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有一处学府,竟然培养了两名“副国级”领导人

来源:洞庭之声报2020-09-18 10:49
浏览量:1|| | ||

文庙,纪念孔夫子的祠庙建筑,历代王朝更迭中,也被称作先师庙、先圣庙、至圣庙、夫子庙、文宣庙等,但叫“文庙”这名字的更为普遍,历史上它就是中国传统儒生的文化“沙龙”。根据性质分为家庙、国庙、学庙三种类型。

湘阴文庙属于学庙类型,位于湘阴县文星镇弼时街25号老城区,过去也叫湘阴学宫,它的历史可追索到北宋元祐初年,一个叫“王定名”的知县,在现汨罗市常公村舜祠边上建起来的孔子庙,专门教授童子学生,当时的湘阴县治设置在那里。这是湘阴置学之始,形成制度以后,这种庙学教育正式改为“县学”,并随着县城的迁移而迁移。到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随着朝庭对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榺子京重修岳阳楼” 后,湘阴文庙也建成了。这组建筑东西宽50米,南北长250米,总面积12000多平方米,有大成殿、泮池、状元桥、石牌坊、学道等精美的花岗岩石砌建设,技艺精湛,气势宏大,是岳阳至今保留最为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

这组建筑的方位坐北朝南,有红墙围护,墙角立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戒,体现了这组建筑的威严。从南门进入,迎面竖立一组雕刻精美的石坊,共有六柱五门,石坊边守着二对蹲地石狮,坊上的匾刻是“明瞩千里”、“肃然起敬”、“金声”、“玉振”等有力度的楷书,所有石质构件都饰以造型优美生动的蟠龙浮雕。

穿过石坊就可以走向泮池了。泮池是一处石砌小池塘,池上有一座石桥,叫“状元桥”,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走过的桥,必须要是皇帝主持的殿试第一名,才有资格从这桥上通过。遗憾的是,整个湖南历史上出产的17名状元中,就是没有一个湘阴人,可以说这座桥是空有其名,倒是华容没修文庙,反而出了一个黎状元。黎淳是明王朝天顺元年的状元,肯定没有走过这座桥。

从状元桥下来,是一座精美绝伦的石质牌坊,当地人叫“太和元气”坊,是一个叫“杨枝建”的乡绅在乾隆十一年修建的。这座高高9.5米的牌坊,共有三门、四梁、六柱,所有石质构件全部浮于地面,柱与梁之间的连接通过凿榫合缝,也就是石质构件简单的积木式堆砌,靠重量平衡来互相牵制,结构谨严,造型庄重,经历几百年风雨竟然纹丝不动,让人称奇!牌坊下蹲守的石狮、石象等12座动物雕塑,以及斗拱、梁眉上的人物、龙凤、花草等镂空造型,玲珑剔透,栩栩如生,这是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建筑与雕刻艺术杰作。

经过上述建筑后,就可以进入文庙主体“大成殿”。现存的大成殿建于乾隆九年,前面是宽阔的须弥式花岗岩台基,四周是镂空的汉白玉栏杆,栏杆上饰有狮象造型的兽雕,砖木结构的殿宇就立在台基上。主殿采用重檐歇山顶式风格,由36根大柱支撑,高22.8米,三进三开间,檐下有浮雕卷棚、如意斗拱,翘首装饰有龙凤和鲤鱼,屋顶盖有黄色琉璃瓦,正殿供奉有孔子像。

因为孔子,文庙就是一个地方的区域性“高等学府”。岳阳有岳州文庙、湘阴文庙,一个城市有两处“国保”文庙,这在全国是鲜见的,足够体现这一地区的文明积淀。湘阴文庙更了不得!从这个“学府”毕业的学生有左宗棠、郭嵩焘、范旭东等人,这是中国近代庙学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名可查的、影响最大的一处庙堂,其中左宗棠、郭嵩焘属于当时清王朝的“副国级”领导人,范旭东是毛泽东亲自授匾的民族企业家。

湘阴文庙。

20多年前拍摄的“太和元气”坊,图片,现在已经被封锁了,无法拍摄了。

文庙内景,两侧为庙学的教室,中间为学生活动场所

文庙主体建筑上的浮雕图案


石大牌坊上的花岗岩镂空雕塑图案


“金声”牌楼


文庙内的藻井图案。所有的古代建筑中,除了皇家建筑,其它民间建筑,只要出现“龙”的图案,必定只与孔圣人有关。


花岗岩镂空雕塑

湘阴文庙始建者王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