眼量。

环境改善,也为发展腾出了更大的伸展空间,让更多企业把发展眼光投向天蓝水清的经开区。

近年来,经开区吸引了中富杭萧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金荣岳阳科创产业园、联东U谷岳阳企业港项目、建筑固废资源化再生利用产业园项目等一个个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户。

产业更“新”,结构更“轻”。经开区生物医药及应用、电磁及磁力装备、节能环保和化石三大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经济呈现出更加环保、更有活力的新气质。

此外,经开区还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改造有序进行。科伦制药、新华达、二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均完成了扩容改造或重建,且二医院和白象方便面进行了院内的雨污分流改造,其它涉水企业均安装了废水处理设施;分批次关闭了乌江、羊角山、熊彭、茶园和朝阳等共5家实心粘土砖厂,辖区内实心粘土砖厂全部取缔。

生态环境保护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仗接着一仗打。如今,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岳阳经开区将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深入实施“绿色崛起”战略,建设生态强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加快建设“大美东城、生态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