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子京

来源:市档案局2021-11-25 10:08
浏览量:1|| | ||

修楼求记,夺天下楼阁之首的岳州知州

岳阳楼在唐代即已有名,然而声名大著,成为“天下楼”,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并求范仲淹作宏篇巨著《岳阳楼记》之后。

滕子京(990—1047),名宗谅,河南洛阳人,北宋政治家、文学、革新派人物。他自幼研读经史,博学多才,与范仲淹同年中进士,经范仲淹荐举召试学士院。宋庆历二年(1042)任泾州(今甘肃泾州北)知州,后擢升为天章阁待制,镇守庆州,不料第二年被人诬告“处置戎事,用度不节”,牵连甚众,因系满狱。虽经范仲淹、欧阳修极力辩白,还是被贬至虢州(今河南灵宝东)。庆历四年(1044),被御史中丞王拱辰诬告“盗用公使钱,止削一官,所坐太轻”而再贬至岳州,知岳州军州事。其实,滕子京一生为官廉正,好施与,及卒,无余财。近年发掘滕子京及其妻、妹和小女四座墓葬,陪葬品极简,仅有砚1方,玉免2只,瓷罐2个。之所以一贬再贬,缘于他主张改革,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谠论侃侃,屡触权要”和“负大才,为众所嫉”。

滕子京的过人和高明之处在于虽一再遭贬,但能面对现实,主宰命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忧民,正直敢为。知岳州军州事的短短3年时间,以“治为天下第一”,使得岳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他创修万年桥(今三眼桥),沟通了岳阳古城与外界联系的通道;着手修筑偃虹堤,防御洞庭湖的洪波巨浪;兴办岳州文宫,造就人才。建树最昭著的当是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

当时,岳阳楼已破损不堪。滕子京认为名楼古迹“莫不兴于仁智之心,废于愚俗之手”和“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于是,决定大规模重修岳阳楼。其经费不用省库银,不敛于民,而取之于“民间有宿债不肯修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见司马光《涑水纪闻》)滕子京决心要把岳阳楼修得超过唐代,夺天下楼阁之首。此次大修,庆历五年动工,次年竣工。楼成,极雄丽,三层三檐,飞檐斗拱。竣工之日,滕子京悲喜交集,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临江仙》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为了让岳阳楼留芳万世,他又令人在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张说、张九龄、杜甫、杜牧诸名人诗集中摘出其登临寄咏者78首,以及当朝大笔如太师吕端、侍郎丁谓、尚书夏竦之作,刻写于栋梁间,并编成《岳阳楼诗集》。但他发现,古今诸名人于诗词歌赋之外,竟无一篇散文记叙,岳阳楼就象一个人“具肢体而精神未见”一样,没有高尚、深邃的思想灌注碑记,难以流传久远。于是,在这年的六月十五日写下了《求记书》、绘出《洞庭晚秋图》,请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以滕子京造楼,范希文为记,苏子美书丹,邵饣束 篆额而成“天下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