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紫珠的栽培管理技术
来源:岳阳市林业局   2016-07-06 11:25
浏览量:1 | | | |

小紫珠为马鞭草科紫珠属落叶灌木,原产于我国东部及中南部,华北地区可露地栽培。其植株矮小,入秋后紫果累累,是园林绿化中重要的观果品种。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小紫珠高可达2米。小枝纤细,带紫红色,略具星毛状。叶倒卵形或披针形,长3厘米至7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仅上半部疏生锯齿,表面稍粗糙,背面无毛,密生细小黄色腺点,叶柄长2毫米至5毫米,聚伞花序在叶腋的上方着生,花萼杯状,花冠紫红色。果实球形,蓝紫色,花期5至6月,果期7至11月。

其性喜光,稍耐阴,较耐寒。喜湿润环境,也较耐干旱,怕积水。喜肥沃深厚土壤,也较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砂壤土、壤土和素沙土上均能正常生长。根系发达,萌芽力和萌蘖能力强。

繁殖方法

紫珠繁殖可采用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

播种繁殖简便易行,且一次可获得大量的种苗,故最为常用。11月份种子成熟后,进行采摘,净种后将其装在干净的布袋中放置于通风处保存。翌年3月下旬,将种子取出,用40℃的温水浸泡一天,然后用湿沙按1∶2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搅拌均匀进行砂藏。一周左右,种子露白后可以进行播种。播种采用条播法,行距为30厘米至40厘米,播种后立即覆土,土厚1厘米左右,因为种子细小,过厚影响出苗,过薄不利于种子保湿。小苗可不进行间苗,任其自然生长,当年苗子可长至60厘米至70厘米高,翌年春季可裸根移栽。

扦插法可采用硬枝扦插和软枝扦插两种。硬枝扦插可在3月份土地化冻后进行。插穗选取一年生枝条,长10厘米至15厘米,株行距均为5厘米,扦插后大水漫灌,待表土干后再扣小拱棚,拱棚宽80厘米至100厘米,长度可视情况而定。一个月后可生根,扦插基质不干不浇。嫩枝扦插一般在6月至9月进行,多采取露天扦插,插穗长15厘米至20厘米,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株行距均为5厘米,插入深度为10厘米左右,过浅插穗容易失水。扦插后立即浇一遍透水,4至5天后再浇一次透水,以后视土壤干湿情况浇水,20天左右可生根。

水肥管理

小紫珠喜湿润环境,在栽培过程中充足的水分可以使苗木长势旺盛。移栽定植后马上浇头水,3天后浇二水,再过5天浇三水,此后可视土壤墒情来确定是否浇水或者浇水量。一般在4至6月每半个月浇一次透水,7至8月为降水丰沛期,可不浇水或者少浇水,大雨后应及时将积水排出,防止水大烂根。9月、10月也可半个月浇一次透水。11月末或者12月初应浇足浇透封冻水。翌年3月初浇解冻水。其余时间的浇水,按头年方法进行。

紫珠比较喜肥。移栽时可用三要素复合肥或者农家肥作基肥。春季生长季可以氮肥为主,初秋可适量施用一些磷钾肥,秋末结合浇封冻水施用农家肥,牛马粪或者腐叶肥均可。如果移栽苗长势较弱,可用0.5%尿素容易进行叶片喷雾,可有效提高苗木长势。

修剪方法

小紫珠的冠形以自然圆头形为主,扦插苗于当年秋末在距地10厘米处进行平茬处理,促发枝条。每个植株可保留3至5个主枝,各占一方。枝条长至一定长度后会自然生长成拱形。在生长季应及时将过密的侧枝进行疏除,保持植株的通风透光。对于长势过快的、影响到株形的枝条应及时短截。秋末修剪,应将过密枝、细弱枝、交叉枝和干枯枝进行疏除。3至5年可重剪一次,更新植株。

病虫害防治

小紫珠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夜蛾。如有红蜘蛛发生,可用20%三氯杀螨醇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杀。如果有夜蛾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杀灭。

小紫珠常见的病害有锈病和白粉病。这两种病害都与植株枝条过密、不通风有关,故此应加强修剪。如果有病害发生,可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进行喷雾,每七天一次,连续喷3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园林应用

小紫珠是重要的观果树种,在园林中可以和金银木、蒙古荚蒾、一些北美海棠等观果品种组合栽培,不同颜色的果实可以营造出亮丽的观果景观。在园林绿化中,多丛植或者片植,彰显出整体美。还可用于点缀假山。此外,一些地区已经在开发盆栽产品,或者用于切枝,均取得较好的观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