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审计知识
依法审计究竟要依哪些法
来源: 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 2014-11-11
 
浏览量: 1
 
| | |

黄梅县审计局  李奇志  杨卫权

近日,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审计行动集中体现为依法审计。作为审计监督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审计监督权,开展各项审计活动。那么,依法审计究竟要依哪些法呢?

一、审计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

1.《宪法》。《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我国《宪法》第九十一条、第一百零九条对审计机关的设置、审计监督的范围和内容、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审计监督的最高法律依据。

2.《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审计法》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它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审计工作的地位、任务和作用,规定了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及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属于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审计法实施条例》是对审计监督的范围做出进一步明确:增加规定了对财政资金运用实行跟踪审计的范围,明确了建设项目审计的具体范围,增加规定了专项审计调查的具体范围,增加规定了对社会审计机构核查的具体范围。《国家审计准则》分七章,包括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附则,共200条,旨在规范和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3.其他有关审计监督的法律、法规、规章。主要包括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审计监督方面的行政法规;审计署和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审计监督方面的行政规章;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审计监督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等。

二、有关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主要规定审计评价财政、财务收支的依据,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处理、处罚适用的条件,以及处理、处罚种类和幅度等。如:预算法、海关法、企业法、公司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经济合同法等。

三、解决审计争议,确定审计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应承担相应责任的法律、法规。如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条例等。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做到依法审计,首先必须对这三大类法律、法规、规章有整体上的了解,特别对与自己业务联系紧密的法律、法规、规章要了然于胸。唯有如此,才能为严格依法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用好权力,造福人民。(来源湖北审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