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省网转载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湖湘答卷”,有这三个关键词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1-03-03 00:00 浏览次数:1

中国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湖南努力书写——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湖湘答卷”

3月1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相互叠加的风险挑战之下,2020年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8%,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在10个工业大省中位列江苏、浙江、山东之后,列第4位。

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地处中部的湖南,如何交上一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湖湘答卷”?

关键词一:分量

回顾“十三五”初,紧跟制造强国战略部署,湖南早早行动起来。

2016年上半年,湖南率先成立高规格的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由“两院”院士为主要成员的湖南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装上强劲“双引擎”。

当年12月,一场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会上,湖南明确表示要抓住重大机遇,将制造业作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主战场,着力促进“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跨越,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出湖南应有的贡献。

制造业的“主战场”上,省会长沙一马当先,在全国范围率先出台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偏远小城同样全力以赴,演绎别样精彩。湘南一个少数民族县——江华瑶族自治县,人口不到30万人,却形成了小电机、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集群,拥有规模工业企业111家。

纵观湖南,实施制造强省建设战略后,全省每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0家以上,至202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552家,比2015年净增长3716家。

目前,湖南拥有中国制造业500强7家、上市企业117家,百亿工业企业30家、十亿工业企业239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2017年的200家增加到2020年的1018家,有70家企业被评为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个企业(产品)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湖南制造”的分量越来越重。统计显示,2016-2019年,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规模制造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超过90%,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均超过30%。2020年疫情之下,“湖南制造”迅速复苏,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4.8%,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3.9%。

税收反映制造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2016-2019年,全省制造业入库税收年均增长5.3%,2019年制造业税收占全年入库税收的比重为3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

关键词二:“出圈”

中联重科3200吨履带式起重机在“华龙一号”建设中上演“扛鼎之作”,三一重工挖掘机、混凝土泵车等产品驰援火神山、雷神山两家医院建设,铁建重工成功研制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

工业“网红”频频“出圈”,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领域创下多个“世界第一”“国内领先”的背后,是精准有力的措施行动和政策支持。

从2017年开始,湖南建立“一条产业链、一名省领导、一套工作机制”的省领导联系产业链工作制度。全省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建立“链长制”,“一链一策”,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和服务。省工信厅每年组织20场以上产业对接活动,引导产业链内部企业和不同产业链企业紧密配套合作。

紧紧围绕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湖南对438家产业链重点企业主要技术优势和短板进行梳理,制定重点突破的路线图、时间表。针对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航天航空、住宅产业化、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先后出台政策措施,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

营造良好生态,湖南集中70%以上的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产业链发展,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税收增量进行奖补;率先探索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产品认定奖励政策;遴选激励1000名产业链重点企业中层骨干人才;积极参与国家集成电路、转型升级、中小企业等产业发展基金,连续3年发布2691家制造业“白名单”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如今,湖南不仅基本形成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还有不少产业链集聚“硬核”力量。

在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领域,湖南的“PK”体系、鲲鹏计算产业生态日趋完善,飞腾芯片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长沙获批全国第二家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

在新材料领域,湖南的先进硬质合金材料成为亚洲最大先进硬质材料产业集群,高电压钴酸锂等细分产品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正极材料、前驱体等在国内领先,长沙成为国家重点打造的炭/炭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湘江畔、麓山下,世界计算机大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互联网岳麓峰会等重大活动,聚人气、引项目、促产业,吸引更多产业巨头落户湖南。

关键词三:乘势

3月1日,湖南124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7428亿元。其中,14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有99个是产业发展项目。这些重量级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将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以产业项目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十三五”以来,一大批制造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建成投产,25个项目进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

2018年至今,湖南累计实施222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至2020年底累计获得专利1540件,实现销售收入748.24亿元。广汽三菱发动机、中电彩虹玻璃、新金宝年产1300万台喷墨打印机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三一智联重卡、道依茨发动机、中联智慧产业城、三安光电第三代半导体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这些年,湖南制造业不仅依托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增添发展后劲,还在数字化变革中不断激活新动能。

“在公园里生产泵车”的三一18号工厂、“黑灯瞎火”生产零食的盐津铺子、把科幻片变成“生活剧”的智能网联汽车……近年来,湖南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极具前瞻性地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目前共有16家企业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7个项目获批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和新模式项目,智能制造“湖南模式”“长沙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在数字经济的新赛道,湖南乘势而上。“十三五”期间,全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年均增长37.6%,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1618亿元。长沙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已吸引舍弗勒、华为、百度等世界500强和业内领军企业共340余家企业入驻。(记者 曹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