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湖南万亿现代石化产业核心基地工作纪实
来源:本室 日期:2025-07-15 09:26
云溪区是国内建园较早、产业聚集度较高的石化产业基地,1965年和1969年,中石化长岭炼化、巴陵石化(简称两厂)两大央企先后落户,2003年建成云溪工业园,2017年云溪石化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石化产业产值、税收分别占全省石油化工比重的60%和70%,是承载着历史贡献的老化工基地。近年来,比对国际国内石化产业高速发展,云溪石化产业“两头”在外、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成本高等短板逐步凸显,经济拉动力逐年下降,区域内技工贸总收入占全市比重从2017年的25%降至2021年的20%,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从33%降至21%,创税比重从48%降至39%。两年来,与宁波市镇海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相比,云溪石化产业产值和税收贡献仅占其31%、39%,且差距仍在进一步扩大。如何通过改革创新、绿色转型,激活“老基地”成为摆在云溪面前的当务之急。2023年,省委书记张庆伟提出培育壮大“新三样”(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工),云溪区瞄准方向,抢抓机遇,在中央和省市的支持下,举全区之力推动立省项目岳阳地区炼化一体化项目入规、己内酰胺搬迁扩能项目投产,让石化老基地“老树开新花”,力争2030年石化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万亿产业核心基地。
一、坚持改革赋能,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主动承接“两厂”“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促进“两厂”集中力量做强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接住移交事务。组建专班、密切对接,稳步有序接管“两厂”社区7个,市政设施263项,社会管理职能11项,退休人员12809人,每年为“两厂”减少运行经费近2亿元;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处理各类信访问题,将700余名“两厂”职工从繁重的社会事务中脱离出来,让“两厂”实现轻装上阵。做好融合文章。努力克服财政困难,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区财政先后投入3.4亿元,完成112项民生实事工程,公共服务实现共融共享;“两厂”破除“围墙”意识,向本地企业开放上、下游产业链,地方招引链上企业26个,总投资达到106亿元,厂地双方在社会事务、产业发展等多个层面深度融合。创造最大效益。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激发活力,赢得资源。近两年来,60万吨/年己内酰胺、原油商业储备基地、航煤管道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布局、落地,新上项目总投资达到336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长近300%,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坚持固本培元,推动基地脱胎换骨。以绿色化工高新区为主阵地、主引擎,推动专业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高品质科学规划。2003年园区开发面积仅有3平方千米,没有完整规划,处于产业集群的低级形态。近年来,园区先后编制《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湖南万亿石化产业核心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启动调扩区,高新区总面积达29.48平方千米,承载力实现质的飞跃。高水平生态保护。“人到云溪鼻子就会告诉你”。园区发展初期,排放标准不高,环保执法不严,积聚历史存量污染。近年来,全区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先后投入20多亿元,持续开展4轮“生态环境治理三年行动”,建成“一企一管一监测”系统和大气监测,工业污水、市政污水、雨污分流全覆盖,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3年,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高标准安全生产。云溪是安全风险高度敏感区,全区危化企业209家,石油、天然气和危化品输送管道717.64千米,过境危货运输车辆日均1000台次。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安全生产视为最大民生,先后实施四轮安全生产三年行动,严格按照国务院安委会专家组检查标准和最新石油化工规范标准,对新上企业一律按标准建设,对老旧企业一律提档升级,对隐患企业一律关停,今年来,完成6家“两重点一重大”企业自动升级改造和3家危化企业搬迁升级改造,关停园外小化工企业7家。同时,全面推行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生产监督,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制度、队伍建设,压实各方责任,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优秀县区。
三、坚持招大引强,引领产业高歌猛进。集中最强力量、汇聚最优资源,跟踪服务产业项目建设。抓精准招商,绘制产业链“全景图”和“现状图”、企业“客商库”和“项目库”,成立石化产业链联盟,围绕己内酰胺、环氧丙烷、合成橡胶、环氧树脂等优势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产业招商、以商引商。总投资100亿元的30万吨/年己二腈、投资26亿元的80万吨/年醋酸等项目纷至沓来,昌德新材、东映长联等30多家优质企业陆续抢滩,形成“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2023年1—10月,高新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345亿元,完成固定投资134亿元,上缴税收107.08亿元,亩均税收51.94万元,位列全省第一位。抓项目攻坚,以“挑战不可能”的精神攻坚重大项目,先后赴京对接20余次,总投资400亿元的岳阳地区炼化一体化项目用不到一年半时间,成功增列国家石化产业布局规划并启动土地平整,实现后来居上、后发赶超;己内酰胺项目累计投资117亿元,工程进度达到85%,明年一季度中交、二季度投产,两大立省项目为全省打造现代化工万亿产业集群提供坚实支撑。抓培优培强,创建省级创新型区,加大财政资金、科创政策和产业基金支持力度,出台“助企纾困减负”十条硬措施,通过“帮代办”“容缺办”“快速办”等政策叠加,助力企业发展。2023年,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小巨人”企业3家,净增市场主体4149户,2家企业报辅,3家企业纳入后备上市企业资源库。
(岳阳市云溪区人民政府提供)