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2-28 12:00

    1991~1996年,全市市场网点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共投入资金12.67亿元,新建、扩建和改造各类商业服务网点2.76万个,全市社会市场网点由1991年的35549个发展到1996年末的63201个,其中市场198个;营业面积由71.6万平方米增加到186万平方米;平均每万人拥有商业网点由73个上升到122个,分别增长77.8%、159%和67%。商品贸易繁荣兴旺,到1996年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0.86亿元,比1991年32.96亿元增长1.8倍多,年平均增长36.9%。尤其是个体私营商业异军突起,市场份额越来越大,1996年营业额达41亿多元,占市场总量的44.2%,比1991年的20.5%上升了23.7个百分点;全市城乡集贸市场成交活跃,成交额由1991年的9.6亿元上升到1996年的57.6亿元,增长5.7倍。市商品市场建设主要特点是:
    一、加强了市场建设的领导。1996年4月,成立岳阳市商品市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副市长邬继宝任组长。同年10月,又调整领导小组,市长黄甲喜任组长,副市长罗碧升、邬继宝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事务。改变了过去由职能部门主管市场的状况。同时,领导亲自抓。市委书记阳宝华就搞活新火车站商贸区的几大市场作出批示,市长黄甲喜主持召开搞活市场的协调会,市委副书记丁来文组织专门班子对城区市场开展专题调查,副市长罗碧升、邬继宝、陈志刚多次参加有关市场的协调会并深入市场了解情况。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市场建设。市政府先后组织4个专题调查组,开展调查验收18次。并颁布了《关于搞活城区专业批发市场的意见》,明确规定:政府重奖市场建设管理中的有功人员和成效显著的单位;从财政预算、地方税收和市场管理费中切块用于市场建设;在市场形成初期市场经营者免(缴)征税费和场租,以确保市场建设速度,调动各方建市场的积极性。
    二、商品市场增加。1996年底,全市商品市场达到198个,总投资近5亿元,总建筑面积768255平方米,共有门面21371个,摊位29946个。其中综合性市场167个,占全市市场总数的84%,是全市商品市场的主体;专业市场31个,占16%。商品市场已遍布城乡,成为全市最大、面最广、功能最全的商业网络。
    三、专业市场初具规模。按照《关于搞活城区专业批发市场的实施意见》,市商品市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确认:洞庭渔都水产批发市场、花板桥蔬菜批发市场、花板桥中药材批发市场、梅溪桥副食批发市场、岳阳商业城服装批发市场、泰和商城小商品批发市场、八字门钢材批发市场、九鑫商城图书批发市场、一商集团旧货市场等为城区定点批发市场。其中洞庭渔都水产批发市场、花板桥中药材批发市场、一商集团旧货市场已进入国家级批发市场行列,花板桥蔬菜批发市场已参与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信息联网。为了有效地引导专业批发市场,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在各专业批发市场分别设立市场管理委员会,统一制定收费标准和项目,实行一家收费,合理分配;②对专业批发市场实行“一市一策”的优惠政策。一年内免(缴)征税费,对经营者免收一年租金,第二年减半收取;③鼓励和动员本地工商企业免费入市开窗设点,在税费征收上享受同等待遇;④市政府市场办深入专业批发市场办点,帮助建立市场行为规范,维护市场建设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四、市场效益提高。1996年,全市商品市场成交总额达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达54.8亿元,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达2.8亿元。全市198个市场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5个,其中城区巴陵大桥集贸市场年成交额11.2亿元,花板桥蔬菜批发市场年成交额5.5亿元,梅溪桥副食批发市场年成交额2.8亿元,花板桥中药材批发市场年成交额1.5亿元,湘阴县城关农贸市场年成交额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