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02 12:00

    湘阴地处湘、资两水尾间,南洞庭湖滨。位于岳阳市的西南部,介于东经112°30′~113°02′、北纬28°30′~29°03′之间。东邻汨罗、屈原行政区,西接益阳、沅江,南连望城,北界岳阳,与城陵矶隔湖相望。土地总面积1581.5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0.74%。湘、资、沅、澧四水穿境而过,湘江自北而南将全县自然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丘陵岗地,西部为滨湖平原,境内河渠沟纵横,湖塘堰星罗棋布,其中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堤垸,属洞庭湖平原的一部分,包括湘江以西的大小七垸和湘江东岸的濠河、白泥湖两垸,占全县总面积的43%;低岗山地主要分布在湘江东岸,占全县总面积的30%。湖洲湖泊主要分布在堤垸以北,即南洞庭湖区域,占全县面积的27%。
    1991年,全县共辖41个乡镇。年末总人口64.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49万人。人口出生率19.13‰、自然增长率12.92‰。年内气温最高38℃、最低-0.5℃;年降水量1426毫米。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0%。160公里防洪大堤达到省定新标准,新建和改建电排机埠51处,装机56台2445千瓦。乡镇企业总收入65021万元。杨林寨机砖厂、金龙振南石材开发公司评为省预备级企业。三塘酱厂的湘三牌甜酸蕌头获“七五”期间全国星火科技成果金质奖;湘临纸厂的180克瓦楞厚纸获部优;杨林寨机砖厂的烧结普通砖、沙田出口包装厂的出口瓦楞纸箱、八甲酱厂的双塔牌甜酸蕌头获省优。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8%。县茶厂的鹅形山牌茉莉花茶(三级)、城关大米厂的早籼特等米获部优。县酒厂的罗城牌左宗棠大曲酒、县粮食局饲料厂的双星牌系列饲料、城关大米厂的晚籼特等米获省优。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2949万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6861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9385万元。外贸收购总值1801万元。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3025万元。其中生产性投资1831万元。完成湘益公路县境内4公里油路铺设。投资500万元、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的电信大楼竣工,新开长途全自动电路20条。全年完成科技推广项目36个,其中特种水产开发获国家星火科技二等奖;美国王鸽的引种和开发获省经贸科技进步一等奖、经贸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洞庭湖围栏养鱼技术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投资949.6万元,改造中小学严重危房6956平方米,一般危房23579平方米。新建、改造、扩建校舍62栋51024平方米。濠河金星学校农村教育总体改革实验获省教研教改成果二等奖;陈琢煌、曹应芝获全国优秀教师,省政府授予李味甘、姚建明、彭德方、李铁良、泰本开、荻二秋、沈应芳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李文获全国城市体育运动会和全国青少年赛艇锦标赛女子轻量级4人皮划艇2000米第一名;胡锦标获全国民运会女子龙舟赛第一名。
    1992年,全县辖41个乡镇。年末总人口65444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517人。人口出生率18.41‰,自然增长率7.46‰。年内气温最高38.1℃、最低-3.7℃;年降水量1352毫米。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1%。新开渔池1万亩,发展经济果木林6万亩,优质稻、水果、名特水产品、蕌头、水禽、王鸽等发展迅速,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投资2300万元,投工3000万个,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459处,加固大堤56.7公里,新建和改建电排机埠885处,装机1130台53400千瓦。农业机械总动力25.52万千瓦,有效提灌溉面积35.5千公顷。乡镇企业总收入10.78亿元,步入全省先进行列,获省政府铜牌奖。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4.6%。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28个,被省政府授予食品工业先进县称号。投资770万元,完成技改项目13个,新开发的棉麻色织布、砂煲等产品走俏市场。县酒厂生产的左宗棠大曲酒获省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交易会金奖。城乡市场建设投资716万元,新建市场8个,面积19490平方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8196万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8953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5329万元,外贸收购总值2120万元。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3280万元,其中生产性投资1108万元,竣工房屋建筑面积6.32万平方米。县城江东路和平益线县境内共6公里油路铺设工程基本竣工,县城开通太傅路。邮电部门新增电路15条,其中全自动长途电路10条,5000门程控电话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完成科技推广项目40个。航运公司饲料厂403蛋鸭饲料获中国墨西哥星火博览会金奖和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县科委与省园艺研究所共同研究的柰李枯萎防治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湘公饲料厂1501饲料配方获国际金奖。投资1009.6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42975平方米,其中一般危房28703平方米,新建、改造、扩建校舍63栋,53020平方米。湘阴一中邹超荣获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称号。县城有线电视开通,投资105万元,扩建1座1000瓦的无线电视差转台。参加省级体育比赛获金牌5枚。
    1993年,全县辖41个乡镇。年末总人口65925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708人。人口出生率15.13‰,自然增长率7.84‰。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0%。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44.17万吨、水产品3.42万吨,总产量在全省各县(市)中名列前茅。全年投资1189.5万元,投工510万个,新修、整修塘坝1627处,整修和新开渠道489.9公里,完成标准渠衬砌95公里,加固防洪大堤63公里,完成水利工程总量693.6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26.2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35.3万公顷。乡镇企业总产值17.1亿元。全县成为湖南省第二批消灭宜林荒山县。连续3年无森林火灾事故,县委书记张介玉获国家人事部和林业部颁发的嘉奖令。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4.6%。金威牌饲料获全国首届饲料工业高新技术交易会金奖。投资千万元,完成技改项目4个,氮肥厂造气压缩工段改造、柠檬酸厂500吨柠檬酸钠生产线建设均已投入使用。县氮肥厂生产的罗城牌碳酸氢铵被国家化肥检测中心评为国优产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62万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5252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9748万元,外贸收购总值3824万元。完成省、市、县科研项目24项,推广新技术78项,其中在市以上获奖的项目2个。国有固定资产投资3519万元,其中生产性投资1653万元。竣工房屋建筑面积57362平方米。拓宽改造县乡公路35.8公里,新修乡级公路8.3公里;县城洪家坡11万伏变电站、汽车新站、冬茅路等工程建设抓紧进行;洞庭11万伏变电站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万门程控电话工程建设初战告捷,已有5000门与全国联网直拨。投资1011.2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39080平方米,新建、改造、扩建校舍53栋、45730平方米。县城投资140多万元,开通有线电视。
    1994年,全县辖41个乡镇。年末总人口66477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913人。人口出生率12.6‰,自然增长率6.7‰。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2.3%。投资4080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060处,改造低产田1.2万亩,加固大堤30.1公里,新建和改建电排机埠34处,装机42台1880千瓦,农业机械总动力279757千瓦,有效灌溉面积35.30千公顷。乡镇企业总产值30亿元,其中建筑业产值突破10亿元。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5.3%。年内新增集贸市场5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亿元,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2.84亿元,外贸出口收购总额2400万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18万元。县城太傅路、旺商街硬化工程、平益线新泉段第二期铺油工程、洪家坡11万伏送变电工程全面完成;邮电部门新增容6000门程控电话和农话并网进展顺利,126台、127台正式开通。县城冬茅路基本拉通,城关地区10处卫生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洞庭11万伏送变电站开始动工。全年共承接完成中央和省、市科研项目8项,推广新技术19项,六塘茶厂研制开发的兰岭毛尖荣获亚太地区国际食品博览会金质奖章。投入资金1317万元,改、扩建校舍57栋5.1万平方米。学校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全县减少3所普高,合办2所初中,联办150所完小。获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奖牌。体育比赛获岳阳市第二届全运会团体总分第三名。
    1995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5%。粮食因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略有减产外,其余农作物项项增收。乡镇工业完成总产值39亿元。文星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1亿元,跻身全省“百强镇”行列,农田水利投入资金4500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850处,修复水毁工程385处,改造低产田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3.6千公顷,水田耕整机发展到36384台,居全国县级首位。县农机局被评为全省农机工程先进单位和农机化科技先进单位,水利局获全省防汛抗洪先进单位县国土局获全国土地管理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5%。县氮肥厂重新被命名为湖南省无泄漏工厂,并被评为湖南省清洁文明工厂、湖南省学吉化先进单位、湖南省化工优秀企业。三九饲料厂被评为全省十佳商业企业、优秀管理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亿元,完成国有固定资产投资6804亿元。湖区11万伏送变电站主体工程建设,永兴机埠基础工程建设、太傅路中学教学大楼、新汽车站候车室建设等工程都已进入扫尾阶段。拓宽改造了村公路32公里,共投资110万元,全年实施国家、省、市、县科研项目50项,推广新技术19项。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已通过省级验收,城镇爱卫工作居全市第一。计划生育工作比上年实际前进了5位,实现了保类进位的目标。
    1996年,全县辖32个乡镇。土地总面积158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5625亩,其中水田519125亩。年末总人口67.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54万人,人口出生率14.52‰,自然增长率7.16‰。年内气温最高36.9℃,最低-3.8℃,年内降水1462.1毫米。
    农业在战胜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之后,仍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业总产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粮食总产43万吨,比上年略有减产。其他主要农产品有:棉花800吨、油菜籽7650吨、茶叶2100吨、芦苇2.85万吨、肉猪出栏110万头,水产品总量5.2万吨,居全省各县、市之冠。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生猪、水产三大主导产业特色经济优势明显,瘦肉型猪占生猪生产比重的70%,名贵鱼类占水产品总量的40%,养殖业总产占农业总产值50%。乡镇企业面向市场,通过挖潜改造,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六塘茶厂、三塘酱厂、长康芝麻油厂等骨干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63.9亿元。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投资8200万元,投个1140万个,完成各类水利工作2740处,完成水利建设土石方1302万立方米,全县111公里一线防洪大堤达到抗御’96型历史最高洪水位的标准,新建外排机埠4处,装机10台2525千瓦,湖区11万伏送变电工程全面竣工通电,农村用电量5980万千瓦小时。农业机械总动力33.8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6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52万亩。化肥施用实物量12万吨,植树造林1.94万亩。
    全年工业总产值11.2亿元,比上年增长3.2%。主要产品产量:饮料酒881万吨、混配合饲料9.6万吨、食用植物油2003吨、日用陶瓷200万件、棉布85万米、机制纸及纸张1.57万吨、合成铵2.45万吨、铜527吨、粗铅5628吨、水泥0.54万吨、变压器19万KVA。坚持改革、改造、改组和“破、扶、放”并举的思想,对工业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对柠檬酸厂、人民纸厂、酒厂等11家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已有9家破产终结,共终结债务标的1.7亿元。重组了湘阴制浆造纸有限公司、罗城春酒厂、裕盛染织厂、机械制造厂、工程机构制造厂等新企业。投资400万元,重点扶持氮肥厂“双甲”工程、冶炼厂治污工程、变压器厂干湿变压器及湘阴制浆造纸有限公司的技术改造。县金威饲料厂“金威”猪用浓缩饲料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县氮肥厂小化肥“两煤”节能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8亿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5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总额5亿元,外贸收购总额0.3亿元。
    全年完成国有固定资产投资42064万元,其中生产性建设投资6367万元。已经完工或基本完工的重点工程有:湾河汽渡、文星镇西门客运码头、冬茅路硬化、1809线西林段油路、尚书路拉通、湘营线2.2公里拓宽改造、围城堤800米加高和泥结石路面及洞庭110KV送变电站、永新机埠、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已开工的重点工程项目有:自来水三厂建设,已投资250万元,完成了一期工程;新汽车站配套建设,已投资100万元,完成了发电机房、修理车间等配套设施;铺开了南门港裁弯取直工程。全县农村电话交换容量过1万门,农村电话新增容量5500线,168、127台实现了全省联网。
    全年共承接实施省、地、市科研项目29项,推广新技术9项。投资3185万元,改造中小学校危房2.4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96栋、98650平方米,县实验中学和城北学校被定为湖南省创造教育基地。投资400余万元,新建改造医院8所,添置医疗设备20多台(套)。全年进行6次冷链运转,完成各类疫苗261040人份,完成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三次和第四次一轮强化免疫工作,投服率达100%。在今年特大洪灾中,全县共抽调108名卫生技术人员组成10个防病小分队、14个救灾医疗队,实现了大灾之年无大疫。全县血吸虫病平均感染率为2.99‰,较去年下降了1.96‰。县体育代表队参加省“八运”会获3金5银2铜。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是部分国有工商企业境况艰难,一些企业破产重组启动困难,一些企业生产运转不畅,一些企业亏损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二是资金制约发展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社会投入特别是工商企业技改资金、流动资金投入和农业基础建设投入有限,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发展后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