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解放60年100件大事图志

23. 编制实施岳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3 1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岳阳先后编制了11个五年计划。1954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境内各县开始试编“一五”计划,计划执行期为1953~1957年。“一五”计划执行结果较好,主要经济指标大部分超过预期。1956年始,各县计委编制“二五”计划方案,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各地“二五”计划指标脱离实际,高得离谱,执行结果不仅大部分没有完成,有些指标比1957年下降。 1972年,地、县计划管理机构陆续恢复健全。1973年,开始编制“四五”计划,尽管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四五”计划部分指标没有完成,但随着长岭炼油厂、岳阳化工总厂、岳阳地区磷肥厂、岳阳电磁铁厂等一批骨干项目建成投产,奠定了岳阳工业基础。从“五五”计划起,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五年计划编制工作逐步规范化。“五五”计划期间(1976~198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计划完成较好。“八五”时期前后编制了两套计划方案,第一套方案于1990年制定,经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1992年底进行适当修改,制定第二套方案,并经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八五”计划首次提出以“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岳阳精神动员和凝聚全市人民,努力实施“开发兴市”战略,目标定位是建成“三地一口一中心”,即以石化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湖南对外开放口岸,长江中游经济贸易中心。

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从“十一五”起,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一字之差,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调控预期和手段的变化。市发改委从2004年开始研究编制岳阳市“十一五”规划,2005年底完成,2006年1月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规划提出努力把岳阳建设成为“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经济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