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质量发展和大城市建设蹄疾步稳

来源: 【字体:

日益繁忙的城陵矶国际集装箱码头 (资料图片)

昨天,记者从市委七届九次全体(扩大)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力推进新增长极和大城市建设,预计全市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11%、8 %、4.3%、10.2 %和9%,较好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岳阳经济总量全省第二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质量效益指标加快提升

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31.2%

据了解,今年来,全市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5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继续攀升;同时,园区规模工业、非公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达到82.3%和75.8%,产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30%和38.1%,全市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31.2%,实体经济加快振兴。质量效益持续提高,财政收入结构为近年来最优水平,提前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含量持续增加,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3%,工业经济正在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加快转变。开放动能持续发力,进出口总额增长53.8%,岳阳综保区获批全国第二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集装箱吞吐量继续领跑长江中游地级口岸城市,三荷机场创造了全国支线机场首开之年少有的客流量高峰,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3.1%和15.5%,我市连续3年获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重大产业项目强力推进

成功引进“500强”项目16个

今年来,我市牢牢扭住产业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全省产业项目建设年现场观摩会在我市成功召开。旗舰项目奠定新的“里程碑”,锁定7大千亿产业,12条优势产业链招大引强,成功引进“500强”项目16个,特别是新金宝1300万台打印机、华为高端制造基地、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恒大新能源汽车4个“百亿级”旗舰项目成功落地,岳阳“一业独大”的结构有望得到根本的改变。重大项目跑出新的“加速度”,市定“2+10”工程及20家重点企业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1.3%,复星合力新材料等23个项目建成投产;

新金宝打印机项目带动新金宝5个自主品牌项目、华为高端制造基地等进驻岳阳,将实现“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目标。倍增项目发掘新的“动力源”,启动实施中心城区企业扩能倍增计划,高澜节能等10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45%,效果好于预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更加充足。

特色亮点工作广泛推介

打响“乡村振兴看岳阳”的地域品牌

一年来,我市通过推进规范村民建房、开展“治陋习、树新风”文明乡风建设、特色小镇创建、“空心房”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今年已累计拆除“四房”1519万平方米,建成30栋以上集中建房点301个,有5个乡镇成功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和全省特色小镇,我市乡村振兴经验被中央、省级权威媒体广泛推介,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在我市成功召开,打响了“乡村振兴看岳阳”的地域品牌。同时,“岳阳市以‘四化’引领‘四农’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入围“2019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名单,全链条打击长江流域非法采砂涉黑涉恶,“河长制”、新时期流域水污染治理新模式、“12345+”、放管服改革等工作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介。

环境要素瓶颈得到破解市级97.5%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在区域经济发展各类生产要素中,环境是唯一不可流动的要素。今年来,我市聚焦生态环境,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和“环湖利剑”等专项行动,长江水质监测达标率100%,Ⅱ类水质出现占比达73.3%,是多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岳阳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居全省6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首位。聚焦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全省推行首批119项“一件事一次办”,市级97.5%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奖。聚焦金融环境,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促进民营小微企业信贷便利化“十条措施”,全市各项贷款增速居全省第一位,今年新增市场主体5万户,新申报“四上”单位550家,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综合排名中,我市居全省第一位,成功跻身“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100强”“2019中国城市品牌评价百强榜”。

硬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机场快速通道、北环线等城市道路建设加快推进

始终坚持基础先行,深入推进交通建设大会战,完成交通投资103亿元,同比增长43%,途经我市的世界最长重载铁路浩吉铁路正式通车,平益高速、城陵矶高速开工建设,G353机场快速通道、北环线等城市道路加快推进,大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开。深入推进水利设施大提质,防洪保安工程等10类水利设施建设、洞庭湖北部地区补水工程等9大市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深入推进能源供给大调整,平江抽水蓄能发电、华电平江电厂、LNG储备基地、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等扎实推进。加强与国网湖南电力合作,争取电网建设资金115亿元,到2022年将“再造一个岳阳电网”。加强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合作,成功签约“全球氢能示范城市”项目,岳阳将打造成为全省和长江中游重要的储能基地。

重点民生工程成功实施

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0%以上

我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0%以上,22件省市实事基本完成。深入推进产业扶贫等“十大行动”,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成率、设施配套率、精准帮扶率实现了“三个100%”目标,平江县成功摘帽,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7%。深入开展中心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建成投运城市道路21条,提质改造主干道路9条,一批智能交通项目和人行过街设施、公交始末站、公共停车场建成投运。加快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步伐,全市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51所,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1800个, “大班额”化解走在全省前列。加大医疗资源布局调整力度, “医共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速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支付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组织实施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惠及3.5万户居民,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改造、公租房实物配租等年度任务,广大群众更多地共享了发展红利。

(记者 李亦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