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志书廊 > 岳阳党史 > 回首当年 > 第二辑 > 正文

对岭北区社教运动的回顾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我在湘阴县岭北区任秘书时,在社教分团党委的统一安排下,从1964年9月至1965年6月参与了为时9个月的“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

千军上阵   雷厉风行

岳阳分团的1072名工作队员,在中共岳阳县委书记、分团团长毛致用同志的率领下,于1964年9月24日上午从岳阳港分乘东山、全山2艘轮船起程,下午到达湘阴岭北区躲风亭登岸,与先遣队的同志会合。除东港、茶湖潭2个公社的队员在第二天上午到达外,其余当天下午就赶到了大队、生产队。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区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既震慑了敌人,也震动了干部,既鼓舞了群众,又振奋了人心,为全面进行“四清”运动形成了良好的气氛,为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打开了局面。

岭北区是湘阴县的一个湖区,全区有躲风亭、东港、茶湖潭、铁窑、沙田5个公社、44个农业大队、2个渔业大队、550个生产队(后合并为517个生产队),还有139个企事业单位,共计10760 户,48778人,耕地面积7.2万多亩。这次“四清”运动是在全区各社、生产队和企事业单位全面开展的。

“四清”工作队人队以后,坚持以《双十条》、《二十三条》为武器,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坚决依靠贫下中农,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向资本主义势力、封建势力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挖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3个根子,搞好思想、组织、生产、制度四项建设,达到“六条标准”。全体工作队员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任务要求,发扬勇敢战斗、不畏艰苦、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冲破重重阻力,克服种种困难,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发动群众,团结教育干部,为搞好“四清”运动而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工作队员的那种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和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深受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的欢迎与称赞。躲风亭公社清泥大队的许多贫下中农说工作队是:“决心象愚公,做事象长公(工),吃饭象斋公,处事象包公。”“跟土改工作队一样,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干部,是我们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分段进行   相互结合

整个“四清”运动,在时间安排和王作步骤上,大体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生产人手,宣传政策,了解情况,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进行初步整党和教育干部,组织以当年分配为中心的“四清”“前哨战”。这一段,用了将近3个月时间,搞好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和进行细致扎实的思想教育,抓好生产、分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给整个运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在群众比较充分地发动起来,干部的革命自觉性有显著提高的情况下,从清经济开始,全面进行“四清”,先一般后重点,解决干部的“四不清”问题,造成团结对敌、团结革命的新局面。这是整个运动关键性的一段。特别是中央《二十三条》发布以后,经过深入学习,认真总经验教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运动的性质,突出了“四清”重点,改进了工作方法,根据《二十三条》精神,进行分类排队,把斗争锋芒集中指向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大多数干部丢掉包袱,轻装上阵。个别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更加孤立,许多感到棘手的问题比较顺利地得到了解决。这阶段花的时间大约2个月。

第三阶段,检查阶段(主要是查清两头),把干部、群众的斗争热情转向阶级敌人,揭露敌人的破坏活动,打击和分化瓦解阶级敌人,加强群众对四类分子的监督改造。这一段,由于有了《二十三条》,有了前段工作的基础和经验教训,各项准备工作充分,运动的发展是顺利、健康的,时间不到1个月。

第四阶段,系统进行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包括组织处理和登记党员),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各级基层组织,选举各级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长远规划和措施,改善经营管理,组织生产高潮,把“四清”落实在生产建设上。最后还再一次组织干部群众学习《二十三条》,对照运动的6条标准,进行群众性的总结检查和验收补课工作,以巩固和发展“四清”运动的成果。这段时间将近3个月。

四个阶段是互相联系着的。阶段与阶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有侧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工作是穿插进行的,前阶段为后阶段打基础,为深入开展运动创造条件;后阶段为前阶段检查补课,达到段段高标准。

教育干部   自觉革命

整个“四清”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干部的过程。解决干部“四不清”的问题,又是“四清”运动的中心内容。而教育干部的方法,既要防止片面性,又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充分发动群众,发动群众教育干部,用群众的革命烈火烧掉干部的“四不清”;一手抓干部自觉革命,严肃、积极、热情地对待他们的缺点错误。事实证明,没有群众的充分发动,没有声势浩大的群众革命高潮,干部的“四不清”问题是不能彻底解决的,他们的觉悟也是不能得到真正提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今后不再重犯的;但是只发动群众,不教育干部,也是不行的,是不符合党对干部的一贯政策。必须对他们耐心帮助,启发他们的革命自觉性。放手发动群众。教育干部自觉革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做好教育干部自觉革命,首先是解决对干部的认识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干部,对干部作阶级的、历史的、全面的分析。分团党委和工作队对岭北区各级干部考察分析的结果,再一次证明了基层干部大多数是好的,大多数人虽然犯有程度不同的“四不清”的错误,经过党和群众的教育,绝大多数是可以改正过来的。这个区的73个区、社干部中虽然有60%的人有“四不清”问题;2273个大队、生产队干部中,有93%的人有“四不清”的问题;但70%以上是好的和比较好的。80%以上出身贫下中农,70%还是土改、合作化的积极分子,原来工作一般表现不错,他们所犯的一些错误,绝大部分是从1960年以后开始的,而且主要是由于阶级观念不强,觉悟性不高,上面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得不够,被敌人的引诱拉拢造成的。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政治工作的加强,一些人的缺点错误也有很大改正,运动中绝大多数都能接受教育,自觉放包袱,搞退赔,积极改正错误,真正不可救药受组织处分的只有45人,占2%。

在这次“四清”运动中,对干部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既严肃认真,又积极热情地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增强革命自觉性。其方法主要是①组织干部反复学习《双十条》、《二十三条》,对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讲明“四不清”的危害,指出改正错误的前途,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觉悟。② 放手发动群众,造成强大的革命声势,使干部看到群众的情绪和热情,看到“四不清”的危害,看到脱离群众的危险性,看到“四清”是大势所趋,使干部丢掉幻想,迟清不如早清,被迫清不如主动清。③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由工作队和贫协骨干反复进行个别教育,帮助消除顾虑。④ 充分发挥政策威力,用《二十三条》和省委关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1O条政策为武器,促其主动下楼“洗手洗澡”。⑤抓住好坏典型,区别对待,体现政策,以好促坏,以先进带动后进。⑥教育动员干部家属、亲友,从旁规劝,化阻力为动力。⑦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思想批判从严,组织处理从宽,宽严结合,以宽为主,按照减、缓、免的政策,处理好经济退赔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方法的教育帮助,使绝大多数干部提高觉悟,丢掉了包袱,克服了缺点,改正了错误,重新取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东港公社合同大队的许多贫下中农说:“我们队上的生产虽然搞得不太好,但也有干部的一分功劳,只要干部今后好好干,我们一定支持。”有的说:“干部搞‘四不清’,与我们帮助不够也有关系,也有我们一份责任,只要干部很好改正错误,还是我们的好管家、好领导”,“今后你们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贫下中农肺腑之言,使干部深受感动。他们说:“我们所以犯错误,不是当干部当拐了场,而是因为自己忘了本,忘了阶级兄弟,没有听党的话,“只要今后还选我当干部,我一定挑起担子,带好头,革命到底。”他们也感到“今后没有辫子被别人抓了,工作更好搞了”,“一个元宵吃出了两个味”,很多干部工作比以前更积极了。

即抓革命   又抓生产

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三大革命一齐抓,把“四清”落实在生产建设上。通过“四清”,既教育帮助了广大干部改正错误,普遍提高了社员群众的两个觉悟,又击退了资本主义的猖狂进攻,巩固了农村社会主义阵地;既解决了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又改造了自然面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获得了生产、运动双丰收。

岭北区是一个人多田少、生产单一、收入较低的地方。为了改变地区面貌,促进生产发展,运动一开始,分团党委就向工作队员提出:要明确三大革命的相互关系,全面领会“四清”落实在生产建设上的重大意义。 “四清”运动中进行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运动,既要从政治思想上巩固社会主义阵地,又要从经济基础上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阵地。一定要坚持三大革命一起抓,实现运动高标准,生产大丰收,面貌大改变。在运动与生产结合的具体方法上,坚持做到了以下五点:   

一是加强领导。分团工作队都确定了专人抓生产建设,坚持一套班子两手抓,运动与生产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检查,段段有任务要求,项项有总结评比。

二是合理安排。在运动与生产内容的安排上,根据农事季节各有侧重。在一般情况下,坚持白天搞生产,晚上搞运动。进行大型的生产建设,则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例如在冬修水利时,工作队兵分两路,前方后方,坚持两手抓;在春耕开始以后,又及时转入以生产为中心;到插秧和双抢大忙季节,运动又暂停一段,给生产让路,坚持运动、生产紧密结合,保证生产、运动两不误。

三是因势利导。及时把社会主义教育调动起来的政治热情,正确引导到生产建设上来。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不断高涨,及时地按照生产内容,引导群众高瞻远瞩,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并帮助解决好生产中的有关具体问题,推动生产的全面发展。

四是统筹规划。即抓当年生产,又抓长远建设。工作队一入队就抓住时机,把改变面貌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与群众商量,走群众路线,逐步形成一个规划,把握好生产季节,把群众逐步增长的生产建设热情引向正确的方向,让精神变成物质。

五是推广典型。及时发现和总结典型,抓两头,带中间,以点带面。定期进行检查评比,组织现场参观,插红旗、树标兵,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同时,还把总结本地的先进经验与推广外地的先进经验结合起来。比如让“毛田的精神在铁窑开花”,我们抓了扩种草子、草子田开沟沥水、大种油菜和油菜移栽、植树造林、建立三园(茶园、菜园、竹园)、推广良种、试种棉花等等。由于正确处理了运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了三大革命一起抓,以生产为中心,以社教为动力,从而促进了生产大发展。

经过为时9个多月轰轰烈烈的“四清”运动,对于提高广大社员群众的觉悟,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对于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坚持“三同一片”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反对干部的“懒、馋、占、贪、变”等腐败行为,提倡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和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至今还有借鉴作用。但是在“四清”运动中,由于把这些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在1964年下半年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在1965年初又错误地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且在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不过这些错误当时还没有达到支配全局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