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51/2022-2020108
  • 发布机构:区民政局
  • 生成日期:2022-12-12 08:44:13.0
  • 公开日期:2022-12-12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岳阳楼区民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来源:区民政局 2022-12-12 08:44
浏览量:1 | | | |

岳阳楼区民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来,区民政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以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为工作目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服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在奋力建设“产业强劲、开放领跑、绿色示范、人民共富、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展现了民政担当,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及后段工作重点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成效

(一)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持续深化。

1.深化制度改革,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一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我们以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完善了低保边缘家庭常态化帮扶机制,联合11个部门出台了《岳阳楼区低收入家庭认定及救助帮扶实施细则》,规范低保审核确认机制,制定出台了《岳阳楼区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实施细则》《岳阳楼区城乡低保精准救助实施细则》。二是关注低保边缘家庭,扩大了民生保障范围。建立了低保边缘家庭动态监测机制,将低保边缘家庭纳入动态监测,发现他们的困难及时主动干预予以救助;同时,在救助政策上予以倾斜,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对象单独纳入低保,根据物价上涨因素给予临时性物价补贴。目前我区纳入动态监测的低保边缘家庭共274户775人,今年,我们将其中的271名重病、重残对象纳入了低保,发放了低保边缘对象临时物价补贴7万元。三是关注社会弱势人群,转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将社会救助融入网格化治理,通过网格员对辖区常住人口的定期走访,动态掌握困难群众的需求,及时预警或主动协助困难对象向相关部门申请相应救助。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由原来的“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2. 保障基本生活,民生底线兜得更加牢固。一是提高救助补助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644元/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838元/月,均大幅超过省市实事任务标准线;孤儿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1200元/月,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600元/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提高到75元/月。二是多措并举开展救助,更加惠及困难群众。今年,共实施低保救助147250人次,发放低保资金6180万元;实施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524.1万元(含春节期间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发放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补助2694人次,补助资金280.1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6150人次,发放资金657万元;补助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193人次,补助资金20.38万元。根据物价上涨等因素,为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对象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贴362.88万元,发放了临时物价补贴128.38万元;对全区农村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脱贫不稳定户和易返贫致贫户进行全面摸排,将符合条件的141人纳入了低保、13人纳入了特困供养、16人给予了临时救助。三是细化收入核算办法,实施精准社会救助。在核算评估收入时明确了扣除务工和经营成本,因病、因学支出的大额费用适当扣减,在本市范围务工的每人最多可扣减600元/月的务工成本;制定了重病、重残、70岁以上老人、16岁以下未成年人、在校大学生救助金额上浮标准。明确了把家庭财产经济状况核对作为规范社会救助的重要手段,做到“逢进必比”,最大限度维护了社会救助的公平公正,做到了纳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退出精准及时。

(二)社区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1. 强化“五社联动”,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强化基层自治水平,社区实力稳步提升。今年,新建和提质改造6个社区办公用房;召开了全区社区(村)工作人员大会,由区委常委轮流进行培训讲课;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党建+网格化微治理”,全面澄清了社区专职工作者人员底数,招聘了100名社区网格员充实基层治理力量;提高了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待遇,完善了激励措施,制定出台了《岳阳楼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岳阳楼区关于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体系的实施办法》;社区综合实力得到提升。二是加强依法管理,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开展禁毒宣传、移风易俗宣传、科普宣传、垃圾分类宣传和塑料污染治理宣传等活动。今年,共新登记成立社会组织23家,变更社会组织36家,完成社会组织年度检查313家,注销180家,取缔非法组织2家,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32家。三是激励社工发展,志愿者服务作用明显。开展第一届“岳阳楼区优秀社会工作者”评选活动,在全区所有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中评选5名优秀社会工作者,每人奖励1万元。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老人和儿童等各类志愿服务100多次。四是做好慈善救助,纾忧解困渠道得到拓宽。共为我区26户困难家庭办理了慈善救助帮扶,慈善救助帮扶总金额9.6万元,办理爱心助学24人,发放爱心助学金5.4元。

2.健全自治制度,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一是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岳阳楼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指导意见》,全区12个村通过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遵守公民道德、维护社会秩序。二是健全民主协商制度。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会议,进行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三是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制定了《进一步促进全区村(居)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实现村级事务运行权责明晰、公开透明、规范高效。

(三)移风易俗工作扎实推进

1. 违建墓地专项整治成效显著。一是“快”。部署快,5月12日下午参加完全市违建墓地整治视频会后,5月13日上午我们就开始研究部署整治工作,加班加点出台方案,5月14日下午就通过区政府常务会部署到行政主职。行动快,部署后各乡街立即边宣传边摸排展开行动,我区各阶段任务时限均比市级整治方案提前10天完成。整治快,我区“活人墓”整治在全市第一个率先完成。二是“实”。标准实,所有“活人墓”一律拆除;“三沿六区”范围已葬墓全部以恢复植被、不影响生态环境、美观为目标,按“迁、拆、埋、挡”方式,达到目视不能判定为墓地的效果。措施实,以“五类人员”示范引领,采取街道(乡)、社区(村)、网格三级干部包户,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因地制宜一墓一策,迁葬墓地优惠补贴等多种方式确保了违建墓地整治工作平稳顺利。三是“好”。效果好,金鹗山公园景区范围内墓地可视范围内做到全部迁葬,违建墓地整治后及时复林复绿,保护了生态环境,利用违建墓地整治契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评价好,违建墓地整治行动得到了市领导和市违建墓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我区被评为“全市违建墓地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县市区”。金鹗山公园墓地迁葬取得了很好的整治效果和社会反响,当地居民群众、公园游客纷纷交口称赞,一致认为这是美化城市公园、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件大好事,是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

2.日常殡葬执法不断加强。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倡文明殡葬新风。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倡导树葬、花葬等绿色殡葬理念和网络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发放宣传资料6千余份,组织宣传车到基层巡回宣传30余次,悬挂横幅40余条。二是严格文明祭祀,提倡网络祭祀。加强春节、清明等节日祭祀管理,在白鹤公墓园区免费提供鲜花,劝止在园区内燃放鞭炮和焚烧迷信用品。三是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殡葬秩序。岀动殡葬执法人员610人次,执法157起,整治规范殡葬150例。到街道重点区域处理重点问题5次,整治和规范了马壕鸡场固定丧点、太子庙固定丧点等搭棚治丧扰民问题,取缔了七里山洞氮殡仪服务场所。

(四)养老服务事业快速发展。对辖区内8家民办养老机构共资助一次性床位建设补贴、运营补贴96.56万元。发放基本养老服务补贴、高龄补贴、百岁老人长寿保健金共计178.5万元。投入50万元为174户困难老年人进行了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设了社区(村)互助性养老服务32个。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对全区11家养老机关开展了5次安全生产联合督查,规范纠正了安全隐患42处,开展了2次消防安全大演练,确保了全区养老机构安全无事故。

(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明显加强。赴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开展儿童收养能力评估共7起。联合公安部门救助劝返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2人,定期走访慰问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5人次,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及助学金1290人次、155万元。为1名无人管理的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全面负责其生活、就医、就学及心理疏导。为在我区租住无人看护的未成年人联系其母亲并护送到河南省其母亲身边,对接河南当地民政部门,解决其生活和就学问题,得到了当地民政部门、居民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赞扬。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社会养老服务力量不足。一是设施陈旧,老人入住欲望不振。三家公立敬老院基础设施较为陈旧,医疗、康复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入住,对特困供养人员、贫困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等特殊人群兜底服务供给不足,床位空置率均已过半。二是社会养老需求与养老服务市场供需矛盾大。由于大众观念、市场规律等因素制约,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投资回报率低、持续运营能力差、市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原因,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居民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不够精准。偏重于健康老人的服务,而忽视了失能失智、失独、空巢、“三无”、贫困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四是缺乏专业化的运营和服务队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地建设完成后,基本处于无运营模式,只是简单机械化的提供老年人活动场地,且从事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员普遍缺乏系统化、标准化培训,专业化程度较低,工资薪酬低,导致专业化人才队伍难以组建。

2.社区服务平台硬件建设亟待加强。社区服务平台硬件设施参差不齐,各社区因经济发展不平衡、社区活动场地不够等原因,办公用房建设水平相差迥异。社区服务平台面积800㎡及以上的社区(村)有27个,如洪家洲社区服务平台建设面积1900㎡,严格按照“七室一厅”即文化、民情、党建、信息档案、党群活动、卫计服务、多功能会议等七个功能室,一个便民服务大厅的标准建设。而社区服务平台面积在600㎡以下的有62个,甚至租用办公场地的社区有15个,如重湖社区因小区建设未及时配套到位,现租用服务办公用房,面积仅240㎡。原因分析:①棚改、老旧小区改造征拆未还建,如杨树塘社区、捕捞社区;②位于中心城区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办公场地狭小,如学坡社区、东茅岭社区。③调整成立的新社区无办公用房,如青年堤社区;④三供一业移交的社区,如长虹路、剪刀池社区;⑤新建小区配套还未到位,如芭蕉湖社区。

三、2023年工作计划

1.加强社区平台建设。按照“新建一批、提质一批、还建一批、接管一批、配套一批”办法,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采取新建、改扩建等形式,将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有空坪席地的社区,由所在街道(乡)统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合理规划,完善新建报建手续。社区服务平台因设施老化、功能不齐全、面积偏小等情况,积极创造条件、科学设计,完善服务功能,实施改扩建。积极跟踪对接九华山社区、汴河社区还建项目,做好前期规划、设计、预算,尽早将还建的办公服务用房投入使用。三供一业移交的社区做好与移交前企业的协调工作,确保有办公服务用房、居民活动场地,并统一规划、统一标识标牌。

2.实施困难残疾人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标。根据省市安排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预计将提高到80元/人/月。

3.分步开展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2023年,采取一户一策措施,为222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

4.逐步实施敬老院提质改造。对敬老院硬件设施予以维护和提质改造。

5.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进一步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白鹤陵园墓地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