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守护好这片水墨丹青——岳阳市人大常委会环保监督的35年

来源: 【字体:

傍晚的南湖公园,余霞成绮,澄净如练,沿湖绿道上,来来往往是健走、骑行的市民;美丽的洞庭湖,江豚跳跃,麋鹿奔跑,湖岸郁郁青青,呈现巴陵胜状……秀美的岳阳大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殷殷期望得到生动落实。

这一切,都源于岳阳市人大常委会35年来孜孜不倦的坚守。

35年来,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策,打好人大环保监督重拳,守护着长江之滨、洞庭湖畔这一片水墨丹青……

起步:盯牢个案监督

岳阳市人大常委会设立伊始,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社会发展加速,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凸显,环保监督成为地方人大全新的履职课题。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来推动,频频出招,直指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典型案件。

1984年,针对城区金鹗公园和南湖风景区被严重侵占、蚕食的现象,岳阳市一届人大常委会听取了金鹗公园和南湖风景区管理保护工作情况汇报,提出意见建议交由市人民政府整改落实,由此打出环保监督的第一拳。随后,金鹗公园和南湖风景区的规划保护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1998年12月,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在视察林业生态保护过程中,发现岳阳县长湖、杨林2个乡的10个村场存在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的现象,随即发出督办函,要求市人民政府认真调查,严肃查处。1999年1月,2名犯罪嫌疑人被批准逮捕,部分行政责任人受到处罚。在之后召开的岳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汇报相关情况。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虽然市人民政府基本查清了案情,但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没有完全到位,

批捕的犯罪嫌疑人也未能到案,要求市人民政府继续办理。会后,市人民政府加大查处力度,7名主要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均被逮捕或刑事拘留。当年4月,岳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再次听取案件办理情况,使这件重点督办的个案得到依法处理。

1992年,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发现,己内酰胺工厂排污口严重污染长江城陵矶饮用水源,立即督促环保部门依法进行查处,并推动由己内酰胺和市自来水公司共同出资,从城市供水接管,基本解决了城陵矶区域的用水问题。新开钒矿位于107国道旁,一开炉,周围数公里烟雾笼罩,连年冶炼,附近山上寸草不生,田地庄稼绝收,群众意见很大。经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多年连续督办,1996年,新开钒矿这个全省闻名的污染企业被关闭。

发力:综合施策监督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生态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在个案监督基础上,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创新人大监督方式,将听取专项报告、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多样监督、多次监督方式综合运用到环保监督中来,产生了显著效果。

从单项监督到多种监督。1988年,针对市区饮用水源污染严重问题,岳阳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出《关于认真实施加强市区饮用水资源保护的决议》,第一次在环保领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并积极推动决议落实,对保护市区饮用水源产生了重大作用。1989年,第一次开展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2010年,第一次开展专题询问,对560亩湖面萎缩问题提出审议意见,产生系列影响。2014年,第一次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工作评议。2018年,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同时作出《关于加强全市水污染防治的决议》。2019年3月,作出关于推动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决议,并起草审议《岳阳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5月,组织视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6月,组织对《岳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的执法检查;7月,听取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整改落实专项报告,视察生活垃圾和医疗固废“三化”处理;9月,对河湖长制开展工作评议;11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专题询问。一套行权履职的环保“组合拳”,打得有声有色。

从单次监督到反复监督。针对有关环保审议意见整改不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对同一工作实施反复监督、多次监督。南湖是城区四大内湖之一,被誉为“东方日内瓦”。岳阳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其保护工作。1990年,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提出加快制定保护南湖措施的建议。为此,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先后18次开展有关监督活动,督促政府依法保护南湖。特别是2006年,作出《关于保护南湖生态环境的决议》,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决议要求,及时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南湖建设项目排污管理的通告》,出台了《关于加强南湖水污染防治的意见》,并全面启动了南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铁山水库是岳阳市民的“大水缸”。2003年,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护铁山水资源情况的报告,并作出《关于切实加强铁山水资源保护的决议》。2004-2017年,针对铁山饮用水源保护问题,又多次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专项报告,多次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实地视察,督促市人民政府制定铁山水资源保护的中长期规划,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编制并逐步实施库区处污规划,使铁山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效果。针对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突出问题,岳阳市人大常委会持续3年跟踪督查,有效推动了黄盖湖网箱养殖、黑臭水体治理、违规砂石码头等突出问题整改到位。

从单纯监督到立法监督。2015年12月,岳阳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将生态环保作为地方立法的重点,加强了生态环保领域的立法。2017年,针对城市规划区内水体被污染、水面被侵占现象,出台《岳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将城市规划区内112处一级保护、276处二级保护的山体水体悉数涵盖在内。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岳阳视察,殷殷嘱托要“守护好一江碧水”。岳阳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担当政治责任,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出台了《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洞庭湖水污染防治成为其重要内容。2019年,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岳阳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岳阳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两部法规,都与生态环保有关。同时,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将《岳阳市铁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汨罗江保护条例》等列入后段立法计划,拟对全市重要饮用水源地、重要河流进行立法保护。随着地方立法的推进,守护绿水青山的“防护网”正悄然形成。

推进:勇于创新监督

2015年1月,新环保法施行。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将落实新环保法第二十七条作为推动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省先行先试,积极推动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制度落地,着力推动区域环保监督规范化、常态化。

2016年3月,岳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率先全省首次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报告。2017年之后,常委会会议每年听取和审议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成为常态。2019年7月,为及时掌握环保工作具体情况,有效推动年度环保目标和任务落实,常委会会议开始听取半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报告。

在生态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岳阳市人大常委会没有止步于常委会听取环保报告,而是将全市环保情况推向代表大会,面向人民群众。2018年1月,在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首次向大会书面报告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环保报告开始向全体市人大代表“亮相”,落实新环保法第二十七条迈出新的一步。

始于听,还要敢于审、勇于问、善于督。2019年1月,岳阳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新增一项全新的议题:审查关于2018年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2019年环境保护工作任务的报告,在湖南开创了代表大会审议环保报告的先例,推动新环保法第二十七条向纵深落实。大会审议分四个环节进行:一是专委初审。大会前夕,市人大环资委在前期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基础上,多次召开部门联席会、专题报告会等,对环保工作报告进行初审。二是代表联审。大会专门安排半天时间,将环保报告提交10个代表团分团审议。三是专家研审。大会秘书处组织市人大环资委组成人员及环保领域有关代表、专家成立10个人的环保审查组,结合各代表团审议意见,研究审查环保报告,形成书面审查结果报告,向主席团会议专题汇报。四是部门陪审。除要求市环保局负责人到各代表团听取意见外,大会还将各县市区环保部门主要负责人安排到相应代表团列席会议,对代表提出的环保相关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帮助代表进一步了解环保工作开展情况,提升审议实效,推动环保部门切身感受环保监督压力。通过对环保报告的层层审议,先后有100多名代表提出意见建议240多条,整理形成正式建议46件,交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限时办理,并由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各工作机构督办,年底将再次向代表大会“交账”。代表大会审议政府环保报告并形成决议,奏响了岳阳人大环保监督的最强音。

人大环保监督没有“休止符”。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环保监督征程,描绘生态文明蓝图,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上承国家意志,下应民声民意,更加积极作为,更加主动担当,为推进岳阳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家园保驾护航、建功发力,与全市人民一道,努力建设蓝天白云常现、绿水青山常在、鸟语花香常伴、清新空气常有的水墨丹青岳阳。

□周拥军 曾岳林 徐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