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解放60年100件大事图志

62.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3 12:00

1995年,岳阳市有市属国有企业136家,职工53640人,分布在工交、商务、农水、文化、粮贸等五大系统,涉及15个主管部门和服务部门。由于体制不顺,产权关系不明,政企不分,责、权、利不清,加之历史包袱较重,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国资管理部门牵头推进以实施“二个置换”(产权、职工身份置换)为主的国企改制工作。1996年5月,市中级法院宣布岳阳市针织印染总厂破产,拉开了全市国企改制的序幕。至2006年,国资管理部门采取因企制宜,一厂(企)一策的办法,完成市属企业改制51家,安置职工24622人。2006年11月,岳阳市国资委成立,主管全市国有资产。2007年,出台《岳阳市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总体方案》,从制度上规范改制,使之更具操作性。年内完成湖南乐邦实业股份公司等7家企业的职工安置。2007~2008年,全市共完成46家企业改制,安置职工10504人,移交社区21家,共拨付改制资金2.2亿元。通过改制,取得明显成效:一批企业关门走人,市玻璃总厂、市瓷厂等一批负债累累、生存无望的企业破产关闭,淘汰了落后产能、减少了污染、避免资源浪费,间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一批企业招商搞活。通过化解企业债务包袱10.3亿元,引进资金5亿元,原汨罗纺织印染厂、特种电机厂、乐邦实业公司等企业转为民营,企业起死回生,重新壮大;一批职工重新就业,2.3万名置换身份的职工中,有17250人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为75%;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理,维护了社会稳定。采取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实现职工管理社区化,落实职工“三金”缴纳,兴建经济适用房等,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心情舒畅,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