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科技

花 匠

编稿时间:2019-07-02 04:51 来源:平江县侨联

一、起源 

中国人与花的渊源历史悠久,在中国第一本诗歌总汇《诗经》里,随手就可拈出若干歌咏花草的篇章。“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鳔有梅,其实七兮”;“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维士与女,伊将其谑,赠之以芍药”。……从中可以看出木槿、桃花、梅花、芍药等花草,那时就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世界了。特别是公元前314年被罢黜左徒之官,还遭疏远流浪汉北后,又被新王免职的三闾大夫屈原放逐江南,入洞庭,自西向东到汨水江畔,居江南岸南尧里(现在平江18路公交车的起止站南尧、甲山进大洞路边)。其间写下的《离骚》更是对花草重笔刻写:“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屈原在公元前三百年就栽植过大片芝兰,又种下蕙草有百亩地面,芍药跟揭车一行一行,杜衡和芳芷套种其间。本希望满枝头绿浓红艳,到时候将可以收获藏敛,花儿谢草儿黄倒不悲伤,最痛心是众芳草中途质变。至于以后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涉及花的篇章,更是数不胜数,花的绚丽、花的芬芳,早从远古开始,就已经刻骨铭心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唤起他们美妙的情愫。 相传,花农、花匠崇拜的行业神衹是花王神。 平江有一位紧跟秋收起义,并上了井冈山的著名英烈叫余贲民,年轻时,从浙江甲级蚕桑园艺学校毕业,曾于1918年应聘在启明师范任园艺部主任,组织学生们学习园艺知识,开启了平江传播园艺技术的先河。 20世纪50年代,在三阳街——完小狮子屋场有一个花园,里面栽种着碧桃、紫薇、朱顶红、菊花、骨红梅、芭蕉等,仲春,桃花盛开;初夏,紫薇怒放;深秋,菊花争艳;隆冬,红梅吐芳。还有高耸入云的银杏,身如降伞的桂花和华盖般壮实的罗汉松。那都是小学生夏日纳凉秋日静读的好去处。学生进入初中平江一中,花园更加壮观,杜鹃花、玫瑰花、芍药花、牡丹花、大丽花、梅花、樱花、芙蓉、兰草、荷花,各自成园。晶莹剔透的中国樱桃,绿叶映辉缇红的火烧李,色泽金黄个头硕硕的麻梨,都是美术老师易丰存带领学生们写生的地方。 

二、工具 

花匠工具有手锯、枝剪、撩剪、高枝锯、高枝拉绳剪、嫁接刀、分芽接刀和劈接刀、平口钳、尖嘴钳、拉丝铰齿轮、橡胶磅锤,铁丝铅丝以及锄头、铲子等等。 

三、工艺 

花匠的工艺颇为复杂,是栽培技术与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园林艺术同源于自然,都又表现了自然的高度概括。其培植技术离不开攀扎细剪。如拉丝铰齿轮的利用就是将铁丝或铅丝捆扎好要扎的枝条,通过铰齿轮慢慢将直立的枝条弯攀向所希望它生长的方向。将罗汉松、五针松、黑松、松柏、梅花、六月雪、榔榆、雀梅、黄杨木、小叶女真、连蕊茶、福建茶、碧桃、贴梗海棠、石榴、火棘等,攀扎做成直干式、斜干式、临水式、悬挂式、多干式、附石式、贴木式、枯峰式等,攀扎做式的要领是“粗扎细剪”。攀扎定位好后,通过不断修剪使树木成型。成型后,也要经常修剪,保持基本形状,用这种方法,一般在3-5年内便能使树木成型。这样成型六台三托的圆片式样,直曲相宜。树木树茎粗大,做弯时要锯楔口,便于弯转,楔口要对准青皮(靱皮层),任其自然愈合,长成树包疙瘩,再用橡胶棰轻棰以长粗皮。1941年左右,我县在献冲胡家大屋开办了“敦睦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其中有园艺班,学习花工技术的学生来自县内不同的地方,有斩石口酆家,谈岑星在李家,长寿桂桥方家,浊水上坪陈家,虹桥兴阳胡家,三阳街狮子屋黄家,中洞月坳垛子屋钟家,以爽口托田周家同学最多。这些学生家里都有花园,这一批同学学会了园艺知识后,都在自家花园施展过才华。如三阳甲山凌家大屋的花坛里,学生利用学过的技艺,将北种南移的洛阳牡丹,嫁接培育出了垆碗大的牡丹花,红的、黄的、紫的、粉的,争相开放,绿叶扶衬,雍容华贵。相传武则天将长安牡丹赶出御花园后,牡丹仙子先后在洛阳、荷泽、扬州生根发苗,可是扬州牡丹花总开不成大朵花。当时敦睦农校老师告诉同学们说,牡丹花南移了,水土不服,所以开花花不大朵。平江的芍药和牡丹是姊妹花,可以在秋分秋社这段时间内将牡丹花枝嫁接到芍药的肉质根上,接活以后就不会水土不服,花朵就会开大了。除牡丹芍药的芽根接外,还有山茶花的油茶芽苗接山茶,能加速山茶花的成活,比扦插山茶成活率要提高3倍以上。其时花坛里还有一根开红白相间的丝条瓣花树,那也是一根嫁接花树,是采取野生山上的白花檵木杈,与大口塅杨梅尖一株古老的红花檵木枝条嫁接而成的。其嫁接方法与时间是:采用春季劈枝接(只有半个月时间),夏季嫩枝接(只有4、5天时间),秋季盾芽接和芽筒嵌接可在出伏后接,1个半月时间。有的枝条接活了,开出的是红花,有的枝条没有接活,它还是开白花,这是由于檵木花下刀切口时,切口上慢慢分泌一种油结(单宁)它影响切口的愈合,如果当时嫁接刀快,切口平整,动作迅速,这样成活率就高,稍慢点的手法,就接不活。不过这样也好看,因为檵木花开花是簇丛性的,这株檵木树长了十多年,有了饭碗粗的树干,一层层的红花一团团的白花,争相竞艳。像朵朵云彩,煞是好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桂桥方家的花园及育苗的温室玻璃房还存在;在爽口托田三栋连上的周家大屋的天井花坛中,还可以看到开大朵花的牡丹花;在虹桥向阳胡家大屋前门花坛中还开着红色、蓝色、紫色和白色簇团花的丛蔸八仙花,在月坳垛子屋门前地坪边几株一树多色的山茶花还存在。 

改革开放首先发韧于大中城市的花展,唤醒了花匠园丁的心灵,公园里的兰草园、荷花池、菊花展“露出了尖尖角”。爱花之心,人皆有之,种花养花之风迅速蔓延城镇乡村。花匠、花工、园丁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家家地经营花草植物店铺,花店前人潮涌动,络绎不绝,花草的消费,带动了花草的种植,在农村,不断增加了种植花草绿化树苗的专业户。他们把花草植物,源源送往城市。花匠们既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也不断鼓起自己的腰包。花匠花工园丁洞察到人们不满足城市看花、公园赏花、阳台养花、家中插花,他们想到田野里去看花赏花追花,享受“久在樊篱中,复得返自然”的轻松与惬意。很快在平江出现了“油菜花会”(长寿镇、木金乡)、“樱花会”(福寿山镇)、“梨花会”(十里长坡、南江镇)、“桃花会”(三阳天岳)、“玫瑰花会”(思村蒋山)、“荷花会”(安定横冲)、“牡丹花会”(钟洞排形)。在我地乡村涌现出五彩斑斓的花世界,万紫千红的花画卷。花匠、商家、农户,凭借花的纽带,共同奏响振兴农村的交响曲。

作者简介:徐代伟,平江县归侨,1945年在新加坡定居,1950年元月回国,大专文化,农艺师,平江县农业局退休干部,1993年当选第三届县侨联副主席,1996年当选岳阳市侨联委员。徐老致力于发掘平江当地传统人物、器物、风情,文字质朴,感情丰沛,为推动平江全域旅游做出了贡献。

(投稿单位:平江县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