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门户临湘市,自古就是练军尚武、英雄辈出之地。陈霞,典型的80后女同志,只有大专文化,但作为一名最基层的站长,她却把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演绎得绚烂而厚重。她经常讲,“我这个站长的站,既是站位的站、站岗的站,也是战斗的战、战士的战。”尽管没有从军履历,但自担任长安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以来,陈霞始终以军人的标准竭尽忠诚、履职尽责,视退役军人事务为使命,把退役军人当亲人,全心全意“把好事办好办实”,在当好贴心人、代言人、护航人的过程中也让自己成为“最可爱的人”。
“白手起家”——打造高标准示范阵地
长安街道辖区内有退役军人2160名,是临湘市退役军人人数最多的街道,2019年5月陈霞刚当站长时,服务站仅有两间“借水湾船”的办公室,与上级规定的“五有”和“七室一厅”标准相差甚远。初来乍到的陈霞感到很棘手,但她马上意识到,场所建设刻不容缓,有阵地,退役军人才有家的感觉。尽管当时中心城区寸土寸金,但为了解决“安身之地”,陈霞硬是厚着脸皮、磨破嘴皮,多次向街道党工委汇报,最终顺利“拿下”近700平米的临街一栋三层楼房和空地。
有了自己的“窝”之后,陈霞又挖空心思当起“设计师”。为了让退役军人有回“娘家”的归属感,她将一楼“服务大厅”四个大字装裱完毕后,总觉得不顺眼,硬是将原白底换成绿色军装色彩;她在一楼大厅建起巨型电子显示屏,录入退役军人立功授奖等有关信息,随查即看、滚动播放;她还特地在楼上楼下张挂贴近军营生活的军徽、军用品等物件,通过在部队服役的亲属弄来军用飞机、大炮、舰艇等模型摆放醒目位置,把整个服务站打造成军营氛围……如今,长安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已经达到“五有”标杆型服务站标准,街道财政共投入资金120万元,9个村(社区)实现服务机构全覆盖,站长全部由村(社区)书记兼任。这一切,陈霞看在眼里、念在嘴里、暖在心里。
“星级服务”——把关怀温暖送到心坎上
群众利益无小事,做好退役军人工作更是分内之事、应尽之责。长安街道服务站只有6名工作人员,但承担的事务繁杂琐碎,用陈霞的话说,“每天都像打仗一样忙不赢。”30多岁的陈霞,虽然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但她却说,“当站长就要冲在前面、干在实处”,她带头废除八小时工作制,节假日照常为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中推行“四个一”的星级服务,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声请坐安身、一杯热茶暧心、一次接待事成,在优抚安置、困难救助、信访诉求等方面既当传声筒,又当服务员,真正做到“兵至如归”。过去,长安街道因项目建设、征地拆迁、职工下岗等问题,退役军人赴省进京上访时有发生。陈霞上任后,建立一人一档,因人施策,并开通网络信访,这两年共接访处访90多批次360多人次,其中化解参战、伤残、带病回乡等退伍军人群体上访10多起,未出现一例退役军人赴省进京越级上访事件。参战老兵叶三贺是服务站的“常客”,柴米油盐、天文地理都找陈霞咨询,她总是不厌其烦,有问必答、贴心服务,叶老深受感化,主动当起了服务站的义务宣传员。陈霞还十分关心残疾退役军人,老兵韦茂坤因腿残疾日子过得艰难,陈霞就隔三差五上门给他打扫卫生、陪她聊天、送止痛膏药,老兵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逢人便夸长安退役军人服务站有个好站长。一年来,街道和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无论是单项业务还是综合考核均排在全市前列。
“甘当红娘”——让退役军人续写精彩人生
如何让他们退伍不褪色,积极发挥余热,一直是陈霞思考的问题。她经常说,服务站不能只搞服务,还要发挥引导带动作用,让退役军人继续出色工作、活出精彩人生。陈霞先是申请成立街道退役军人支部委员会,组织开展“双带双促”活动,让退役军人在脱贫攻坚的“新战场”找到定位、实现价值,目前街道所有退役军人贫困户实现整体脱贫。接着又成立志愿服务突击队,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28名退役军人奋战在交通劝导、防控值守和应急处置一线,彰显了“脱下军装还是兵”的军人本色。为解决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问题,陈霞可以说竭尽全力、四处奔走,她抓住辖区内有金叶肥、海螺水泥等诸多工业企业的优势,与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对接、寻求支持,仅一年时间就为50名退役军人搭桥走上工作岗位,解决了他们后顾之忧。临湘是全国的“浮杆之乡”,市场前景广阔,退役军人黄费平想创办浮标加工厂,陈霞就一门心思为他牵线搭桥,找有关部门申报审批手续,现在黄费平的厂子办得非常红火,2019年产值就已达到500万元,并带动30多人就业。年终的总结会上,黄费平对着大喇叭高兴地喊:“我们厂能发展到今天,首先要感谢我们退役军人的娘家——长安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霞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