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人生路上再回首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人生路上再回首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台戏,没有彩排,只有现场直播。凡夫俗子如我辈,在沧桑得失之后,越是接近人生终点,对往事的是非也越变得模棱两可。而对生命旅途中那些曾哺育、呵护、培养、辅佐过我的人,脑海中却常过电影,时有回报、感恩的冲动。每当我在洞庭湖畔向西瞭望时,眼前就出现一位中等个儿,衣着朴实,脸蛋微胖,两眼炯炯有神,满身浸透着一股刚毅果敢锐气的小伙子,他便是昔日广兴乡黄安村党支部书记李友鹏。

记得1985年春,继农业承包到户后,新体制占主导地位已不可逆转,中央决定工业也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涉及到生产流通、金融、物价等一系列改革,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又活跃起来。什么“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雇工就是剥削”“无商不奸”“中西合流会出怪物”等等……到底经济如何发展?作为县委书记,我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当时有人戏称农村发展专业户,搞活商品生产是“刚进站的火车——叫得凶,走得慢。”是啊,跑快了麻烦也许很多,我当时就接到一封与众不同的实名复印举报信,那是揭发黄安村党支部书记李友鹏的,说他是“行贿受贿,侵占群众利益,贪污私分的老手”“应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实质内容是他与三个年轻人合伙到长沙等地贩卖村民生产的大白菜,卖出价高于收进价的50%以上。别的信访件,我阅后便可批给相关部门和领导处理,重要的还要求上报结果,可这信却为难了,我隐约感到信中反映的事也许是个有意义的案例,一篇可剖析的活教材。将它批给区、乡吧,怕层层照转,最终被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成矛盾斩不断,理还乱;批给纪委吧,怕他们一出动,便会传闻四起,挫伤支部书记的积极性。思来想去,还是让政研室派两位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先去作现场调查。经核实,事因1983年粮食大丰收,余粮国家收不了,1984年水改旱种大白菜,眼看春节后大白菜快烂了,还是卖不出去,群众急得两头跳,干部也拿不出好办法。李友鹏便亲自去长沙、武汉作市场调查,搞清了大白菜买的人多,需要量大,就是市场里缺货。难的是黄安乃至整个广兴乡几百万斤菜怎么送到长沙、武汉去?湖区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牛车,可进不了城,靠一家一户用自行车、板车拉吧,一窝蜂涌上去,难过北门渡,一天跑不了一趟,一个村也拉不走一万斤。于是李友鹏邀了几个胆子大、家底宽裕或者自有拖拉机的村民,开办收购点,在双方自愿协议价格的基础上进行收购,再用手扶拖拉机一车车运到岳阳、长沙,价格随行就市。他们尝到有利可图的甜头后,就直接承包大拖铁牛55或卡车直送武汉,很受市场欢迎。不久,黄安村的菜销完了。正当他们准备扩大到全乡收购时,党员中一部分人把账一算,根据进出价差,这几个人不到一年就会成万元户,而当时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还不足500元呢。红眼病出现了,也没人想自家从白菜购销中得到了多少实惠,盲目掺和议论:“岂有此理,支部书记带头剥削村民,吃我们的血汗,告他去!”……倾听各方意见后,政研室的同志从矛盾中看到了一线曙光。回到机关后,我认真听取了他们绘声绘色的情况报告,认定李友鹏为村民增收解了难,服了务,自己也从中受了益,合理合法,应该为他撑腰鼓劲。部分党员、村民对政策有误解,或者怀有嫉妒心对待带头致富的乡邻,要做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于是决定再派县纪委书记唐岳军同志亲自带队去黄安村,经过和七名写上访信的同志谈心统一认识后,又在村里召开了党员会,乡党委书记引导大家算了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的损失账;李友鹏等贩菜帮大家增收的经济账;贩菜开支的成本账,弄清李友鹏贩菜的是与非。肯定他们的作法没有剥削,没有行贿受贿,大家都应多往好处想一想。对立情绪解除了,唐岳军同志传达了我和县委对这件事的看法:“现在的政策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上树谁先尝。风险自担,贩什么都行,请帮工、雇车船都不算剥削,产销价格可根据市场灵活确定,李友鹏同志的作法应该肯定,应当表扬!”接着村里召开了群众大会,消息迅速传遍全乡,乡广播站连续播出类似消息,号召大家各显其能,争当万元户。李友鹏也先后在市、县、乡分别作了经验介绍,他成了公认的流通能手,优秀党支部书记。随后,全乡175名能手报名搞运销,在乡登记注册、发证,并领取了合同样本。这一年该乡贩运的大白菜就达到400多万斤,1984年黄安村的人均纯收入400多元,1985年就达到789元。各村农民自掏腰包筹资购进了98台车船,产销两旺,一蔸大白菜王竟达28斤,真是热火朝天!为进一步发挥李友鹏的作用,经县委同意,乡党委请他当了合同副乡长,专抓全乡蔬菜产销,四年后,他又被破例录用为国家干部并担任了广兴洲乡乡长。

黄安村的经验遍地开花了,而且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大白菜成了广兴洲乡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今在君山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已首开当今之先河,成立了丰盈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建成1.2万公顷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专业生产高效环保菜,让产的安心,吃的放心,销的称心。现在,岳阳、长沙、武汉,只要广兴洲大白菜一上市,菜价立即平稳下降,长沙马王堆市场年年打出“正宗广兴洲大白菜”和“广兴洲辣椒,不辣不要钱”的大广告,广兴洲湖藕进了北京,受到首都人民的普遍欢迎。广兴品牌流转于全国六省20多个大中城市,还与上海超市实现了超地对接,部分打入了日、韩市场,走出了国门。国家工商总局给“广兴洲大白菜”以“原产地品牌认证”注册,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称号……

时过境迁,江山代有人才出。李友鹏改革开放带头致富的大旗,早已为一代代新秀接替,后人也许很少记得他的名字了,可他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一个偶然的机会,应老年文学协会的邀请,我随同去黄安村采风,在村外长江边的芦苇滩里,大家兴致勃勃地选拔芦笋,观赏长江景色。我久久地站在大堤上,凝望着村里一排排新房,猜想着李友鹏会在哪儿……脑海中又回到1990年3月,那时我在市政府分管农业,应邀去北京参加江泽民同志亲自主持的七天全国农村工作座谈会,在中南海听完总书记的总结讲话,刚回到京西宾馆,保安送来会客单,一位广兴洲乡友上京探亲,顺道来看我并带来令人震惊的噩耗:李友鹏急病去世了!天啦,我好似五雷轰顶,怎么可能呢?他还只30多岁啊!这次座谈会,我在发言中还引用过李友鹏选队长的话“谁是车把手,就把赶车鞭交给谁。”同时也把黄安村致富的经验向全国推介,那就是“作田一碗饭,种养几道菜,配合工商运,才能富得快。”可如今,我“心存侥幸频呼喊,早逝芳魂不见还!”……深思良久,我转身下堤,拉着现任支部书记直奔李友鹏家,只见他80多岁的老母端坐门外,看见来客,立马起身去端茶倒水,聊了一番家常,知道老人伴着大儿子过日子,子孝孙贤,过得挺幸福,我放心了,但不敢提起友鹏,怕勾起老人心中的痛楚。临走时塞给老人一点小钱,权当代表已故友人尽一点孝心。含着热泪,我返回队伍,却无意吞咽那丰盛的午餐,唯有万千感叹涌上心头:

自古三秋霜落去,怎奈江水不回头。

但得农家致富宝,喜看神州尽舜尧!

 

(作者系岳阳市人民政府原市长、市党史联络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