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02 12:00

    岳阳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12°44′14″~113°43′55”,北纬28°57′11″~29°39′41”。西跨东洞庭湖,东接湖北通城,东南连平江,南临汨罗、西南界沅江、南县,西邻华容,北抵湖北监利,所辖东洞庭湖怀揽岳阳楼区及君山区。县城北距岳阳市23.6公里,南距长沙125公里。
    岳阳古为三苗之地,春秋属楚,三国属吴。晋太康元年(280)始建巴陵县,民国2年改称岳阳县,1949年7月20日,岳阳县和平解放,26日建立县人民政府。1960年7月,析岳阳县城关镇行政区域为岳阳市,由县代管。1962年撤销岳阳市,其辖地复归岳阳县。1975年12月,恢复岳阳市,与岳阳县同属岳阳行政公署管辖,定荣家湾镇为岳阳县政府驻地。1981年10月,撤销岳阳县建制,并入岳阳市,隶属岳阳地区。1983年8月,岳阳市升为省辖市、同时,恢复岳阳县建制,隶属岳阳市。11月,县治迁荣家湾镇。1991年,全县辖12个区、1个区级镇、39个乡、8个建制镇、11个国营农、林、渔、茶、芦苇场,694个村,25个居民委员会,7044个村民小组。1995年3月,全县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指导思想进行乡镇体制改革,撤区并乡建镇,分流机关干部,行政区划变为14个镇、11个乡。1996年,全县辖25个镇(乡),11个国营农、林、渔、茶、芦苇场,688个村,37个居民委员会,7063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户数222268户,总人口806864人,其中男性421427人,女性385437人,非农业人口78848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55人。县境东西长98公里,南北宽76公里,总面积3156.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56.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9%。有耕地70.09万亩,其中水田54.33万亩,旱地15.76万亩,人均耕地0.87亩。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向洞庭湖倾斜,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等地貌类型齐全,以岗地、平原为主。最高海拔957.3米,最低23米,海拔差934.3米,山、岗、丘、平地貌组合比例为1∶3∶1∶2。境内最大河流新墙河自东向西纵贯全境,流入东洞庭湖。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日平均气温为16.5~17℃,年平均日照为1813.8小时,年均降水量为1292.1毫米。全县已探明的矿藏资源主要有钒矿石、石煤、长石、独居石、石英石、砂石、锰、铀、云母、高岭土、稀土、萤石、绿柱石、重晶石等24种。野生动物资源有86科614种,其中鸟类266种、鱼类114种,兽类22种、虫类195种,其他17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云豹、华南虎、黑麂、大鸨、白鹳、黑鹳、白鹤、白头翁、白枕鹤、中华秋沙鸭、白暨豚、中华鲟等1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48种,国家三级保护的有68种。珍贵鱼类有中华鲟、白鲟、银鱼、鳗鲡等。陆地野生植物有
    92科829种,列入省级以上保护的珍稀树种的有15科22种,其中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有银杏、蔑子三尖杉、香果树、杜仲等。水生植物有40科131种、其中芦苇面积17万亩。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5408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18987千瓦。
    “八五”时期是岳阳县历史上发展最快的重要时期,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83%,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速度高3个百分点。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八五”期末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5.84亿元,超计划9.5%,在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3.4亿元的基础上翻了二番。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1120元增加到1977元,年均增长12%。工农业总产值1995年完成25.6亿元,超计划39.7%,“八五”期内年均增长16.6%,其中农业增长6.3%,工业增长28.9%。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由1990年2232万元增加到4267万元,年均增长12.8%.实现了年年收支平衡。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4.77亿元,年均增长43.9%,比原计划增长300%。除粮食比1990年减产3.3%外,其他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生猪出栏100.5万头,进入全国生猪百强县行列,棉花达到5376吨,水产品30200吨,水果14847吨,油料19603吨,芦苇11万吨;纱1400吨、水泥3.3万吨。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累计完成6.65亿元,超原计划66.25%。铁山北干渠、广兴电排、麻塘垸大堤等项目的建成,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县纺织厂、纸厂1600纸机、制药四厂大输液生产线、荣丰轧钢厂、水泥厂改扩工程、机瓦厂外墙砖生产线、衬胶泵厂系列产品开发、乌江铝型材生产线、潼溪铸管厂、中洲渔场冷冻冷藏加工厂一批项目的上马和311、9634厂搬迁县境,大大增强了全县工业的整体实力。荣公公路改造、荣鹿公路、鹿角码头、铁路货场、程控电话等项目的实施,麻塘、康王、步仙变电站的建设和输电网络的全面改造,县城11万伏变电站的增容,以及供电负荷的增加,优化了全县基础环境,提高了发展的承载能力。“八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结构、工农业生产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积累和消费等重大比例关系逐步趋向协调。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1990年66.8∶16.7∶16.5变为1995年的43.6∶26.1∶30.3,结构顺序由Ⅰ>Ⅱ>Ⅲ变为Ⅰ>Ⅲ>Ⅱ。产业内部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农业的种养比由1990年58.4∶41.6变为1995年的49.8∶50.2。全县内外贸易日趋活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95年达到7.38亿元,比原计划增加2.58亿元,年均增长22%。市场购销活跃,初步形成了十二公里竹木制品、杨林马铃薯、广兴、新墙蔬菜、致富街小商品等综合和专业批发市场;建成了中湘街、德政街、特力商城、商苑大世界、荷花服装城、大园岭市场、庆丰大市场等一批商业网点。出口贸易发展较快,1995年,全县外贸出口供货额5000万元,比1990年增加3300万元。“八五”期间,利用外资项目20个,累计利用外资达1180万美元。“八五”期间,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共完成各类科技计划116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8项、市级29项、县级75项;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创产值1.5亿元,投入产出比1∶6.5。通过省、市技术鉴定项目17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项目12项。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995年达到13.83万人,累计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5348人。县一中挂牌为全省重点中学。卫生、体育、文化等各项事业竞相发展。全县各类医院病床总数达到1467张,卫生技术人员1839人。人口出生得到控制,1995年人口出生率为13‰。体育工作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岳阳县电视台、鹰嘴山电视差转台、图书馆的建成,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社会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治安秩序不断好转,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1995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1640元,城镇职工年均工资达到3528元,分别比1990年增加890元和1996元。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住条件明显改观,五年共新建住宅15.8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人人有房住的目标。
    1996年,全县经济建设在大灾重创下,真抓实干,仍然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5亿元(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2.5%,工农业总产值完成26.46亿元,增长15%,完成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4890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比上年增长9.8%。
    农业基本形成了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以“山水湖”工程为主体的农业综合开发,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全县新开发丘岗山地面积2.92万亩,改造低产茶园4.6万亩,新扩水果面积1.32万亩,新植楠竹1.1万亩,新造松杉林6190亩,推广旱地杂交玉米1.1万亩,果林间作物7.6万亩,发展黑山羊、菜牛2万多头。鸭业工程突出示范基地建设,实行基地连农户,发展工程鸭15.07万羽。麻塘、中洲、城关三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首期投资535.04万元,完成土地治理面积3.5万亩,高标准立体开发水面7000亩,建立高产水稻、玉米示范基地6个、共8000亩,三个项目区建设以其设计合理、工程量足、标准高被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洞庭湖区一等奖。蔬菜生产进入全省14个基地县行列,商品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实现产值2.3亿元,成为新的农业支柱产业。1996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7.33万亩,总产41.5万吨,由于境内山洪暴发,外湖超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涝灾害的影响,几项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所下降,农业总产值97767万元,比上年减少4.9%。岳阳县199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大灾之后全县掀起了水利建设高潮,共投资1.68亿元,投工921.2万个,完成土石方1256.5立方米。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16579台/205048千瓦,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7.8%。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完成总产值72.65亿元,增长87.4%,完成10万元以上新扩、改项目293个。
    工业重点围绕扭亏增盈,转换经营机制,加强技术改造,优化经营环境,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全县工业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产销同步增长,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2亿元,全县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共272个,其中盈利企业255个,盈利总额5412.6万元。实现利税总额9710.1万元,比上年增49.1%。县直工业大胆制订一厂一策的改革方案,对县酒厂、纺织厂、机瓦厂、钢木家俱厂、皮鞋厂分别进行了依法破产,启动了新的运行机制,企业活力大为增强。全县工业逐步形成了轻纺、建材、机械、服装、造纸、食品加工、矿产等7大支柱产业,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3596.92万元,年末职工人数36487人,主要工业产品有32个。岳阳县199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荣公公路拓宽改造已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的96%,京珠高速公路岳阳县段正式挂牌办公,完成了新开、长湖等5个乡镇53公里地段的拆迁调查任务,荣黄公路改造工程正式动工,新建桥梁4座。年末完成货运周转量1864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完成客运周转量3865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7.7%。
    邮电通讯迅猛发展。新建了8个信道的模拟大哥大基站,新开通了西塘、杨林、步仙、长湖、中洲5个乡镇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完成了新墙、公田、月田三个乡镇交换点的扩容,市话总容量增至1.8万门.大哥大信道48个。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21.6万元,比上年增长23.1%,报刊订销累计数1714.2万份,下降16.8%,年末全县程控电话入户数17521户,每百人拥有电话2.2部,移动电话1717台,增长78.5%。
    商业外贸进一步繁荣。全县新建集贸市场6个,新增营业面积4800多平方米,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140户,完成个体工商税1917万元,比上年增长42.21%。投资9287万元的巴陵批发大市场已进入全面启动阶段。全年商品购进总额63728万元,比上年增长5.8%,商品销售总额68109万元,增长6.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2亿元,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7亿元,集市贸易成效额3.1亿元,外贸收购总值934万元。
    全县引进各类项目8个,其中外资项目2个,资金48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适度,结构趋于合理,全年共完成投资1.42亿元,增长155.6%。
    城乡建设共新建街道27条,硬化街道1.06万平方米,新建房屋11.8万平方米,扩建自来水厂3个,中洲、鹿角、长湖、三荷4个乡镇的选址建镇工作已有序铺开,供水6万吨的自来水厂已完成可行性论证,并向省计委报批立项。城镇住宅总面积达到158万平方米,人平居住面积12.8平方米,旅游景点建设投资320万元,大云山森林公园进入国家级。
    县委、县人民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社会事业取得突破性成就。科技工作围绕“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落实科技项目26个,培育科技示范户4224户,申报专利13项,审批4项,专利实施5项。教育工作顺利完成了“两基达标”验收,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新建校舍8.7万平方米,维修校舍5.6万平方米,全县共有普通中学65所(其中高中7所、初中58所)、职业中学5所、普通小学671所、幼儿园3所,各类在校学生165722人。1996年,全县录取高中等院校学生646人,比上年增长28.4%,其中本科283人、专科339人、中专24人。独立创作排演的现代花古戏《洞庭春》荣获全国第四届“映山红”戏剧艺术节比赛演出一等奖、创作二等奖。广播电视开通了中央电视台加密电视,频道增至14个,全县共有调频发射台8个,广播电台1座,乡镇广播站23个,电视差转台6个,卫生地面接收站49个,开通城镇有线电视用户11020户。卫生血防部门为防止大灾之年疫病流行,及时组织医疗队和防疫队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治,有力地防止了灾后疫病的突发和流行。全年灭螺面积4.99万亩,检查血吸虫病人3.5万人,入院治疗3457人。县人民医院进入全市第一批“二级甲等医院”行列。体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培养体育合格人才,全年共举办县以上运动会10次,在全省八运会上获得10块金牌、2块银牌、1块铜牌,创造了全县体育史上的最好成绩,年末全县共有运动场40个、训练房2栋、门球场32个、篮球场371个、排球场54个。计划生育全面进步,全年出生10246人,出生率为12.67‰,比上年下降1.41‰,计划生育率为92.72%,比上年提高7.24%,在全省58个农村县排类中,由第50位上升到了45位,上升了5个位次,筻口镇新庄村计生协会工作成为省、市计生工作的一面旗帜,得到了国家计生协会和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县城经济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防大灾能力不强,资金“瓶颈”制约严重,微观经济领域中效益较差.部分县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乡镇企业后劲不足,成为制约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