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志书廊 > 岳阳方志 > 岳阳楼志 > 概述 > 正文

概述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7-07-24 12:00

    在风月无边的洞庭湖畔,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古楼,它虽不高,但人们认为它高过唐时的日月;它虽没有洞庭久远、古老,但它日久弥新,走得更深更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巍然屹立于巴陵古城的西门城台上,景区面积44.67公顷。它俯瞰洞庭生碧波,遥对君山耀丹青,北望长江通巫峡,南极潇湘连四水,背靠巴陵负城郭。历代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以登此楼为乐为荣,中国文人称登此楼是一次“修身养性”,外国友人把登此楼喻为一次“上学”。凡登此楼者无不被水天一色、浮光耀金的景色深深吸引,被跨越时空、超越地域、富有永恒魅力和价值的“先忧后乐”文化精神所折服。

    唐代诗仙李白赞曰:“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宋岳州知府郑明瞻夸道:“遍历江山只此楼”。

    元代大学士许有壬感叹:“天地无穷有此楼”。

    明代内阁首辅杨一清赞许:“天下江山此最雄”。

    清联坛高手徐小谷称誉:“淮海南来第一楼”。

    岳阳楼依山傍水,巍峨壮观,与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被明代学士列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而现今它是三者中唯一保持历史原貌的文物古迹,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它与洞庭湖、君山合称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第八条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 19881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8月,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118月,岳阳楼·君山岛晋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52月,岳阳楼景区管理委员会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

    岳阳楼始建于何时,自古众说纷纭。有“莫详创始”之说,有“创始于唐代”之说,但始于“鲁肃阅军楼”之说史料翔实,较为可靠可信。《三国志·吴志》载:赤壁大战后的东汉建安十五年(210),鲁肃代周瑜继任镇守巴丘。为守好东吴的边疆要塞,鲁肃在东汉建安十九年(214“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在城西临湖修建阅军楼操演水军。明代汪凯、刘戬、潘恩的《岳阳楼诗集序》,明末张见其的《雅俗稽言》均有记载。清同治《巴陵县志》曰:“岳阳楼或曰鲁肃阅军楼”。也有人说鲁肃建的是眺望敌军、固守城垣的谯楼,但未见诸正史。这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

    岳阳之名早在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建岳阳郡就有,但岳阳楼之名不知何时叫起。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置巴陵郡,是年扩建郡城,“沿肃旧围再筑”,对阅军楼进行重修,命名为巴陵城楼。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颜延之途经巴陵时,写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一诗,这是最早歌咏岳阳楼的诗,其中“清氛霁岳阳,层晖薄澜澳”诗句首次写到“岳阳”二字。唐开元三年(715),中书令张说“除守此州,每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著”(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因为其楼坐落在郡置之南,故称“南楼”。诗人崔鲁也称过“洞庭楼”,诗人李群玉则称“驿楼”。自此,岳阳楼从古代阅军楼开始向观赏文化楼嬗变。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作《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这年秋,贾至贬到岳州当司马,第二年春天,他写《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李白诗中首次写到“岳阳楼”之名,一直沿用至今,他的名字将与岳阳楼永远连在一起,永载岳阳楼史册。

    纵观岳阳楼1800多年的历史,它不只是一直沐浴在风和日丽之中,巍峨挺拔,也有厄运当头、风雨飘摇、兵燹水患频临的坎坷。翻开史籍,人们不仅看到痛心疾首的“屡建屡毁”, 也看到不屈不挠的“屡毁屡建”,形成一部苦难辉煌史。在宋代三百余年间,岳阳楼见诸史料有7次兴废,其中北宋3次,南宋4次。影响最大的是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翻开了岳阳楼历史新的一页,岳阳楼以新的英姿走向黄金时代。清邓显鹤《楚宝》曰:“岳阳楼,肇于张燕公,盛于滕子京,以范文记重也。”在元代九十余年间,岳阳楼兴废见诸史料甚少。从岳阳楼诗词中发现,至元年间,岳州路达鲁花赤李应春修葺过岳阳楼。他写《岳阳楼新成呈同官》诗曰:“是非莫问君与民,楼新自觉光景新”。元代的岳阳楼修成什么样子,只留下夏永的《岳阳楼图》存照。在明代两百余年间,史籍10次记载岳阳楼兴废。有过重建,有过修整,有过移址。此时,游楼者愈来愈多,人们对岳阳楼的评价愈来愈高,形成了“江南三大名楼”之说。明人何镗《古今名山记》载:“唐明枢游赤壁,郭桐冈问黄鹤、岳阳二楼孰胜?枢曰:‘岳阳胜景,黄鹤胜制’”。明代著名诗人、大学士李东阳《书岳阳楼图诗后》云:“江汉间多层楼杰阁,而岳阳为最”。明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学家朱国祯的《涌幢小品》卷中也写到:“楼阁大观,无如南昌之滕王阁,武昌之黄鹤楼,岳阳之岳阳楼。三楼皆西向,而岳阳楼尤伟。”岳阳楼在清代的267年中,遭受过水患、火灾、兵燹,见诸史籍的兴废18次。乾隆五年(1740),大修岳阳楼,对后世的岳阳楼影响深远,今岳阳楼尚有其时遗存的构件。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17741776),岳阳楼左复建仙梅亭,右侧建望仙阁(今三醉亭前身),一改唐宋以来旧容貌,奠定了“一楼两亭(阁)”的园林格局,使岳阳楼高雅端庄、巍峨雄伟。民国时间不长,史籍记载修葺岳阳楼2次,在那战乱不稳定年代,对于岳阳楼的维护起了作用。193811月至19458月,岳阳楼成为日本侵略军的驻地,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一直不准中国人入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岳阳楼获得新生。19501978年,各级政府先后拨款150万余元修葺岳阳楼,开辟岳阳楼为公园。19828月至19845月,中央、省、市(地)有关部门重视,岳阳市委、市政府开始岳阳楼落架大修。专家、学者和古建筑施工人员经过一年多的工作,使古楼实现“整旧如旧”,面貌换新颜。在恢复清代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革新和创新,达到“古建筑维修的第一流水平”。2006年,岳阳市委、市政府重视,开始岳阳楼新景区建设,总投资3.2亿元,开始由“景点”向“景区”的嬗变。岳阳楼景区扩园工程使景区面积由原来的4.8公顷扩大到44.67公顷。新增加的景点包括瞻岳门、五朝楼观、双公祠、碑廊、古城墙、吕仙祠等。同时投资230多万元,对岳阳楼进行维修。今岳阳楼,无论从规模、质量,还是内涵,都是岳阳楼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走向盛世楼昌的新时代。

    1800多年来,岳阳楼为什么屡圮屡修,永不断物质的脉?人们为什么把岳阳楼视为崇高的精神永驻在自己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圣殿?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岳阳楼是江南建筑艺术的殿堂。它简洁朴实的外观造型,金黄的盔式楼顶,碧绿的翘首脊式,朱红的梁枋金柱,精致的雕花门窗,无一不显中国古建筑史上国宝级艺术珍品,无一不露“建筑是一本教科书”的秘密,无一不彰人类文明和思想文化的结晶。人们在对建筑艺术赞不绝口时,再凭栏眺望,观巴陵胜状:洞庭一湖,水天一色,气象万千。江湖日夜向东流淌,流出许多精彩的故事,也流出许多美丽的神话。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在《游岳阳楼记》中写道:“岳阳楼峙于江、湖交汇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汪凯在《岳阳楼诗集后序》中说,“洞庭一湖、岳阳一楼”,“非他处可拟也”。

    国家文物局终审的《岳阳楼保护规划》在岳阳楼价值评估中说,岳阳楼一是有历史价值。岳阳楼是古岳阳城的一座城门楼,这种绵延不断且影响深远的悠久历史,在中国名胜古迹中并不多见,其本身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二是有艺术价值。岳阳楼雄踞岳阳门上,湖光山色与城关楼阁相互映衬,景观雄伟,享有天下绝境的美称。现存岳阳楼是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时的建筑形制,重檐翘角,朱阁绮户,造型沉稳而不失灵动飘逸,有湖湘楼阁建构和清代官式建筑相结合的特征,呈现出独特的建筑艺术形象。三是有科学价值。岳阳楼的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在其选址、布局、营造、意匠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研究中国古代楼阁建筑的重要实例。具体真实性评估结果见表1

 

真实性评估

1

评估

对象

建造

年代

评估内容

建造

选址

平面

布局

形式

材料

工艺

功能

评估

结论

岳阳楼

清代

 

A

三醉亭

清代

A

仙梅亭

清代

A

岳阳门及附属城墙

清代

 

 

 

 

 

 

B

 

○:完好  :较好  :一般  :差

A:真实性较好  B:真实性一般  C:真实性差

 

    其二,岳阳楼是中华文化的殿宇。岳阳是人文胜地,好像有一种神奇的东西或是神奇的力量在召唤。唐开元三年(715),散去岳阳阅军楼的刀光剑影,燕国公张说常会文人学士登楼歌咏,开始形成文化的岳阳楼。继而,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文人墨客接踵而至,形成岳阳楼诗歌创作第一个高峰。此后,虽然岳阳楼屡圮屡修,但岳阳楼的艺文创作从来没有断裂过、终止过,并且发扬光大,越来越繁荣。此楼有诗、有词、有联、有文、有画、有书法、有碑刻,有延伸出来的轶闻故事和杂识,文化类别繁多,丰富多彩,让人置身其中,穿越千年,跟诗仙、诗圣、诗人、词人、作家、学者对话,领悟他们的技艺,潜移他们的人品,感染他们的思想。尽管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曰:“尝登岳阳楼,左序球门壁间,大书孟(浩然)诗,右书杜(甫)诗,后人不敢复题。”但近人编辑《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系列文丛·诗歌卷》,仍有582位骚人墨客写下佳作975篇,其文采斑斓,让人心旌摇荡。这些隽永瑰丽的文学作品依托岳阳楼而生,岳阳楼因之而名扬天下、流芳千古。岳阳楼及诗文联文化构成一个艺术世界,是展示和传播湖湘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研、教育价值,对于开拓发展区域文化、旅游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其三,岳阳楼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圣殿。纵观中国的楼观,山水环异者有之,文字称记者有之,文字出于雄才巨卿者有之,但没有一个称“天下楼”的,更没有一个称“中华民族的精神圣殿”的,为何仅岳阳楼独享此誉呢?清代窦垿的长联中回答了这一问题:“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 唐诗圣杜甫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贫病交加的情况下,不是关心个人身世和不幸遭遇,而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忧国忧民。宋范仲淹在自己被贬谪,遭受冷落打击、身患疾病的逆境中,不是个人怨苦、愤懑、牢骚,而是大声道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先忧后乐”观是千年岳阳楼文化永生的灵魂和永远的精神,让五千年中华民族优秀精神高度浓缩和升华。往事越千年,无论贬谪官吏也好,宦游之士也好,诗家词人也好,仁人志士也好,登此楼也,抒发的情感很少是个人小唱,而是关乎“庶民”“天下”“国家”的大主题,把“忧乐”情怀推到一个更高尚、更纯粹的境界。从而使岳阳楼成为人们心中盛宴诗文、修生养性、启迪心灵的课堂;成为登楼望远、宽阔襟怀、宠辱皆忘的高地;成为高尚情操、积极入世、先忧后乐的丰碑;成为穿越时空、超越社会形态、跨越南北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