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市人大常委会陈光荣副主任一行视察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

来源:市残联 发布时间:2017-07-11 00:00 浏览次数:1



陈光荣副主任一行在岳阳坤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视察粽编项目


陈光荣副主任一行在岳阳市绿洲残疾人辅助就业中心了解残疾人就业情况


陈光荣副主任一行来到岳阳博康康复中心观看残疾孩子们上课


陈光荣副主任一行与岳阳宇坤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的残疾人朋友合影

76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光荣率内司委主任委员黄志强、副主任委员黄小清、谌国华等一行,专题视察了岳阳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方欲林和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李正望、巢向阳、邹湖平等陪同视察并参加汇报会。

陈光荣副主任和黄志强、黄小清、谌国华等一行先后视察了岳阳宇坤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岳阳市绿洲残疾人辅助就业中心、岳阳博康康复中心和爱弥儿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陈主任一行边走边看边问,十分仔细地了解残疾人在创业、就业和康复训练方面接受服务的情况,他充分肯定了岳阳市残联在打造“服务平台”、树立“残联形象”上做出的不懈努力与显著成效。

参观结束后,市残联召开了专题汇报会,方欲林理事长就全市残疾人权益保障基本情况作了汇报。一、残疾人工作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岳阳市实施<湖南省残疾人扶助办法>细则》、《岳阳市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办法》和《岳阳市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为推进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完善。2016年,全市共有6.2万名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7400名残疾人实行农村五保供养,3.8万人次享受医疗救助,为5.6万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6050万元。三、残疾人康复服务稳步推进。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设施建设,建成市级康复机构7家,县级康复机构19家,社区康复站40家。2013-2016年,全市共计完成康复救助任务3179例,免费为各类残疾人适配辅具2.4万件,并在2015年出台中心城区部分辅助器具免费(补贴)配发相关规定。四、残疾人教育就业具有特色。支持岳阳宇坤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发展壮大,帮助岳阳市绿洲残疾人辅助就业服务中心良好运行,探索“互联网+就业”模式,与湖南成才培训学校进行合作,培训近千名残疾人掌握电脑及网络技术、营销知识技能,促进残疾人学员居家就业和网上创业。举办全市首届残疾人创业就业“双十佳”评选活动,激励、引导和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实现创业和就业。五、残疾人维权通道不断畅通。积极改善残疾人信访维权环境,建立“领导坐堂接访”、“带案下访”、“包案负责”等长效机制。大力推动无障碍建设,全市新修和改造盲道37公里,缘石坡道2270个,新增和改造无障碍设施2031处,改造无障碍卫生间185座,共为81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六、社会助残活动有声有色。成立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岳阳市分会,募集助残基金977万元。率先在全省设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基金,共筹募到帐善款485万元。连续三年在中心城区和市直单位开展党组织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家庭活动,动员157个市直单位共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家庭1146户,打造成了全市性的助残服务品牌。七、残疾人宣传文化别开生面。近三年,《中国残疾人》、《湖南日报》等媒体上发表残疾人事业稿件1480余篇,开通“岳阳残疾人事业”微信公众号,实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残疾人文化进家庭”项目建设。

方欲林理事长还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点请求:一是请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确保无障碍通道畅通无阻;二是希望人社部门把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纳入统筹规划,做好残疾人就(创)业增收工作;三是建议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按当地残疾人口总数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列入本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四是建议市人社局等部门落实好《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将运动疗法等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在听取了方欲林理事长的专题汇报后,陈光荣副主任饱含深情地说,看了宇坤、绿洲和博康这一系列残疾人服务项目后,我们很受启发和教育,对残疾人工作有了新认识、新感受,残联的同志不简单、不容易!希望大家在人员较少、任务较重、难度较大的情况下,积极作为、注重创新、健全机制,聚焦重点、抓住难点、把握热点、突出焦点,不断把这一关系“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的重要工作做好。他强调,残疾人群体既是社会弱势群体,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各界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维护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立法和贯彻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残疾人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把握新要求,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努力。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和合理利用。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通过“普惠+特惠”等扶残助残手段,加大社会参与的力度,形成有利于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

(姚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