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方来与残联的同志商讨基层残疾人工作
彭方来将湘阴县南湖洲镇残疾人的各种情况都分门别类地建立档案资料
彭方来在自己的诊所里为顾客服务
岳阳残疾人事业辉煌五年回眸(系列报道之五)
“自强是自救,互助是追求”
――记全市自强模范、湘阴县南湖洲镇残疾人专职委员彭方来
他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他也是一个热心助残的残疾人!一走进湘阴县南湖洲镇,认识他的人都禁不住传颂着他颇有些传奇色彩的故事。他叫彭方来,中共党员,湘阴县南湖洲镇残疾人专职委员。1963年出生的他,不到一周岁便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接着左下肢就落下了永远的残疾,他似乎从此比正常人“矮”了几分。如今已到不惑之年,然而他却认为:比我更加不幸、更加艰苦的人大有人在,我不过是岳阳市35万残疾人中极普通的一员,“我现在生活已经不成问题,我乐意为我身边的残疾人兄弟姐妹一直奉献下去!”
自谋创业之路
1981年,彭方来高中毕业后,招工、招干均因身体残疾而被拒之门外,迷惘中他没有自甘沉沦,因为他不想成为家庭的包袱、他不想成为社会的负担,他走上了一条自学成才之路。通过社会调查和市场考察,他发现钟表和无线电维修这个行当适合他。于是乎,他买回了《钟表原理与维修》和《家电原理与维修》两本书,又找到了几件简单的维修工具,终于踏上了自学之路。他夜以继日地翻阅这两本书,最后几乎到了滚瓜烂熟的地步。他把父亲的一块“上海”牌手表按书上的程序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拆下来,逐个认识并记住这些零件,再一个一个地拼装回去,反复数百次。学修收音机的时候,满叔的一台“金雀”牌收音机成了彭方来的试验品。它是彭方来婶婶的陪嫁物,只是音量偏小于是叔叔要彭方来帮忙把声音弄大一点。只会“纸上谈兵”的彭方来胆大包天地一下将收音机拆成了八块,然后他按自己的“记忆程序”重新组装起来,结果,开机之后声音全无,“金雀”变成了“哑雀”!叔叔婶婶顿时伤心地直嚷:“这样要不得,这样要不得,你干脆把他弄回原来的样子都可以,不然你就陪咯!”婶婶更是一天3、4趟地往他家跑,生怕这稀罕物被彭方来一气之下会扔掉似的。为此,彭方来几天几夜都坐不安、睡不着,他按照书本上讲授的理论,反反复复400多次装了拆、拆了装,终究让“金雀”重新开口歌唱……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记得有一次快过年了,一位顾客送来一台“红灯”牌双波段收音机要彭方来检修。彭方来修了三天也没修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为了确保信誉,彭方来带着收音机到距南湖洲七八里外的“八字哨”镇拜师求艺。那天下午三点多钟,天下着大雪,刺骨的寒风吹到脸上很痛,道路特别滑,彭方来顶风冒雪前行,风越来越大,路上已经没有一个行人,走着走着他腿脚一滑,当即栽了一个大跟头,他滚到了大堤下面……收音机被抛出十几米远,受伤的彭方来只能爬行着把收音机捡起来,手脚麻木得几乎都失去了知觉,他蹲在雪地里缓了许久的神,然后不知走了多久,他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找到了那位姓王的师傅。王师傅见状,马上把炉膛的火撩得最大,让瑟瑟发抖的他赶紧暖暖身体。王师傅被求教心切的彭方来深深感动,他立刻帮忙修理收音机,彭方来则在一旁仔细地观察、思考……那天夜晚,彭方来被王师傅留宿在那里。
这种登门求艺的经历在彭方来不下数十次,苦心人天不负,他的钟表和电器维修技术大有长进,不到两年,他就熟练地掌握了一套完整的维修“秘诀”。1985年国庆节,心灵手巧的彭方来赢得了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子的芳心,他结婚了,次年他们生了一个女儿,有了一个幸福之家。凭着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不懈努力,彭方来获得了十里八乡群众的认可与欣赏,他说:“这就人生的一种成功!”
开拓助残之路
同是天涯沦落人。自己成功了,彭方来深知其他残疾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坎坷与痛苦,他开始下意识地帮助其他残疾朋友。在彭方来的维修店里,他挂了一块“免收残疾人修理费”的牌子,多年来,他无数次为残疾人修理电器不收一分钱,后来他又先后免费带了几个残疾人徒弟,让一些想自谋出路的残疾人掌握一门谋生的手艺。1992年下半年,彭方来书面报告湘阴县残联,他想申请创办湘阴县首届残疾人维修技术培训班,尽管筹办过程十分困难,当时农村交通十分不便,彭方来就徒步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寻找适合修理行业的残疾人,通过20多天的走访,他终于吸引了12名残疾人前来报名……揣着镇政府和县残联资助他的近2000元钱,他一瘸一拐地上省城长沙去买教科书和维修工具,然而,当他到了那家工具店,等他把定货单交给营业员开票后准备付款时,天啦,他突然发现钱不知道什么时间已被小偷扒走了!当时,他真的感到天旋地转,开班迫在眉睫呀,他只好向店老板道名缘由,老板听了非常同情他,也被他乐于助残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同意他留下《营业执照》和《欠条》,让他把需要的工具和书都带回了湘阴县。
培训班开课了,彭方来白天营业,晚上授徒,他把营业款一部分作培训班学员的生活费,另一部分存下来偿还长沙的欠款。彭方来站在一张破旧的方桌前为残疾人朋友讲课,在一块小小的黑板上为残疾人朋友分析维修理论,他特别注重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一年过去了,彭方来把欠款还清了,部分学员也结业了。他用自己无私付出的智慧和汗水,不仅感染、感动了学员们,他的举动也受到县残联、县工商局和县个体私营者协会及当地镇政府的认可与好评,受到了周边群众的一致赞许,那些残疾人学员的家长更是对他敬佩有加。
1993年7月,彭方来的父亲病逝,他被招聘到南湖洲镇卫生院上班。1993年9月,通过认真思考,彭方来放弃了维修行业,去卫校进修学习。1995年卫校毕业后,他回原单位上班。随着对常见病医疗技术的不断长进,1997年,他承包了南湖洲镇卫生院一个门诊部,带着八位职工兢兢业业地工作,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基层防病、治病、计划生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时,他在门诊部又专门挂了一块“残疾人就诊免收诊费,药品廉价供应”的牌子。他的心里始终挂念着残疾人朋友。2003年3月,彭方来与当地一位老板合股投资办了一个蔬菜加工厂,招收了六名残疾人,这些残疾人很快在厂里学到了今后以“蔬菜加工”脱贫致富的路子。
彭方来平时酷爱文学,特别是诗词,他还先后加入了洞庭诗社、岳麓诗社和会龙诗社等文学组织。2007年12月,他组织成立了“南湖洲镇诗联学会”,他任秘书长,在他的带动下,有1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诗联学会,他们逐渐在文学中找到生活中的“另一种乐趣”。
坚定事业追求
2009年,彭方来被聘为南湖洲镇残疾人专职委员,他更加坚定了参与助残公益事业的信心,在南湖洲镇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彭国定的支持下,彭方来带领两位同志对南湖洲镇39个村的1200多名残疾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健康摸底入户调查,耳闻目睹了他们生活面临的诸多困境。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现实深深触动着彭方来的心灵,也刺痛了他大脑的神经,生活在社会边缘的残疾人,的确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他们普遍期盼着来自社会各界的有力帮扶!
2010年,彭方来牵头出资成立了“南湖洲镇残疾人互助协会”,他任会长,租用两间简陋的民房,每天安排残疾人“班子成员”轮流值班,不计报酬地接待前来求助的残疾人。他们利用乡友会等组织、机构筹集助残资金,及时救助本镇生活特别困难的残疾人。2011年春节和“全国助残日”期间,互助协会组织残疾人花鼓队举行了“少抽一根烟,把爱洒人间”的助残宣传活动,募集助残资金8万余元。该协会成立两年来,共投入1.5万元帮助2户特困残疾人家庭改建房屋;投入2万多元,扶持了残疾人水产养殖户;主动联系地方福利企业安置了50多名残疾人就业;协调、解决涉残维权案件5起。为协助县残联办理残疾人第二代残疾证,协会组织车队专程接送残疾人到县残联办理证件不少于50次。为帮助不便乘车的重度残疾人办证,彭方来与县残联联系沟通,他陪同县残联办证人员下到南湖洲镇每个不方便的残疾人家中了解情况,取得所有资料回残联为其办证,再由彭方来组织人员分别送到残疾人手中,这样的情况达158人次。到今年8月30止,南湖洲镇残疾人办证率达90%以上。
南湖洲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彭方来的主持下也成绩斐然。他专门建立了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在县残联的大力支持下,他50多次把免费赠送的轮椅、拐杖等送到急需的残疾人手中,推介5名需要安装假肢的残疾人到定点医院进行了假肢装配,其他康复训练项目也圆满完成任务。
在彭方来的示范带动、亲自帮扶下,南湖洲的残疾人纷纷自主创业,在我们进行采访的时候,彭方来与协会的3位负责人进行了认真统计,他们告诉记者,南湖洲已经开业并挂牌的残疾人自营经济实体不少于50户。今年以来,彭方来组织村残协专职委员召开了两次大型学习活动,专题学习了《残疾人保障法》和《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实用手册》,8月份推选了4名残疾人的作品参加了岳阳市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并得到县残联4块奖牌,其中两件作品有望在市残联获奖。今年5月,彭方来还先后推介50名残疾人参加了县残联残疾人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班,受到了县残联的奖励。他每个月都至少上门10次与残疾朋友及其监护人谈心,指导他们用好优惠政策、搞好自己的生活。“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几乎走遍了南湖洲镇的每一个残疾人家庭。”彭方来对记者说。
彭方来是一名医师,在南湖洲镇南正街开了一家诊所,近几年来,由于倾心于残疾人事业,他几乎放弃了生意,店里的事情大多由妻子打理(妻子也是医师),有时诊所实在忙不过来,妻子难免对他产生责备和怨言。有几回,他居然对妻子开玩笑说:“我的心现在不在你和家庭上了”。闻听此话,妻子大怒,忙问:“你的心野到哪里去了?”彭方来笑答:“我的心全部都在残疾人事业上了。”其妻不免有点生气地说:“你脑子浸水里了,好好的生活你不过,自找苦吃你倒是乐意!”每当这时,彭方来只能一笑了之。采访结束之际,我微笑着问他:“老彭啊,你是不是脑子里真的浸水了”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是的,我的脑子的确浸水了,浸的是残疾人的泪水。”
彭方来是一个平凡的人,更是岳阳市35万残疾人的一个突出代表。他有一颗热忱服务于残疾人事业的心,他所做的事似乎有些琐碎、并不惊天动地,他所说的话也并不娓娓动听,但我和我的同事们真切感到,作为一个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作为一个乐于助人的残疾人,他有自己的硬骨气、他有自己的真性情,他有自己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他更有自己持之以恒的辛劳付出,相信他的人生一定因此将绚烂无比!
(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