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06-07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个人服务 > 资质认定

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

来源:市农业局 发布时间:2015-05-22 00:00 浏览次数:1

第一条 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产品 是指经种植、养殖、捕捞、采集(以下统称生产)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产品及其初级加工品。

本办法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 是指农产品品质符合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要求。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林业、商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各自的职责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农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农产品,应当制定地方标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 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宣传推广和组织实施工作,向农产品生产者普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知识。

第六条 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应当生产、经营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鼓励生产、经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省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认证管理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保护。

受有毒、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的土地、水域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划为限制生产区,设立标志牌 并予以公告。限制生产区内不得生产供人畜食用的农产品。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国家规定禁用、淘汰、限制使用的农药、兽药、鱼药、肥料、激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以下统称农业投入品)名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 应当采取措施,向农产品生产者普及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知识。

第九条 农业投入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经营档案 记载其名称、来源、进货日期、生产企业、销售时间、销售对象、销售数量,并保存两年以上 销售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时,应当向购买者说明用法、用量、使用范围等注意事项。

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 应当在标签上用醒目的红色粗体字标注“限用”,并在说明书中详细说明警示内容。

禁止生产、销售国家规定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 应当推广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综合防治技术。

农产品生产中需要使用化学农药的 生产者应当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并遵守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等农药使用规范。

禁止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农药 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禁用、淘汰的农药。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 应当引导、鼓励农产品生产者施用有机肥料。

生产者在农产品生产中不得超量施用化肥 不得施用城市垃圾。

第十二条 生产者不得在农产品生产中使用国家规定禁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和激素。

禁止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等危害人身健康的化合物或者含有此类化合物的饲料、饲料添加剂饲养动物。

水产品养殖应当使用经检疫合格的水产苗种 禁止在水产品养殖中使用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和国家规定禁用的鱼药、激素、饲料添加剂。

第十三条 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 完整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情况。生产档案应当保存到农产品出售后一年以上。

第十四条 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对农产品进行清洗、浸泡、保鲜、防腐、催熟、烘干、熏烤、腌制、着色等所使用的材料、添加剂 农产品盛装、贮存设备和包装材料,应当符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安全的要求。

第十五条 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应当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实行农产品产地检测制度 农产品生产者应当委托法定检测机构对其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检测。经检测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并取得合格凭证 或者依法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标志的,方可销售。

动物屠宰场应当依法接受并配合动物防疫机构对入场动物进行屠宰前和屠宰后检疫 经检疫合格并取得合格证明、加盖验讫标志的动物产品,方可销售。

第十六条 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农产品的超市、配送中心(以下统称农产品经营市场) 应当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查验检测凭证、记录和保存购销台帐等制度,对从本市场售出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负责。

农产品经营市场应当要求入场农产品销售者交验有效的产地检测合格凭证或者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标志(以下统称有效合格凭证) 认真查验并予以记录。

销售者不能交验有效合格凭证的农产品 农产品经营市场应当配备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人员或者委托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的方可销售 检测不合格的,即时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第十七条 包装上市的农产品 包装上应当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名称和地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检测合格标志或者认证标志,或者加贴有上述内容的标签。

进口农产品应当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并附具中文说明书。

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的农产品 按照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规定标识或者标注。

第十八条 下列农产品禁止销售:

(一)使用了国家规定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的;

(二)农药、兽药、鱼药、激素、饲料添加剂、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残留超标的;

(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微生物毒素超标的;

(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的;

(五)未经动物检疫和检疫不合格的畜、禽、肉类;

(六)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及其产品;

(七)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督。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 有权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说明情况,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第二十条 有关管理部门发现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监督生产者、经营者限期进行无害化处理 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逾期不作无害化处理的,应当监督生产者、经营者予以销毁。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督体系,并会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资格审查。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和资格条件 实行持证上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检验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

农产品检验检测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测 并对所出具的检验检测结果负责。

第二十二条 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报告农业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即时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对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相关部门。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 在限制生产区内生产供人畜食用的农产品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 经营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未建立、保存经营档案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 在休药期内使用农药,或者未达到安全间隔期收获、捕捞、采集农产品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 未建立、保存农产品生产档案,或者生产档案记录弄虚作假的。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允许未交验合格凭证的农产品不经检测在本市场销售的;

(二)允许经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在本市场销售的;

(三)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即时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 由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有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