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6 12:00
    2002年,汨罗市辖29个乡镇,6个农林茶渔场,1个办事处,土地总面积15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56千公顷;总人口70.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27万人,城市化水平30.21%。人口出生率9.6‰,自然增长率3.3‰。年内气温最高38.5℃,最低-2.5℃,年降水总量 2186.1毫米。
    国内生产总值4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7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13.22亿元,增长 17.7%;第三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增长1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731元,比上年增长885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30.2∶46.8∶23.0。全市财政收入2.7963亿元,其中,地方固定收入2.05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02%。
    农业总产值20.187亿元,粮食总产量34.99万吨,棉花728万吨,油料7870万吨,水果16.5919万吨,出栏肉猪138.24万头,出栏家禽355.4万羽,水产品产量1.96万吨。粮食播种面积55.97千公顷,其中:优质稻面积7.4千公顷,增加2.693千公项;玉米 7.62千公顷,增加33.3公顷。经济作物中:油料面积5.59千公顷,棉花0.35万亩,蔬菜和果瓜面积13.14千公顷,畜牧水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59.3%,比上年高2.5个百分点。2002年,乡镇企业继续被评为全省十强先进县(市)。
    农村水利建设资金5700万元,投工496万个,移动土石方390.4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1.04万千瓦,增长3.9%。
    全市工业增加值17.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28万元。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0.76亿元,增长5.5%,集体工业增加值 3.93亿元,增长率30.1%;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2%,比上年增加0.7个百分点。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05亿元,市直工业通过技改和产品更新,新增产值1.3亿元,占市直工业产销值的4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市区5.2亿元,增长10.6%;农村5.1亿元,增长10.9%。全年接待入境游客0.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9%,旅游总收入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5.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182万元,增长17%,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2059万元,比上年增加9059万元。白水国家粮食储备库、政务公开中心大楼等工程全面完成,友谊河综合治理、沿江大道开发、任弼时纪念馆、加华牛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完成货物周转量116.5万吨公里,下降4%。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552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全市电话机普及率40.1%,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固定电话用户84314户,增长11.5%;移动电话用户60948户,增长97.8%。
    全年下达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项,其中列入省、市计划项目6项,协助有关部门引进推广新品种20多个,引进推广新技术20多项。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301所,在校学生115597人。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达99.8%,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98%,普高、职高(中专)毕业生合格率分别达99%、 100%;高考本科录取人数2303人,其中上本科线人数1049人,职高上线人数453人。
    年末,共有文化事业机构8个,乡级文化站29个,各类文化娱乐场所300余家。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3.1万册;文物管理所文物藏品731件;影剧院全年演(映)出场75场次;花鼓戏团演出238场。创作的大型现代花鼓戏《赵乡长转圈》被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此剧先后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田汉戏剧剧本创作一等奖。反映干部作风转变的花鼓戏《买瓜》获全国“群星杯”小戏调演金牌。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视站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6.9%。共有卫生机构37个,床位987张,卫生技术人员1411人。全年传染病发病率139.2/10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全省较低水平。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产品加工转化少,农民增收难;二是企业机制不活,运行效益低下;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包袱沉重;四是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滞后;五是发展环境有待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