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学校的残疾孩子们欢呼“开学啦”
残疾学生如饥似渴在课堂上学习
辛勤的园丁用心教导残疾留守儿童
残疾儿童利用课余时间正在做康复训练
岳阳残疾人事业辉煌五年回眸(系列报道之六)
留守儿童学校的“残疾孩子班”
――湘阴县留守儿童学校扶残助学工作纪实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倍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湘阴县留守儿童学校在县关工委、县教育局、县妇联和团县委等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4年多来,该校积累了丰富的行之有效的办学经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省内外10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社会各界涌跃捐资助学,来自全县11个乡镇的158名留守儿童幸运地走进了校园,浓浓的爱心和有序的教学,不仅解决了这些孩子家长的后顾之忧,也给社会各界带来了许多关于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近日,在《中国财富》杂志公益事业部和湘阴县残联的倾情帮助下,该校特别招录了10名残疾留守儿童入学,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更是引发一场热议,残疾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顿时成为“新闻焦点”!
今年暑假,在“万名教师下乡大家访”的调查走访活动中,湘阴县留守儿童学校发现了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残疾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因为各种残疾原因,享受不到公平的义务教育的权利。于是,湘阴县留守儿童学校与县残联联系,并请示上级主管领导,希望在办好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基础上专门成立残疾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解决部分残疾留守儿童的生活及教育问题。而且学校考虑,在探索性工作和总结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计划以点带面,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力求解决全县留守儿童中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教育及生存状况问题。《中国财富》杂志公益事业部总经理
“121公益行动”初见成效。
一是“减负行动”。第一年这些残疾孩子的生活费用全免,第二年对于生活困难的孩子实行减免,减轻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二是“畅行行动”。校园里改建、添置无障碍设施,包括增设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专用厕所等,为其生活、学习提供最大便利。三是“保健行动”。学校在三年留守儿童学校办学的基础上,邀请专业人士针对残疾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成长特点需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定制《残疾学生系统化解决方案》。四是“建档行动”。学校规定一名辅导老师负责3名残疾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照料,建立孩子成长的心理跟踪档案,对每个孩子每天的学习、生活、行为都有记载,对与每个孩子的谈话沟通都有个案记录。五是“联谊行动”。学校每周举行学生团体联谊活动。活动分为三类,残疾留守儿童联谊、残疾留守儿童与校内留守儿童联谊、残疾留守乙童与校外健康儿童联谊,通过残疾留守儿童内部的联谊交流增强其自信,通过与留守儿童交流和健康儿童交流,增强彼此的了解与沟通能力,从而帮助残疾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六是“疏导行动”。除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外,每月将邀请残疾人自强模范、心理辅导专家、爱心助残志愿者等,与残疾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与情感互动,对残疾儿童进行全方位的心理疏导。七是“家训行动”。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残疾儿童家长如何正确辅导孩子成长是一个难题。学校每季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培养家长在孩子成长方面的沟通技巧与教育方式方法,和学校一道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八是“团聚行动”。由民建广东省委出资支持,选2―4名残疾留守儿童去父母务工的城市与父母团聚,加深孩子与父母的亲情交流。
初来乍到,残疾孩子因心理负担沉重很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成永波同学不管别人怎么叫他,他总是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或摇头,并且还时常偷偷地哭。邵靖彤同学情绪总是想家,情绪极不稳定,学习不能集中精力,到了康复训练室怎么也不愿意动那些运动器材……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也不太放心,连续几天到学校看孩子。经过一个星期的艰苦努力,老师们终于看到了孩子们和家长们脸上久违的笑容,所有的家长均由衷称赞:你们学校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善事!
校长易辉告诉我们:“
(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