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引人才” 智慧托举“海洋梦”

来源:湖南城陵矶新港区2018-07-10 17:40
浏览量:1|| | ||

近年来,城陵矶新港区紧紧围绕打造湖南“通江达海新增长极”目标,强力推进“巴陵人才工程”,不断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创新平台,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生态,实现了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素质、人才贡献率“四提升”。特别是在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引进国家“863”专家1名,上海“千人计划”1名,高精尖缺人才30多名,建立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7个,为新港区实现跨越发展、冲刺腾飞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海纳百川“引人才”

以新港区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来吸引人才、感召人才、集聚人才。对“高精尖缺”人才运用特殊政策、建立特殊机制、实行特事特办,真正让优秀人才来得顺心、干得称心、留得舒心。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引进人才。将引进人才与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近年来,我们围绕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量身选才,聘请现代物流领域著名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上海外高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刑慷弟担任新港区现代物流业发展顾问;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军民融合产业、新材料产业,组建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了以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一批专家教授为主体的专家库;引进了“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和哈工大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等专家领衔的人才团队入驻新港区。

二是依托“四海揽才”招募人才。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巴陵人才工程”、“四海揽才”计划,既立足园区自身发展需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也因企选才,积极主动服务园区企业。近年来共引进各类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600多名,其中为园区50多家企业引进各类专业人才500多名,有力推动了园区发展和企业做大做强。在去年下半年的“四海揽才”考试中,出现了358人竞争33个岗位的火爆局面。

三是打造双创平台吸附人才。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科创中心、临港高新孵化器为载体,从科技合作、技术入股、专利孵化等方面入手,加强与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合作交流,提升新港区科技创新能力。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联合组建岳阳军民融合研究院,与湖南理工学院联合成立了湖南省港口经济研究院,采取技术引进、项目合作、课题研究等形式开展合作。2017年区财政投入4500万元用于研发创新和项目合作,目前已经吸附了21个优质项目集聚,涵盖新材料、商业航天,智能装备、机器人、军民融合等领域。今年还将投入2亿元,吸引一批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人才入驻新港区,力争未来5年,汇聚300位深耕行业的顶尖人才,沉淀500项核心专利,孵化50家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培育至少3家境内上市公司,带动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人民币,促进项目建设和人才引进良性互动。

二、多措并举“育人才”

一是围绕增强实用性育人才。一方面,积极搭建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培训平台。结合市委干部教育计划,制定出台了《新港区2017-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方案》,定期采取业务培训、以会代训、跟班学习、专题讲座、外出交流、定向挂职等方式,对干部职工进行“充电”,增强下手功夫,打造实干型干部。另一方面,发挥湖南理工、岳阳职院等院校在园区设立的实习基地的作用,每年接收近300人在新港区实习受训,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性、实干型人才。今年,我们将与这些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为园区企业开设专班,点对点培养实用性人才。

二是落实专家投智帮教育人才。结合市委组织部“百名专家投智岳阳”柔性引才行动,充分发挥长沙海关、省检验检疫局等中直部门挂职领导的智库作用,在外向型经济、现代物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献策出力。积极发挥武汉大学、湖南大学柔性挂职专家教授的学术影响力,并通过他们架起与武大、湖大、湘大教授连起的“智慧桥”,选聘专家教授作为新港区“开放崛起大讲堂”的主讲人,实施新港区人才教育培训大计划,去年开设讲座9次,受益培训教育人员达到1500多人次,受益企业80多家。今年我们计划培训2000人次以上,受益企业120多家,实现人才智力资源共享,为加快岳阳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立足项目建设育人才。把项目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主战场,充分发挥人才杠杆效应和辐射作用,着力构建“人才加产业”、“人才加项目”的选才育才用才模式,为新港区产业招商、项目建设、争资融资、扶贫攻坚等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在园区建设、港口建设、交通建设等会战工作中,我们将93个项目全部分解,由领导干部和专业人才领办,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马上就办”的作风,按照“点对点服务”要求,包拆迁安置、包审批代办、包建设协调、包纠纷化解,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让各类人才在项目谋划上见高低,在项目建设上分胜负,在项目服务上比优劣。

三、创新机制“聚人才”

按照新港区党工委第一书记关于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的要求,新港区党工委先后出台了人才选聘、人才服务、人才激励等方面的制度,着力以机制体制创新促进人才工作提升。

一是创新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绩效管理制度改革、薪酬激励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新引进人才的薪酬标准、福利待遇。强力实施人才激励扶持工程,每年拿出专项经费重奖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

二是创新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针对不同人才类型、部门岗位设计了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将人才考核的德能勤绩等指标细化、量化,重点突出“三效”、“三认可”,即效果、效率、效益,部门认可、社会认可、群众认可,使人才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更有说服力。

三是创新考核机制。将考核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将人才队伍的绩效与项目挂钩,把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具体产业、具体项目上。去年,共对项目进展缓慢的10多名牵头负责同志进行了约谈,对52个项目进行了专项通报。

四、优化环境“留人才”

一是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支持力度,除了给予项目引进奖励、提供战略新兴产业扶持资金等一系列政策外,还提供过渡办公场地、厂房免租等优惠条件。加强中小微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舞台。加强政策、投融资、管理等领域的服务工作,鼓励企业采取技术入股、研发项目经理制、销售分红等形式,激发人才的创业激情和创造活力。

二是优化舆论环境。加大对各类人才表彰力度,增强人才对新港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与湖南卫视、经视、红网、岳阳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及时宣传各类人才的创业经验、典型事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在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和各类先进时,向优秀人才倾斜,切实提高地位和影响。

三是优化生活环境。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同步跟进文化、休闲、交通、娱乐等设施配套,今年将建成两个服务片区,建成三个星级酒店,启动四个住宅小区建设、开发五个商业楼盘。同时,及时帮助优秀人才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安居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各类人才安心工作、专心创业、舒心生活。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所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新港区将进一步推动人才结构调整,促进人才优化配置,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更好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努力为把岳阳建设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物流枢纽城市提供人才保障和智慧支持。

本期作者:黄俊钧

本期编辑: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