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原文】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深入实施“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区域发展战略,以长株潭为核心,以岳阳、郴州、怀化为增长极,以京广经济带、环洞庭湖经济带、沪昆高铁经济带、张吉怀生态旅游经济带为重点,以国家级园区等各类特色园区为依托,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联动、极带互动、多点支撑的竞相发展新格局。
【岳阳优势】在“三极”中,岳阳处于“首极”地位。岳阳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和城陵矶港,是湖南重要的通江达海城市,2015年经济总量达到2886.3亿元,仅次于省会长沙,是洞庭湖板块名正言顺的“增长极”。今年4月,时任省委书记徐守盛在岳阳调研时,明确提出岳阳为“三极”之首。
今年来,岳阳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工程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众多经济指标在全省、中部乃至全国的排名稳居前列,打造“三极之首”,岳阳已经凸显强劲势头。
【新闻故事】
梦想照进现实 机场渐行渐近
去年12月,三荷机场正式开工建设。岳阳人做了多年的“机场梦”终于要正式起航了。
今年11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再次下达了民航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三荷机场项目继今年4月份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1.1亿元后,又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1.28亿元。至此,三荷机场项目已先后获批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国家民航局资金共8.38亿元。
三荷机场项目预计2017年建成。到2020年,预计旅客吞吐量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00吨,飞机起降量6450架次。机场1.5小时车程可覆盖环洞庭湖区、江汉平原和湘鄂赣毗邻地区2300多万人口。
按照规划,2年内岳阳机场还将通航国内主要省会城市,3年内通航日韩泰马等亚洲热点城市,5年内用短途客货飞机覆盖以岳阳为中心直径1000公里范围内所有的运输机场、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逐步实现其枢纽功能,将岳阳打造成为国内、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城市。
当梦想照进现实,一切皆有可能。机场,将为古城岳阳跨越崛起、打造湖南发展“一核三极四带多点”中三极之首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闻延伸】
奋力打造湖南开放崛起桥头堡
打造湖南新增长极的“三极之首”,岳阳目标明确:到2020年,岳阳主要经济指标要力争占全省比重12%左右;到2025年,占全省比重15%左右。2017年率先在环洞庭湖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000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0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0亿。去年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新增长极,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总量占比达到全省12%至15%的新增长极,更是一个贯彻中央“五个发展”新理念、具有鲜明岳阳特色的新增长极,率先在全省建成通江达海、产业兴旺、开放共赢、绿色发展的新增长极。
近年来,岳阳市深入推进“一区一港四口岸”建设,已成为湖南开放崛起名副其实的桥头堡。随着城陵矶综合保税区等“一区一港四口岸”国家级开放平台的相继构建,岳阳正在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十三五”期间,岳阳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城陵矶港,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和关检直通,推进长岳经济走廊建设,加快临港产业发展,建成全省能源基地、石化基地和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岳阳经济“量质齐升”:全市实现GDP2077.84亿元,增长7.9%,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高于同期全省的7.6%,以及全国的6.7%,全省第二大经济强市地位愈加巩固。
同时,今年全市“双百工程”重大建设项目有107个,涉及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保障、生态环境四大类。截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384.7亿元。1-10月,岳阳市共获批各类项目348个、资金116.4亿元,争取项目个数及到位资金总额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打造湖南新增长极,岳阳已经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记者 刘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