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账本” 亮“家底” 守好“人民家产”——市人大常委会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综述

来源: 【字体:

“截至2018年底,全市国有资产总额3254.47亿元(可计价部分)。其中:企业国有资产2299.67亿元,金融企业国有资产509.93亿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444.87亿元,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未计价部分)包括:国有土地面积31.64万公顷,各类矿产资源420.01万吨,水资源总量76.56亿立方米……”

2019年7月30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了《关于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关于2018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这是市人民政府首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家底”,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涵盖各类国有资产的“明白账”。

促改革,磨砺“监督利剑”

我市国有企业资产规模究竟多大?金融资产有多“厚实”?行政事业单位掌管着多少国有资产?土地等自然资源究竟有多少?——这些人大代表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都可以在关于我市国有资产的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中找到。而亮“家底”的背后,则是一项新的深化改革工作任务的开启。

从2018年起,国务院正式开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重大改革举措和重要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按照省委、市委深化改革工作要求,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调研考察、方案起草、征求意见等一系列工作,并起草了《中共岳阳市委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草案)》。经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研究后,报请市委深改组审议通过。2018年10月25日,市委印发了《中共岳阳市委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总体要求、报告方式和重点、审议程序和重点、组织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

同时,各县市区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都出台了相关制度,2020年可实现全市所有县市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工作全覆盖。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不仅是一项新制度,还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更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报告制度的建立和报告的提交,有利于全面摸清国有资产家底,夯实国有资产管理的决策基础,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公信力,推动规范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

督落实,核查“公家账本”

有了好制度,更要落实好。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敢亮“家底”,才能向人民交出一份“明白账”,这也是人大有效开展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019年是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第一年。面对这项全新的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提早部署,稳步推进。从3月份起,就召集市政府办及相关部门召开了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明确工作任务。5-6月,到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国资委以及云溪区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题调研,要求相关部门做好报告的前期准备工作。与此同时,组织财经专家咨询委员会就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情况和行政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咨询。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全力配合、扎实工作,出台了《关于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国有资产报告的目标任务、工作机制、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在部门协作及共同努力下,7月下旬,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情况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情况,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形成了《关于2018年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并印发了财经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咨询研究报告,为常委会审议提供参考。

“国有资产监管要全口径、全覆盖,把家底进一步摸清”“建议进一步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强化国有资产考核问责机制”……在审议报告时,针对目前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不够明确、资产账目不够清晰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市人大代表积极建言,为推动国有资产依法监管、高效利用提出了不少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综合常委会审议意见,向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议意见》督办函,要求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2020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综合情况时,一并报告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

重长效,筑牢“制度防线”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人大监督是守护国有财产的一道重要防线,报告国有资产“家底”是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国有资产监督的重要手段,形成关于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长效机制,管好用好国有资产才是建立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真正目标。

随着《意见》的实施,市人大常委会督促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逐步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制定出台了《岳阳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通用资产配套标准》《岳阳市关于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实施方案》《关于岳阳市市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实施意见》《岳阳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实施办法》《岳阳市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对国有资产监管提出了更加规范、具体的要求。特别是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岳阳市级党政机关和财政全额保障事业单位出租出借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于2019年12月31日前整体移交划转至岳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目前,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正在对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机关资产开展清查,力争发挥国有资产集约优势,为党政机关规范、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2019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五年规划(2018—2022),进一步增强了人大常委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的规范性和引导性。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岳阳实际,也对我市的国有资产年度专项报告议题进行了初步安排。为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市人大常委会正在不断研究探索国有资产“评”“联”“督”的长效机制。“评”,即探索建立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估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联”,即与预算决算审查监督有效衔接,充分利用预算联网监督平台,结合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和监督情况,提出对相关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意见建议;“督”,即督促整改落实审议、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加强跟踪监督和日常监督,通过督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等工作拓展和延伸监督链条,保持监督的经常性和持久力,必要时还可安排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增强监督实效。

晒“账本”、亮“家底”,不仅公开了我市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成效,也实事求是“晒”出了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后段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将在摸清国有资产家底的基础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坚持依法监督、正确监督,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实效。

李 京 徐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