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活力岳阳”现代农业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岳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
(一)已有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产品加工增加值以平均24%的增幅增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据市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181.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94788人,其中农民工72038人;全市农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入177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7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0.2%;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与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之比达到1.4:1。一是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由2004年的17家发展到2010年的22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23家,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企业19家,市级龙头企业177家。全市已初步形成饲料、油脂、棉麻、竹木、蔬菜等一批特色主导产业。泰格林纸、正虹科技、巴陵油脂、九鼎集团、福湘木业等一批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前列。二是农产品品牌不断增多。近年来,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已拥有10件国家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76件省著名商标,43个省名牌产品。三是标准化基地不断扩大。全市龙头企业联结基地面积244.4万亩,带动农户63.9万户。全市建立了湘阴藠头、筻口大米、君山蔬菜等24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面积144.6万亩。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328万亩,“三品”认证33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02个、绿色食品84个、有机食品48个。四是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龙头企业参与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73个,社(会)员16.5万人,带动辐射受益农户30多万户。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订单农业面积不断增多,主要经济作物订单比重45%,养殖业订单比重41%,全市单品种集中连片种养2000亩以上的板块80个。
(二)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龙头不大。目前,全市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仅占全省国家级龙头企业的5.7%,23家省级龙头企业,仅占全省省级龙头企业的8.4%;全市261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500万的375家,仅占14.3%。我市几大主导产业中除了林纸、饲料和油脂外,其他农产品加工产业在全省都缺乏明显的比较优势。
2、机制不活。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来看,普遍存在家族式经营管理,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全市实行股份制改造的龙头企业不足10%,90%以上的龙头企业仍是典型的私营企业形式。从利益联结机制来看,联结链条较为松散,真正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与农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的龙头企业不到15%。
3、融资不畅。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处于快速成长期,资金需求量大。据统计,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固定资产投入和流动资金需求总额250亿元,但银信部门的年放贷额不到80亿元,而且贷款手续繁杂,贷款门槛高,像企业划拨地、养殖水面、生产设备以及一些无形资产等,都不能作为贷款抵押。同时,现有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实力较弱,信贷放大功能不强,难以满足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需求。
4、扶持不够。一方面,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强力扶持的局面。农业比较效益低,与高新产业比较,龙头企业大多属微利行业,同时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全社会对其财政贡献小、风险大看得多,而对其进行实质性扶持不多,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休闲农业扶持力度也不够。休闲农业作为新兴产业,没有专项引导扶持资金和专项扶持政策,部门管理还未形成合力,许多休闲农庄规模效应不强,还没有品牌休闲农业企业,经营效益也不高。
5、体制不顺。自2004年乡企机构改革以来,市一级保留了乡镇企业局的牌子,但县(市、区)机构五花八门,上下不对口,左右不一致,人手又少,工作难协调,给整个农业产业化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弱化了管理职能,增加了组织领导的难度和成本。
(三)面临的环境
当前,我市发展农业产业化面临许多机遇。
第一,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由财政货币紧缩,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效缓解农产品加工融资难题;强农惠农政策对粮食、生猪、油料等主产区予以倾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湘办[2010]4号《关于加快发展食品产业的意见》,省人民政府下发了湘政发[2010]2号《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等,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将获得更大的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升级导致资金流、人才流加速,将为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带来更多机会。
第二,有丰富的原料资源。我市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水稻、生猪、茶叶、淡水产品等农产品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15万吨,其中稻谷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十分之一强,出栏生猪729万头,连续十一年为全省前三;水产品产量36万吨,连续二十年居全省第一;茶叶、油料、棉花、蔬菜等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省前列,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第三,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我市紧邻粤港澳,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随着“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以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的实施,2009年3月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我市可以优先承接沿海省份的产业转移,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大发展提供先进理念、资金、项目和技术支持。同时,全市已基本形成覆盖面大、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物流方便,信息灵敏,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
第四,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产品需求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食品的消费比重将会大幅增长,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工业食品消费占到了整个食品消费的80%以上,而我市目前还只有40%左右,这一差距意味着农产品加工业市场广阔。从加工潜力来看,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大多在3-5:1,我国为1:1,我市为1.4:1。如果全市农产品加工比重提高到1个百分点,产值可增加50亿元以上;如果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达到发达地区加工水平,产值可增加200亿元以上。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子,通过市场营销、资产重组和产品研发拓展发展空间和开发领域。
2、重点突破原则。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核心,重点扶持优势企业,壮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化经营组织。
3、科技创新原则。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科技素质,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要把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在较高水平上跨越式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4、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把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条基本方针,贯穿到产业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发展目标
1、产业总量。到201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451亿元,年均增长20%。
3、创新能力。到2015年,全市食品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45%以上,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建立龙头企业技术科研中心50个。到2015年,全市食品产业中中国驰名商标15个,省著名商标100个,省名牌产品60个,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500个。
4、安全体系。到2015年,90%以上食品企业建立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全部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措施有力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保障机制,产品质量符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5、农产品物流。发挥沿江港口优势,带动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到2015年,依托岳阳市粮食物流交易中心、湘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和八字门蔬菜批发市场,培育我市粮食、水产、蔬菜物流过10亿元物流企业。
三、发展重点
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升级要围绕大宗农产品转化升值,搞好精深加工,培育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传统加工业、做精做细特色加工产业,培育壮大现代加工产业,重点发展十一大优势行业,打造五个重点农产品加工园区,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跨越发展。
(一)发展优势行业。
1、饲料加工。发展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全价颗粒配合饲料、水产饲料和饲料原料生产,支持饲料行业上规模、上档次,确保饲料行业在全省的领先地位。重点扶持屈原正虹科技、楼区岳泰集团和康大饲料、开发区九鼎集团等龙头企业,重点将“正虹”、“岳泰”两大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到2015年,饲料年产规模达到400万吨,工业增加值达到70.57元。
2、植物油。巩固优质油菜面积150万亩,优质油菜面积35万亩。重点建设华容、君山、平江双低杂交油菜、油茶等生产基地。要从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和加强综合利用三方面来提升产业优势,大力支持道道全、口福、山润等优势品牌实行规模扩张,重点建设开发区巴陵油脂、楼区鲁良新元、君山永盛油脂、平江山润油菜等为骨干的植物油生产企业,到2015年年产规模达到150万吨,工业增加值达到76.42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的位置。
3、蔬果加工。巩固蔬菜播种面积150万亩,加强藠头、芥菜、辣椒、豆角、大白菜、黄白菜等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全市1000亩以上优质蔬菜板块达到100个,5000亩以上板块达到20个。依托八字门蔬菜批发市场和华容插旗菜业、君山李记、国泰、湘阴海日等加工龙头企业,加速蔬菜产加销一体化进程,到2015年,全市蔬菜年产规模40万吨,完成工业增加值14.46亿元。
4、畜禽加工。强化“健康养殖”理念,扶持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发展瘦肉型生猪600万头,全市生猪年出栏量达到800万头;发展良种杂交肉牛15万头以上,黑山羊50万只以上,良种土杂鸡3000万羽。主要从扩张企业规模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提升产业优势,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支持汨罗加华牛业不断扩张规模,提高良种化水平,使之成为肉牛加工外向型加工企业。到2015年,全市肉类加工年产规模120万吨,完成工业增加值6.66亿元。
5、棉麻。建设60万亩优质棉麻基地,大力开发高支纱和高档生态苎麻面料,逐步形成150万绽纱的生产能力,建成集纺织、服装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重点支持华容纺织工业园扩张发展,积极延伸后续深加工产业链,向纺织、印染、服装纵深开发;重点抓好龙腾、华昌、华青纺织等骨干企业的扩能达产改造,加快产业升级换代。到2015年,全市纺织产业增加值达到68.54亿元。
6、竹木加工。我市竹木加工资源丰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50.3万亩,森木面积近800万亩,林竹产业体系已涵盖了林纸、林板、林私、竹制品等各个层面,重点打造全省林产业工业的优势集群,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泰格林纸为龙头的林纸产业,其企业规模已跨身全国造纸行业四强,建成岳阳纸业40万吨高档文化纸项目,是建设岳阳现代工业太原市的骨干企业之一,支持以福湘、福星、长元、华信等一批龙头企业,利用人工木林资源和林区“三剩物”、“次小薪材”等为原料的林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扶持芭蕉扇业、临湘楠竹产业化为主要代表的一批竹制品加工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以汨罗现代光明、天子家俱为龙头发展家俱产业,进一步扩大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15年全市林产工业增加值达到34.78亿元。
(二)主攻重点行业
1、粮食加工。发展优质稻500万亩,在岳阳县、湘阴、平江、汨罗、华容等地建设一批集中连片的超级稻、生态稻基地。主要从开发精米加工、扩大优质米出口和米糠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升大米加工业;从开发营养型、功能型方便面等新产品提升方便食品加工业;以岳阳县洞庭湖米业、楼区为天米业、汨罗盈田米业为龙头,打造优质米品牌;以华容铭泰米业、平江旺云米业为龙头,打造生态米品牌。到2015年年产规模达到70万吨,工业增加值达到40.96元。
2、茶叶加工。稳定现有茶园面积25.2万亩,加快低产老茶园改造,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重点加强茶叶企业品牌整合和大力发展有机茶来提升产业优势,做优绿茶、黄茶、黑茶三大茶类,整合君山银针、岳阳银针、岳阳毛尖、临湘黑茶四大品牌,打造君山茶业、湘阴兰岭茶业、临湘永巨茶业、岳阳洞庭春、汨罗龙舟茶等龙头企业,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形成茶叶集团优质和品牌优势。到2015年,全市茶叶加工年规模达到12万吨,其中名优产品茶达到50%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19.34亿元。
3、水产品加工。合理开发宜养水面,发展网箱养殖、混养套养,做大做强“四大家鱼”以及河蟹、黄鳝等产业。大力发展鹅、鸭等水禽,提高水面资源利用率。全市放养水面达到115万亩,网箱养鳝达到44万口,河蟹放养面积达到23.3万亩,精养青鱼4.5万亩。主要从提高淡水鱼加工转化能力和淡水鱼加工产品档次来提升深加工水平,重点以洞庭渔都、开发区鱼米之湘、楼区伟明食品和红锦鲮水产、南湖风景区湘岳食品等为龙头,打造一批鱼制品优质品牌。到2015年,全市淡水鱼加工年产规模15万吨,加工比例占淡水鱼总产量的30%,完成工业增加值5.42亿元。
4、酒类。要从加快发展啤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保健酒来扩大产业规模。重点支持华容华润公司年产20万吨雪花啤酒建设项目,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支持胜景山河打造湘派花雕黄酒第一品牌,发展优质糯稻基地5万亩,力争上市融资。支持岳阳楼乐邦药业公司搞好品牌宣传,做大龟蛇系列保健酒,提高市场占有率。到2015年,全市啤酒年产规模27.5万吨,黄酒年产规模2万吨,保健酒年产规模5000吨,完成工业增加值9.63亿元。
5、调味品。以湘阴长康、义丰祥、华康,临湘十三村等为龙头,大力发展芝麻油、醋、鸡精、酱菜等食品品牌。以湘阴洞庭柠檬酸钠、岳阳县湘渝焦糖实业为龙头,做大做强食品添加剂企业。到2015年,全市调味品生产规模达到20万吨,完成工业增加值10.26亿元。
四、保障举措
1、加大财政扶持。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市、县两级财政都要预算安排并且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从2011年起,市本级安排500万元,主要以贷款贴息、财政补助、以奖代投等方式支持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质量安全等方面项目建设。市、县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和各部门掌握的高新技术发展引导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以及技改、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的比重,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激励作用。
2、加强融资支持。加强农业产业化担保体系建设,设立市、县两级龙头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各级金融机构要把龙头企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信用记录较好、带动作用明显、产品有市场的龙头企业要积极予以信贷支持,有效解决季节性收储资金、技术改造资金和企业运转资金短缺的问题。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开发产业化项目,建立涉农项目库,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个人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条件成熟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
3、突出科技创新。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鼓励自主研发新产品,围绕精深加工、质量安全等一批关键技术,大力开发有机食品、功能食品、绿色食品以及速冻食品和方便食品,适应和满足日益多样化多层的消费需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
4、扩大基地规模。一方面建设产业基地。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租赁反聘等形式,在农产品优势区域,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一批与加工企业相配套、示范效应大、标准化生产好、带动面大的农产品原料基地,重点加快优质稻、优质棉、双低油菜、速生林等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龙头企业从基地采购量占加工量比重达到70%以上。另一方面发展合作组织。通过培育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来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市要培育20个有影响的农民专业协会或者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参与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占总农户的30%以上。
5、实施品牌战略。认真做好“中国弛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以及“湖南著名商标”、“湖南名牌”的培育发展工作,不断增加企业品牌数量。制定品牌整合规划,集中打造强势品牌,重点支持植物油加工以道道全为龙头,调味品加工以长康、义丰祥为龙头,蔬菜加工以插旗、李记为龙头,茶叶加工以君山银针、兰岭毛尖、临湘茯砖茶为龙头的整合,打造全国一流的食用油、调味品、蔬菜、茶叶品牌。积极推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公无害食品认证和ISO9000、ISO14000、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6、发展现代物流。把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要抓手,鼓励规模较大龙头企业剥离物流功能,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示范物流企业建设,重点建设岳阳楼区华粮物流集团城陵矶港口库和湘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市区八字门蔬菜批发市场、屈原区的生猪饲料物流园区以及云溪区松阳湖新港区现代航运物流园,打造成省级农产品物流示范企业和农产品物流示范县(区),纳入省级扶持的重点。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实行产销衔接。
7、壮大休闲农业。认真贯彻落实湘政办发[2006]57号和岳政办函[2008]31号文件精神,将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的五星级休闲农业企业纳入省市帮扶重点对象,加强行业规范化管理,力争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占旅游业的比重提高到3%。打造君山生态休闲园亮点工程,依托东洞庭湖湿地观鸟、君山爱情岛品茗、团湖赏荷采莲、新洲片生态休闲、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购物等,规划打造湿地观鸟园、休闲茶园、荷花大观园、农家乐园、农产品加工观光园,发展观光生态型休闲农业,树立岳阳休闲农业标杆,努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园。
8、优化发展环境。优化政务环境,严格执行政务公开,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大治乱减负工作力度,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负担情况的监测,治理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评比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规范市级龙头企业的考核、评审、认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严格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
责任编辑: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