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岳阳黄茶

北港茶,岳阳黄茶的开篇之作

编稿时间:2020-07-21 09:51 来源:市茶产业办 

南湖又称灉湖,自古有水与洞庭湖相通,并接纳岳阳东乡的河港溪流,水域内共有4条一级支流,其中,东西走向、源自梅溪水库与硚石水库的北港河是其最大支流。北港河蜿蜒曲折,其干流长度为11.8km,流域面积71.99km2,水系含巴山港、梅溪港、柴家港、白鹤垅港、新华港、坡元港、路桥港等一级支流7条,以及金山港、新元港、长岭港、康王港、茆山港、金凤桥港、莲花台港、建新港、甫公港、熊彭港等二级支流10条。

有道是,好山好水出好茶。北港河两岸的丘陵山岗树木葱翠,风景宜人。此地年均气温16~17℃,年均积温5300~5400℃,年降雨量1700多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更兼有肥沃的土质,特别适宜茶树种植。茶树性喜温暖湿润,早春二月,嫩芽初发,依山濒湖的北港河两岸,云雾缭绕,袅袅升腾的水汽给每一片叶芽以恰到好处的滋润,北港茶优良的品质便在如此天设地造的环境中生发出来。

如果从源头来探寻,岳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鹤茶、黄翎毛以及后来的君山银针、北港毛尖等都出自灉湖茶。《岳阳风土记》载:“灉湖诸山旧出茶,谓之灉湖茶……今人不甚种植,惟白鹤僧园有千余本,土地颇类此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谓之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拼,茶园地色亦相类,但土人不甚植尔。”范致明是北宋末年的一位六品官员,他在岳阳任职时撰写的《岳阳风土记》,被称为“宋人风土书中的佳本”和“岳阳地方志第一书”,所记应该不虚。北宋末年,灉湖茶开始式微,个中原因,或许与北宋末年不断加重的茶税有关,或许因茶价低贱,“担茶不值斗米”,茶农毁茶种粮等因素有关,但目前尚找不出有力的证据。但据此可知,白鹤茶出自灉湖茶是没有争议的。前文所述,白鹤山在灉湖北面,具体而言,就是现在的吕仙观所在地。据《岳阳老城区:那些容易被人遗忘的古建筑》一文介绍,吕仙观建于后唐闵帝应顺元年(公元934年),地点在现洞庭南路白鹤山上。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马端临(公元1254年至1323年)在《文献通考》一书中写道:“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茗出潭州……开胜、开棬、小棬、生黄翎毛出岳州。”黄翎毛即白鹤茶,相传游方道士在吕仙观冲泡灉湖茶,只见杯中一股白气袅袅升腾,水汽中一只白鹤冲天而去,白鹤茶由此传开。因此此茶颜色金黄,形似黄雀的翎毛,故又名黄翎毛。“潭州之独行灵䓍,岳州之含膏冷,岳州之黄翎毛……此皆唐宋时产茶地及名也,见《茶谱》《通考》,以上为昔日之佳品。”此说见于明陈仁锡(公元1581年至1636年)之《潜确居类书》。白鹤茶后来传到君山岛,清江昱(公元(1706年至1775)年)《潇湘听雨录》中云:“洞庭君山之毛尖,当推第一,虽与银针、雀舌诸品较,未见高下,但所产不多,不足供四方耳。”袁枚在其《随园食单》中也说:“巴陵君山产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味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而同治《巴陵县志》记载更为翔实:“邑茶盛称于唐……旧传灉湖诸山,今则推君山矣!”

令人欣喜的是,北港毛尖尴尬的现状,已引起越来越多业界有志之士的关注。经开区北港社区一班人审时度势,以炙热的历史情怀和奋勇的使命担当,已在珍珠山公园投资近千万元(含土地和景观建设费用),扦插扩种了100多亩北港毛尖茶苗,临湖路东近90亩兼顾城市景观功能的茶园正在加紧规划。投资1500多万元,在珍珠山公园内新建了三栋古香古色的建筑,整体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计划打造成集展览区、体验区和品尝区为一体的北港茶文化产业园,借此提升北港茶的影响力。岳阳经开区黄金砖茶厂也引回一度至转至长沙的北港毛尖注册商标,准备组建新的北港毛尖茶业有限公司,实现北港毛尖在产量上的强势崛起,做大做强做响北港毛尖茶产业品牌,让重振雄威的北港毛尖为中国黄茶之乡增光添彩。

(作者 江 哮 通讯员 黄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