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新闻

改革创新 锐意进取——2020年湖南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研究创历史新高

来源:市社科联 发布时间:2021-01-27 10:46


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是当代大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湖南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处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学校“创大”“申博”目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破解矛盾,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学校人文社科高质量发展。

一、科研进校经费克服新困难。人文社科处紧扣学校“创大”“申博”目标,积极拓展人文社科进校经费的增长空间。上半年疫情影响,校企、校地合作受到一定阻碍,人文社科处直面现实,攻坚克难,坚持“三攻”原则:攻重点群体、攻重点项目、攻重点学院,扎实推进横向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0年,人文社科全年科研进校经费突破1800万元,其中纵向经费310万元,横向经费1504万元。

二、国家社科基金实现新突破。在学校领导和各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全年成功申报7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创湖南理工学院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第194位,首次进入全国前200名,位居湖南省前10名。其中,一般项目5项,青年项目2项。申报数、立项数和资助总额均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了学校人文社科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湖南理工学院举行部分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题论证会


三、省部级项目再上新台阶。2020年,为避免在研国家级、省部级社科项目不能同时申报其他同级别项目而导致省部级纵向项目申报数下降。人文社科处千方百计挖掘潜力,激发内生动力,提高申报数量和质量,全年获省部级项目超过80项。

四、社科成果奖再获新丰收。2019-2020年,人文社科处积极规划、组织、指导教师申报省部级社科成果奖,共获得6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创学校历史记录。其中,政法学院侯元贞(参与)获得省社科成果奖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大健(主持)、中文学院汤凌云(主持)、中文学院陈小红(主持)获得省社科成果奖三等奖。另外,中文学院封传兵参与成果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鲁涛参与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五、高质量论文打开新局面。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全体教师攻坚克难,纷纷以权威期刊论文助力“双一流”建设,提升湖南理工学院办学的满意度和影响力。中文学院肖峰在语言学排名第一的学术期刊《中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第5期上发表了《<广雅>“丞,没也”辨正》,外语学院宋以丰在《外语翻译》、徐佐浩在《外语教学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粟锋在《思想教育研究》、彭柏林在《伦理学研究》等各自学科A类期刊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反响。

六、特色智库建设取得新成效。学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注重研究湖南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智库建设与智囊作用发挥取得了明显突破,为推进岳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奉献出智慧与力量。2020年,学校共有9项研究成果转化为市政协提案,其中升级省政协提案2项,升级全国政协提案1项,“洞庭湖生态补偿机制”在全国政协全会立案并取得了办理实效;2项参与成果分别获得了湖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谢建辉和省政府副省长陈飞批示;2项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项目成果获湖南省商务厅肯定性批示,并被采用;4项省社科联智库课题顺利结题;同时,多举措全方位促进社科研究成果转化成岳阳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果,为岳阳“三区一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撑。

七、学术科研氛围呈现新气象。学校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学术氛围日益浓厚。全年共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4次,省级会议10余次。包括长江学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在内的来校讲学学者超过100人次。活动从科研基础着手,从论文写作、标书修改、智库建设、读书报告、研究生基本科研素质培养等方面全面展开,进一步激活了广大师生的学术研究热情,浓厚了学术氛围,提高了岳阳的美誉度、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